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不再是鳳儀館中忐忑不安的秀女,而是即將正式踏入大宋後宮體係的皇室成員。
等待的過程,也讓她們清晰地感受到了宮牆內外,截然不同的規矩與束縛。
在民間,一對新人成婚,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重在“家族聯結”。
男方需上門迎親,八抬大轎將新娘娶回家門;
女方在婚後亦有“歸寧”之禮,可以回娘家探望父母。
這些儀式,皆是為了維係宗族血脈,鞏固姻親關係。
然大宋皇室,皇帝與嬪妃的“成婚”,全然不同,根本沒有“男方到女方家迎親”一說。
皇帝乃九五之尊,豈有屈尊至臣子家中迎娶之理?
所有的儀式,全程都在宮中完成。
更讓梅凝感到失落的是,被選中冊封為嬪妃的秀女,在成婚前便不能返回原生家庭。
她們必須留在掖庭局,由資深女官一絲不苟地教授宮廷禮儀。
從朝見皇後、跪拜皇帝的儀軌,到後宮各級嬪妃的職掌,如昭儀需要協助皇後主持小型禮儀活動,無一不被嚴格灌輸,以避免因“不懂規矩”而觸犯宮廷製度,乃至顏麵儘失。
大宋宮廷對“待冊嬪妃”的人身管理極為嚴格,並非僅僅為了維護秩序。
其中深層原因,既在於防止宮外勢力通過“歸家”探親來乾預後宮,形成黨羽;
更在於避免秀女與外界接觸,引發諸如“私相授受”、“青梅竹馬”之類的流言蜚語,從而維護皇室的體麵與純潔。
畢竟,皇帝的女人,豈能有染?
萬一哪個嬪妃在嫁入宮前,曾有青梅竹馬的戀人,趁著歸家之際,私下再續舊情,那豈不是要讓皇帝“戴綠帽”?
所以,一旦被冊封,便等於被徹底切斷了與原生家庭在生活上的直接聯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梅凝本想著,能衣錦還鄉一次,親口告訴父親自己被冊封為昭儀的喜訊,讓他也跟著揚眉吐氣一回。
得知宮廷規矩後,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過,梅凝向教授禮儀的女官提出可否書信一封寫給父親。
“梅昭儀,萬萬不可!”
女官翠竹看著梅凝,溫和道:“冊封一事,朝廷自會派禮部官員,風風光光地前往您的家鄉,向您的家人宣旨,並對您的父親贈官蔭封。”
“您作為宮中嬪妃,不得私自與宮外書信往來,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更是為了保護娘娘的清譽,若是違規,恐有被廢黜之風險。”
翠竹的聲音壓得很低,又道:“前朝便曾發生過一起,某位娘娘思念家人,偷偷托人給家中寫了一封家書,結果被有心之人利用,傳出私通外臣的流言,即便後來查明是誣告,陛下為了平息流言,也隻得忍痛將其廢黜,從此,宮中便對此事看得極嚴。”
梅凝聞言,心頭一凜,徹底打消了歸鄉和書信的念頭。
她這才明白,這深宮中的規矩,遠比她想象的要森嚴和殘酷。
女官見她聽進去了,便笑著安慰道:“梅昭儀不必擔心家人,朝廷的恩典,定會讓您的家人過上好日子,況且,您在宮中地位越高,日後自主性便越大。”
她笑道:“若是將來您能為官家誕下皇子,晉升為妃,那時陛下自然會恩準您與家人相見,甚至讓他們入京探望,這便是宮中的生存之道。”
梅凝默默地點了點頭,看著窗外高聳的宮牆,心中百感交集。
自己已經踏上了這條路,便隻能儘力走下去,為了父親的期許,也為了自己能在這深宮中,爭取到一份尊嚴和自主。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