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料到朝廷會有雷霆手段,卻也未曾想到,皇帝的決心竟是如此之狠絕,直接滅族!
這場殺戮,是皇帝為清丈國策立威。
但李椿深知,屠刀隻能帶來一時的震懾,無法帶來長治久安。
血腥味散去之後,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如何安撫惶恐的民心,如何將這場暴力鎮壓轉化為真正的善政,才是對他這位知縣最大的考驗。
“老爺,天亮了。”
一名老衙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聲音沙啞:“城中百姓都嚇壞了,不敢出門,這……”
李椿收回目光,眼中那絲對殺戮的不忍迅速被堅定所取代。
“傳本官的命令,命衙役敲鑼打鼓,遍告全城百姓:首惡已除,脅從不問!讓所有人在縣衙前的廣場集合,本官有話要說!”
老衙役一愣,有些擔憂:“老爺,此刻人心惶惶,召集百姓,萬一……”
“沒有萬一!”李椿打斷他,語氣不容置疑,“越是這種時候,越要讓百姓看到朝廷的態度!去!”
很快,縣城內便響起了清脆的鑼聲。
衙役們一邊敲鑼,一邊高喊著:“知縣老爺有令!首惡張氏已除,脅從百姓一概不問!所有人,速到縣衙廣場集合,聽候老爺訓示!”
這聲音,如同在死寂的縣城中投下了一顆石子。
緊閉的門戶後,無數雙眼睛在窺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百姓們確認禁軍並未擾民,而隻是封鎖了張家莊園後,膽子大一些的人,開始小心翼翼地走出家門,向縣衙廣場聚集。
王老四和他的一眾同鄉,更是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表示立場。
朝廷幫自家要回田地,幫老百姓改善民生,這樣的朝廷,早已不是以前的朝廷!
他們相信朝廷的兵馬不會對付手無寸鐵的百姓們。
縣衙廣場之上,人頭攢動,卻是鴉雀無聲。
百姓們的臉上,寫滿了恐懼與不安。
他們看著城門上那幾顆血淋淋的人頭,又看看站在縣衙台階之上、身形單薄的年輕知縣,心中五味雜陳。
太康知縣李椿深吸一口氣,走上前。
沒有說任何官樣文章,隻是用最直白、最誠懇的語氣,對著台下數千名百姓,深深一揖。
“父老鄉親們!”
李椿的聲音通過幾個大嗓門衙役的傳達,清晰地傳遍了整個廣場。
“昨日之事,想必驚擾了大家,本官在此,向諸位致歉!”
百姓們一陣騷動,何曾見過高高在上的知縣老爺,會向他們這些草民道歉?
李椿直起身,繼續道:“太康張氏,盤踞本縣百年,侵占田產,欺壓良善,甚至膽大包天,公然聚眾圍攻官府,砸毀朝廷匾額!此乃謀逆大罪,天理難容!”
“陛下聖明,降下雷霆之怒,派天兵前來,將此毒瘤一舉鏟除!此乃為我太康縣,清除一大禍害!”
李椿指著城門上的人頭,聲音陡然拔高:“那裡懸掛的,是逆賊的下場!是所有膽敢與朝廷為敵、與百姓為敵之人的下場!”
“但本官要告訴大家,陛下的屠刀,隻斬逆賊,不傷良善!朝廷的軍隊,是來保護你們的,不是來傷害你們的!”
百姓們的眼神,漸漸從恐懼變為了安定。
......
李椿並非虛構,曆史上確有其人,不過並非太康知縣。
史載李椿年於紹興二年1132年)任宣州寧國縣今安徽寧國)知縣。
當時寧國縣長期存在“有田無稅、有稅無田”的弊端,豪強通過“詭名寄產”隱匿土地,導致小民負擔沉重。
李椿年首創“按田畝平均納稅”的方法,要求所有農戶自報田畝麵積、四至及肥力等級,並親自帶隊實地丈量,對隱瞞土地者,除補繳稅款外,還處以“杖責三十”的刑罰。
寧國縣稅賦收入短期內增加三成,且“小民稱便,豪強斂跡”。
但因觸及官僚地主利益,最終李椿因“擾民”罪名被貶謫。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