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我等今日前來,實是為江南的百姓,為這岌岌可危的漕運商貿,來向公子陳情啊。”
祝老爺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環視了幾位耆老一眼,後者立刻心領神會,紛紛附和。
“我等江南士族,世代耕讀傳家,深明大義,對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鑒,陛下北伐期間,我等傾儘家資,捐糧捐餉,隻為大宋江山永固。”
這番話,既是自表忠心,又隱晦地提醒了崇禎,北伐之功,有他們江南士族的一份。
“如今,朝廷要增加稅賦,我等自然全力配合。”
祝東寧語鋒一轉,話裡開始帶刺:“隻是……黃相公所推之新政,手段過於嚴苛,如那折帛錢,以賤折貴,導致小民破產;月樁錢更是逼得許多中小商戶關門歇業。”
“長此以往,江南商貿恐將一蹶不振,百姓困苦,屆時國庫又能從何處得錢?”
老登歎了口氣,繼續道:“我等亦知朝廷國庫空虛,急需用度,我等士族,願代表江南,以自願捐輸的方式,每年向國庫貢獻巨額銀錢,數額絕不低於舊製。”
“隻求朝廷能體恤江南商貿的特殊性,給予適當的寬減和優惠,隻要朝廷開一口子,我等保證,每年都能為朝廷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
“甚至……我等祝家,在海外更有諸多不為人知的收益,若能得到朝廷授權,可暗中為朝廷輸送更多隱秘的海外收益,絕不入賬,不走明麵,直供內庫!”
不愧是老狐狸,一出手就來談合作,想要將大宋皇帝拉入士族的利益圈子。
以“自願捐輸”的低額稅款,來取代黃潛善的苛政;
以“海外收益”的誘惑,來換取士族在地方的既得利益不被觸動,甚至進一步擴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耐心地聽著,臉上波瀾不驚,心道這祝東寧好算計!
待祝東寧表達完訴求,崇禎緩緩放下手中的茶盞,目光平靜地看向他。
“祝家主這番言論,聽起來甚是為國為民。”
崇禎以“京城富商”的身份,不疾不徐地開口:“隻是,某以為朝廷的政策是為了長遠,而非一時之利,國法如山,豈能因私人的‘捐輸’,而損害其公正?”
“恐怕朝廷要的,是一個能真正貫徹意誌的秩序,是全體百姓的公平,而非少數豪強的私相授受。”
崇禎頓了頓,語氣變得有些深沉:“至於國庫空虛一說,祝家主恐怕多慮了,當今皇帝富有四海,天下皆王土,要充盈國庫,官家並不缺錢,缺的,隻是一個能真正將這些錢收歸國庫的法度。”
這番話雖然隱晦,卻已明確拒絕了祝東寧所有的拉攏與誘惑。
崇禎暗示祝東寧,皇帝並不缺士族的“恩賜”,要的是製度上的變革。
祝東寧聽出了一絲,臉色微微一沉。
對方的油鹽不進,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料。
眉頭一皺,隨即轉換策略,開始進入隱晦的威懾階段。
“公子所言甚是,然……江南民情複雜,商賈眾多,黃相公的政令,過於雷厲風行,導致民怨甚重,若逼迫過甚,恐會引發民情洶湧,商賈離心,最終導致經濟凋“敝,百姓無以為生,屆時,隻怕國庫無所恃,百姓無所依,徒勞無功。”
祝東寧刻意加重了“民情洶湧”四個字,暗示江南士族有能力煽動民眾,製造混亂。
崇禎的目光與之對視,嗬嗬笑了幾聲。
“祝家主多慮了,若江南真有‘民情洶湧’,那也是因有人暗中煽動,意圖抗拒王法所致,朝廷對這些煽動者,心知肚明,一旦查實,絕不姑息!”
說話間,崇禎已經站起來了,負手道:“無論是陸上豪強,還是海上巨賈,任何試圖挑戰朝廷對土地主權、貿易主權的勢力,恐怕都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無論其根基有多深厚。”
這句話,無疑是撕破了所有偽裝,直指祝東寧苦心經營的祝家。
祝東寧的臉色徹底變了。
話已至此,已經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了。
自己所有的試探、所有的拉攏、所有的威懾,都被眼前這個男人無情的回絕了。
祝東寧緩緩起身,對著崇禎拱了拱手,語氣中再無半分謙遜,隻剩下冰冷的客套:“既然公子心意已決,那老朽……告辭。”
他帶著幾位驚魂未定的耆老們離開,步履匆匆,背影中透著一股無法言說的沉重與不甘。
最後一絲和平解決的希望也破滅了。
官家的強硬,讓他感到窒息,也讓祝東寧更加堅定了某個瘋狂的念頭。
“來人。”
祝東寧一回到祝府,便立刻召集了幾個心腹。
“傳我的話,連夜召集浙江、南直隸、福建三地世家大族代表,來我祝府議事!此乃家族存亡之秋,誰敢不來,便是與我祝家為敵!”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