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內,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禮部衙門。
王倫身著簇新的緋色官袍,麵帶喜色,步履輕快地來到了衙門上任。
因其在宋金談判中舌戰金人,他兵不血刃奪回四州之地的卓越功勳,被崇禎帝擢升為禮部右侍郎,兼掌鴻臚寺事。
履新之日,王倫首先拜訪禮部尚書李若水。
李若水是朝中元老,資曆深厚,學問淵博,又是太子老師,更兼此次選妃之事上力主節儉。
王倫對他自然抱有十二分的敬意。
“下官王倫,拜見李相公!”
簽押房外,王倫躬身行禮,態度恭敬。
李若水端坐在案後,放下手中的公文,抬眼打量著麵前這位聲名鵲起的外交新貴。
他捋了捋頷下銀須,臉上並無太多表情,隻是淡淡地說道:“王侍郎不必多禮,聽說王侍郎在與金人談判之時,曾兩度自稱是大宋禮部尚書?”
此言一出,王倫的臉上頓時僵硬,原本的喜色瞬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絲尷尬與窘迫。
他做夢也沒想到,李若水會如此直接地提起這樁舊事。
當初在金營,他身份低微,為了在氣勢上壓倒金人,爭取談判主動權,才臨時冒充了“禮部尚書”的頭銜。
那時隻顧著為國爭取利益,哪裡想到如今自己真的成了禮部侍郎,而真正的禮部尚書,就活生生地坐在自己麵前!
“李相公明鑒!”王倫連忙拱手,臉上火辣辣的,“下官有罪,當初確實權宜之計,迫於情勢,為了大宋的體麵與利益,才出此下策,下官深知此舉逾越,還望李相公海涵!”
說話間言辭懇切,態度謙卑,深怕李若水因此耿耿於懷。
李若水看著王倫窘迫的樣子,心中雖仍有不滿,但語氣卻稍稍緩和了幾分。
他端起茶盞,慢悠悠地呷了一口,道:“哼,王相公在外好生威風,老夫在金陵,時常聽聞旁人議論,說‘大宋禮部尚書正在外麵和金人談判,為國爭利’,老夫當時聽了,還以為是自己老糊塗了,怎地竟不知自己何時離了金陵,去了那北地金營呢?”
言語中,依然帶著一股被冒名頂替的不快。
李若水作為禮部尚書,在朝中地位顯赫,被人冒名,心裡自然是不高興的。
他此刻故意擺出臉色,也是為了敲打王倫,讓他知道以後在禮部為官,上下有彆,要懂得尊重長官,切莫再如此行事。
王倫豈能不明白李若水的心思?
再次鄭重地躬身道歉:“下官知錯,望李相公責罰。”
見王倫如此識趣,李若水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放下茶盞,語氣變得語重心長起來:“好了,老夫知道你是為了國事,並非存心冒犯,你能為我大宋爭取到如此大的利益,老夫心裡也是高興的。”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年紀輕輕,前途無量,此後我大宋的外交談判,尤其是與北方諸族和西域的往來,還得仰仗你王倫。”
這番話,算是徹底接受了王倫的道歉,並表達了對他的認可和期許。
王倫心頭一塊大石落地,連忙再次稱謝。
雙方又寒暄了一陣,從北伐戰事聊到金陵風土,再到禮部近日的事務,氣氛漸漸融洽起來。
待閒聊告一段落,李若水這才轉到正事,麵色嚴肅地說道:“王侍郎,此次你來禮部,倒也正是時候,老夫近日得到消息,西夏那邊已遣使臣前來,估摸著再有半個月光景,便能抵達金陵,屆時,招待西夏使團之事,便由你全權負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