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心中一凜,沒想到自己剛上任便要麵對如此重要的外交任務,當下拱手領命:“下官遵旨,隻是不知李相公可有何指示?”
李若水點了點頭,叮囑道:“與西夏的關係,牽涉到我大宋的西北國策,非同小可,此次西夏主動遣使前來,其意圖自然是想與我大宋交好,尋求新的平衡。”
“在接待和談判的過程中,王侍郎務必謹慎,關於軍事上的考量,你可多向樞密院請教,谘詢他們的意見,至於邊境貿易等方麵的條款,則要事先向中書省彙報,聽取他們的策略和指導,外交無小事,萬不可擅作主張。”
王倫肅然領命:“下官明白!”
國與國之間的外交,確是涉及廣泛,需要多部門協調,共同製定策略,不是鴻臚寺能單獨解決的。
王倫心中也清楚,西夏此刻遣使,必然是被宋朝此次北伐的強大實力所震懾。
金國大敗,大宋崛起,西北的格局已然改變。
西夏以往聯遼抗宋、後又依附金國漁利,如今金國自身難保,西夏自然要重新尋找靠山,或至少要與宋朝修好,以免被孤立。
西夏此次主動譴使,其意圖便是為“交好”而來。
那麼,接下來與西夏使臣的會談中,邊境貿易必然是重點議題。
王倫在鴻臚寺多年,深諳外交之道,對於邊境貿易的各種條款、利弊也了然於胸。
他知道,這既是西夏所需,也是大宋可以利用的籌碼,自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研讀大宋與西夏曆年的邊境協議,了解雙方的需求與底線,為即將到來的談判做好充分的鋪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下官這就著手準備,定不負陛下與李相公重托!”王倫擲地有聲地說道,信心滿滿。
......
金陵皇城內,乾清宮中。
崇禎帝端坐案前,筆走龍蛇,案牘堆積如山。
自班師回朝以來,政務如同潮水般湧來,北伐後的善後、新政的推行、各地奏疏的批閱,每一項都耗費著他巨大的精力。
他一坐便是幾個時辰,沉浸在公務之中,全然不知窗外日升月落。
大宋這艘巨輪,在他的掌舵之下,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駛向新的航程。
待到批閱完最後一本奏疏,已是夜色深沉。
崇禎帝放下朱筆,揉了揉有些酸脹的眉心,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長時間的高度集中,讓他感到一絲疲憊。
抬眼看向侍立一旁的內侍總管康履,問道:“康履啊,朕近日政務繁忙,腦中昏沉,可有什麼金陵城內的閒情趣事,說來聽聽,也給朕解解悶?”
康履躬身應是,深知官家勞苦,平時不苟言笑,如今難得放鬆,便絞儘腦汁搜羅城中趣聞。
他先是說了幾樁百姓安居樂業、歌頌聖明的小事,又講了些市井百態的俚俗笑談,將金陵城恢複生機後的繁華景象娓娓道來。
崇禎帝聽著,臉上也漸漸露出了輕鬆的笑意。
正當康履準備再說一樁新鮮事時,忽地一拍腦袋,笑道:“瞧老奴這記性,差點忘了天大的喜事!回稟官家,金陵城中,近日有一位才女,為官家您作了一首詩,如今已在坊間廣為傳唱,備受讚譽!”
說著,康履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張折疊整齊的素箋,雙手呈上。
崇禎帝接過,展開素箋,就著宮燈的光亮,隻見上麵娟秀的小楷寫著一首《鷓鴣天》,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