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岔開這個沉重的話題,嶽飛轉而提起了另一件重要的軍務:“好了,今日我接旨時,使者還帶來了一封官家的密信。”
眾將聞言,立刻收斂了方才的驚懼,精神一振,齊齊看向嶽飛。
嶽飛從懷中取出一封密函,展開後,掃了一眼,沉聲道:“密信中說,金國主帥完顏宗翰正率兵西征西遼,官家密令我等,趁此機會,相機而動,嘗試收複其餘燕雲數州,捅完顏宗翰的後背!”
此言一出,眾將領精神大振。
這正是他們所期盼的機會!
金人西征攻遼,無疑是收複雲州等地的絕佳時機。
崇禎之所以用密旨,是因為宋金議和才不久,大宋不能明目張膽的背約伐金。
否則,這讓西夏人怎麼看?
以密旨的方式,可進可退,有機會便出手,沒機會便作罷,留有餘地。
畢竟,金人也不傻,不會在征討西遼時對大宋不設防。
嶽飛接著說道:“此外,朝廷還緊急撥付了一萬支火銃,專程運抵燕京,全數配發給我嶽家軍,官家的意思,是讓嶽家軍日夜操練,專精火器,將我嶽家軍打造成為一支火器精銳!”
眾將聞言,又驚又喜。
火銃這種新式武器,他們早有耳聞,威力巨大,但操作複雜,並非所有軍隊都能有效掌握。
如今整個大宋,也隻有禦營軍和南京禁軍裝備了一些。
官家如此器重嶽家軍,將如此重要的武器全數撥付,足見信任。
崇禎帝以為,嶽家軍素來紀律性最強,令行禁止,戰力驚人。
若是能將這支精銳與新式火器完美結合,那便是如虎添翼,戰力將不可限量。
火器營的戰術,特彆是“三段擊排槍”戰法,對軍隊的紀律和協同配合要求極高。
麵對敵人的騎兵衝鋒,士兵必須能夠頂住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嚴密的隊列中,輪流裝填、射擊,才能發揮出火器的最大殺傷力。
一旦出現絲毫的混亂,便極易崩潰,被敵人騎兵衝散。
禦營軍的火器營在訓練和實戰中,雖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展現了火器的巨大威力,但同樣也暴露出許多問題。
有些士兵在戰場上,麵對生死考驗,心理防線脆弱,出現臨陣脫逃的現象;
還有的因為過度緊張,導致射擊時手抖不穩,準頭大失;
更有甚者,在裝填火藥的步驟中出錯,火藥量過大,導致火銃炸膛,反而傷了自己人。
這些都是火器部隊在實戰中必須克服的難關。
崇禎相信,憑借嶽家軍的鐵血軍紀和嶽飛的治軍能力,定能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打造出一支前所未有的火器勁旅。
......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
嶽飛端坐在書案前,執筆揮毫,寫下了一封恭敬而謙卑的謝恩表,飛馬呈遞南京。
信中,他重申了對皇帝的赤膽忠心,字裡行間充滿了感激與效忠之意。
末了,嶽飛筆鋒一轉,用略帶惶恐的語氣寫道:
“……臣嶽飛,何德何能,敢受陛下如此厚恩?身膺節度之職,蒙賜‘精忠’之譽,實是無功而受厚祿,臣實為懼。”
“然臣必將夙夜匪懈,鞠躬儘瘁,死而後已,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以光大宋赫赫武功!天日昭昭,臣心可鑒!”
嶽飛已不是當年的愣頭青,知曉帝王心術,深不可測。
今日的榮耀,明日便可能化為猜忌。
唯有時刻保持謙遜,忠心耿耿,方能長久立於朝堂,為大宋的百年基業,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這既是對帝王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約束。
......
崇禎三年,時值寒冬臘月。
臨近新年,崇禎難得空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