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崇禎而言,李清照無疑是難得的知己,是高山流水的雅韻。
然而,這等君臣知遇之情,在旁人眼中,卻漸漸變了味。
宮中的大臣們,尤其是那些善於揣測上意、深諳帝王心思的老臣,很快便察覺到這種不同尋常的“詩詞交流”。
他們得知官家頻繁向一位“有夫之婦”求教詩詞,心中不由得浮想聯翩,興趣大作。
畢竟,大宋皇族,素來不乏風流雅事。
太上皇趙佶,那位風流天子,曾經中意東京城中的歌姬李師師,甚至不顧帝王身份,微服出宮,夜訪李師師家。
更有甚者,曾與詞人周邦彥在李師師處“偶遇”,上演了一出帝王與才子的爭風吃醋戲碼,傳為一時佳話,也引為後世笑柄。
再往前上百年,太宗皇帝趙光義,在滅南唐後,強行霸占小周後,將其納入宮中,當眾羞辱,甚至作畫留念,更是飽受爭議。
老趙家的子孫,似乎總有些“奇奇怪怪”的癖好,對美色和才華的追求,有時甚至能超越禮法束縛。
在那些大臣看來,這位年輕的崇禎帝,如今對李清照的才華如此“鐘情”,保不準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恐怕也是步了先祖的後塵,對這位“絕代才女”動了心。
於是,一些心思活絡的大臣,開始暗中揣測聖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人認為,既然官家對李清照如此青睞,那何不成人之美,將這位才女收入後宮,既能滿足聖意,又能彰顯皇恩浩蕩,豈不是一舉兩得?
恰逢此時,宮中正在籌備選妃事宜,以充實後宮,繁衍子嗣。
數日後。
在一次朝議上,當談及選妃時,竟有大臣大膽提議:“陛下,臣聞李清照夫人,才華橫溢,豔冠京華,乃大宋第一才女,其詩詞造詣,冠絕古今,更兼容貌端麗,品行端莊,若能納入宮中,常伴聖駕,定能與陛下在詩詞之道上切磋,為陛下分憂解悶,亦能為皇家增添文采,實乃社稷之幸,陛下之福也!”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望向了龍椅上的崇禎帝。
他們等著看這位年輕的帝王,是龍顏大悅,還是雷霆震怒。
崇禎聞言,先是一怔,隨即臉上青筋暴起,猛地一拍龍椅,勃然大怒!
“胡鬨!簡直是荒唐透頂!”
崇禎怒斥道,聲音震徹大殿,嚇得那名提議的大臣“噗通”一聲跪倒在地,瑟瑟發抖。
他是真怒了,自己和李清照不過是一番學術上的探討,居然被傳成這樣!
崇禎一向自詡君子,怎麼能容忍如此誹謗?
當即大怒道:“爾等身為朝廷股肱,不思匡扶社稷,整肅吏治,竟敢在此信口雌黃,妄議人婦!”
“朕與李夫人,不過是文學切磋,詩詞交流,何曾有過半分逾越?!爾等如此揣測聖意,將朕置於何地?將堂堂大宋的律法綱常置於何地?!”
崇禎目光如電,掃視群臣:“天下方興,百廢待興!朕要的是賢臣良將,是清明吏治,是國泰民安!而非沉溺於聲色犬馬,重蹈覆轍!”
“李清照才學過人,品德高尚,乃國之瑰寶,爾等妄想將她強行納入宮中,豈非辱沒斯文,強人所難?!此等提議,荒謬絕倫!再有言者,定斬不饒!”
帝王之怒,非同小可。
提議的大臣被崇禎這番話嚇得戰戰兢兢,當即跪地請罪,再無人敢提及此事。
崇禎也借此機會,狠狠敲打了那些心思不正的大臣,再次重申了他整飭吏治、勵精圖治的決心。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