姚友仲拱手道:“臣以為,穩妥起見,應先取薊州、順州,近而易守,兩翼穩固,方可再謀遠略。”
燕京、薊州、順州是燕雲核心三州,早晚都要取!
這些建議,崇禎心中一一記下。
但他注意到,兵部尚書張叔夜自始至終未發一言,隻是端坐著,眉頭隱皺。
崇禎沒有急於下決心。
散朝後,他留下張叔夜單獨議事。
問及看法時,老尚書方才長歎:“陛下,後勤……恐怕撐不久了。”
崇禎眉梢一動:“細說。”
張叔夜籠著袖子,將具體情況娓娓道來。
自靖康之變南渡以來,重建宮廷、打造新式火器、募兵養軍,各項支出如洪水傾瀉,國庫早已不豐。
為了維持這次北伐的龐大輜重運輸,左丞相李綱不得不硬頂壓力,加稅於江南士紳。
然而江南地主大多不肯,私下抱怨:“金人未越長江,戰事興於北方,讓我等何必為北地之禍傾家?”
甚至有人當麵譏諷:“李相莫忘,你我皆讀書人,該是一條心的!”
李綱為此十餘次與江南巨族麵談,許以商貿之利、關稅之優,方才換得糧銀入京,以穩北伐後方。
“可若此戰再延數月,陛下……恐怕,江南的金銀糧餉再也刮不出來了。”
張叔夜的聲音低沉而無奈。
崇禎聽完,隻是緩緩點頭,目光沉到了案上。
其實,他也不想繼續打下去了。
自去年年底臘月親征以來,至此八月末,宋金已足足打了九個月,從淮河打到太原,再從太原打到燕京,戰線波及上千裡。
崇禎很清楚,宋軍之所以大捷,其根本在於火器的碾壓優勢。
金軍從未見過火繩槍與新式炮的配合作戰,被打得懵然失措。
但世上沒有不能破解的兵器,若金人反應過來,研究透了弱點,比如北地風沙大,火繩極易受濕受風,火藥被吹散,殺傷驟減。
那時,再想複製此等輝煌戰果,可就難了!
甚至會有大敗的風險。
再者,金人一旦加固雲、朔幾州城防、調整戰法,這支急造的北伐軍可否繼續立於不敗之地?
崇禎心中已有權衡。
不如暫與金人議和,撈足好處,先保眼前勝利果實!
趁著休戰期,擴充軍隊、改良火器,打造適合北方氣候的“三眼銃”、“燧發槍”,訓練可冬戰的重甲步兵。、
待大軍再出,便是滅金之期!
總而言之,占據了燕京,大宋在北方有了天然屏障,時間對大宋有利。
既然金人主動提出議和,那就彆怪大宋獅子大開口了!
略一思索,崇禎將議和重任,交由鴻臚寺卿王倫!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