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彙聚到了龍椅之上的崇禎帝身上。
他們都在等待,等待這位年輕的中興之君,會如何抉擇。
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鐵血宰相,還是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選擇妥協?
大殿之內,靜得落針可聞。
龍椅之上的崇禎,麵色平靜地聽著這一切。
手指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敲擊,發出規律的聲響。
今日這一幕,早在預料之中。
清查土地,困難重重,古來有之。
遠的不說,就在他前世的大明萬曆年間,一代名相、鐵腕首輔張居正,便曾力推“一條鞭法”和全國土地清丈。
那一次改革,雖然極大地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緩解了邊防壓力,卻也觸動了整個帝國士紳階層的核心利益。
最終,張居正身故之後,便被政敵反攻倒算,抄家削爵,差點被開棺戮屍,其改革成果也大多付諸東流。
強人如張居正,尚且落得如此下場,可見此事之艱難。
崇禎很清楚,自己身為皇帝,想要親自推動如此得罪天下士紳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皇帝需要維持朝局的平衡,需要依靠士大夫階層來治理天下。
若他親自下場,必將引火燒身,使自己陷入與整個官僚集團對立的境地。
也正因如此,當中書省頒布法令之前,李綱深夜入宮麵聖,將清查土地的完整計劃提前告知崇禎時,崇禎幾乎是毫不猶豫地舉雙手讚成。
那夜,禦書房內燈火通明。
李綱將清查土地的利弊、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應對之策,一一向崇禎剖析。
“陛下,此事一旦推行,老臣必將成為天下士紳之公敵,朝中彈劾奏疏,定會如雪片般飛來。”
“但若不行此事,四百萬歸正人便無田可耕,北方民生便無法恢複,我大宋中興之業,亦將成為空中樓閣。”
“為國為民,老臣願擔此罵名,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如此利國利民的好事,崇禎如何能不讚成?
看著眼前這位須發皆白、卻風骨依舊的老臣,心中充滿了敬意。
有李綱這樣的鐵血宰相願意站出來,為這個國家,扛起這副最沉重的擔子,是崇禎之幸,亦是社稷之幸。
“李相放心去做!”崇禎當場表態,“凡事有朕在!朕雖不能親自下場,但朕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無論朝中掀起多大的風浪,朕都為你頂著!”
如今,風浪來了,李綱正被眾人圍攻,崇禎又如何能食言,如何能落井下石?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