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令征集大量馬車,組建運輸隊,同時利用京杭大運河,組織漕船,水陸並進,以應對北方複雜多變的路況。
漕運,是宋朝向北方輸送物資的主要方式。
京杭大運河,這條貫穿南北的經濟命脈,直接從杭州延伸至燕京。
然而,年久失修,運河多處淤泥堆積,航道變窄,嚴重影響了運輸效率。
崇禎為此下達指令,要求沿途各州府限期清理運河淤泥,確保漕運暢通無阻。
除了傳統的陸路和漕運,崇禎還想到了一個大膽的方案。
海運!
他讓中書省擬定一份海運的詳細計劃,直接從江南走海上,運往北方。
宋朝的漕糧運輸,確實以運河為主,主要依賴汴河、黃河、惠民河、廣濟河四大水係,每年從江南向開封等北方重鎮輸送數百萬石糧食。
海運雖然也存在,但多作為輔助手段,主要服務於軍事補給和海外貿易,並未形成常態化的大規模漕糧海運路線。
如北宋時期在山東半島的板橋鎮今膠州)設立市舶司,負責與高麗、日本的貿易,並通過渤海航線運輸絲綢、瓷器等商品。
此外,為應對遼國威脅,北宋也在河北沿邊如滄州、定州等地,通過海路運輸軍糧和物資。
但這些運輸規模都相對較小,且受限於當時遼宋對峙的政治環境。
崇禎卻看到了海運的巨大潛力。
如今大宋北方第一大港便是板橋鎮。
這裡早在元佑三年便已設立市舶司,連接江南、遼東及海外,貿易額一度遠超杭州、明州等江南大港。
崇禎想要以此為中轉,將江南的糧草物資,通過海路直接運抵北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宋朝還沒有“天津”這個稱呼。
準確來說,這個地名是由明成祖朱棣所命名。
此時的天津地區,名為“直沽”、“泥沽海口”,位於昔日宋遼界河海河)南岸,是一個重要的邊防要塞。
北宋曾在此設寨鋪、駐軍,並設立滄州榷場,與遼國進行有限的官方貿易。
崇禎不介意替成祖皇帝“先起一步”,命名天津。
不過,光是命名是沒用的。
天津地區受限於河道淤積等問題,其存在感並不強。
崇禎看中了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指示中書省,要在“直沽”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河道疏浚,建立新的港口和補給點,作為海運抵達北方後的重要中轉站。
他要將這裡打造成一個集海運、河運、陸運於一體的北方物流樞紐。
除了糧草,中書省還得統籌其他大量的軍需物資。
其中,最讓崇禎重視的,便是適應北方寒冷氣候的冬衣和帳篷。
金國滅遼時,曾因冬季作戰的經驗不足,導致士兵因嚴寒而大量減員。
崇禎吸取教訓,下令提前製作大量的棉衣、棉褲、棉帽、棉靴,以及厚實的軍用帳篷。
這些物資的製作,需要調動江南織造局和北方各地的作坊,甚至連民間的縫紉力量,都被動員起來。
張德文在處理這些公文時,內心無比震撼。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宏大戰爭,正在大宋的北方醞釀。
他的職位雖然微不足道,但手中核對的每一個數字,處理的每一份文書,都將直接影響到前線將士的生死,影響到大宋的國運。
張德文不再僅僅是一個被“貴妃親戚”光環籠罩的小官,而是一個真切參與到這場國家變革中的螺絲釘。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