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回到自己的書房,屏退了左右。
從懷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
這封信,是隨著朝廷的封賞一同送達的,並非蓋著玉璽的聖旨,而是一封皇帝的私人密信。
這幾年來,崇禎帝經常會私下寫信給嶽飛。
信中沒有君臣之間繁複的禮節,更像是朋友、兄弟間的交流。
有時是探討軍情,有時是詢問邊疆將士的生活,有時,甚至隻是聊一些家常。
崇禎以此種方式,不斷拉近與這位邊疆大帥的距離,在精神上給予他最大的鼓舞與信任。
嶽飛展開信紙,那熟悉的筆跡映入眼簾,筆走龍蛇,力透紙背。
信的開頭,赫然是兩個字:“鵬舉吾弟”。
看到這兩個字,嶽飛這位在戰場上殺伐果斷、指揮千軍萬馬也麵不改色的鐵血將帥,眼眶竟瞬間濕潤了。
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瞬間湧遍全身。
士為知己者死!
自古君臣之間,多的是猜忌與隔閡。
而當今官家,卻待他如手足,將他引為知己。
這份曠古難尋的君臣知遇之情,讓嶽飛心中充滿了無儘的感激與赴死的決心。
自己不再僅僅是為大宋的江山社稷儘忠,更是為官家這位兄長,為這份信任與托付而戰!
嶽飛立於燈下,對著南京的方向,深深一揖。
他在心中立下重誓:此生此世,必為官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信中,崇禎帝除了對他表示祝賀與慰問之外,也明確指出了下一步的戰略計劃。
依崇禎的計劃,嶽家軍在燕雲地區休整數月,待糧草物資齊備後,便將揮師北上,直搗金國腹地,中京!
中京,即遼朝的中京大定府,也就是後世的赤峰寧城縣。
此地是金國五京之一,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金國中京距離燕京五百餘裡,中間隔著廣袤的山脈與草原,地形複雜。
宋軍若要北伐攻取,必須做足萬全的準備。
此戰,將是大宋對金國本土發起的第一次主動進攻,其意義非凡,不容有失。
崇禎雖然雄心勃勃,卻也行事謹慎。
他在信中告知嶽飛,為了確保此戰萬無一失,他已下令將定西伯韓世忠調往前線。
屆時,嶽飛與韓世忠將各自統帥一部人馬,分兵並進,互為犄角,共同攻打金國中京。
.....
嶽飛之名,隨著燕雲十六州的全境收複,響徹大宋。
更如同一道揮之不去的噩夢,深深地刻在了金人的心中。
金國,上京會寧府。
金廷之上,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
龍椅上的金國皇帝完顏晟麵色陰沉,殿下群臣噤若寒蟬,不敢言語。
知樞密院事時立愛顫顫巍巍地走出班列,手捧一份奏報,聲音沙啞地說道:
“啟奏陛下,據我大金密探從宋國境內得到的情報,宋軍正在大規模調集糧草軍械,其規模遠超收複燕雲之戰,種種跡象表明,宋軍……宋軍很可能要攻打我大金本土!”
軍事調動這等大規模的動靜,尤其是糧草、軍械等物資的運輸,根本無法完全保密。
金國在大宋境內的密探,早已將這些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回了金廷。
時立愛的話,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金國朝堂上激起了千層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