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興他們沒有直接撲向黃崖關,而是在外圍遊弋。
十二人小隊,自動分成了三個更小的“部”,每部四人,互為犄角,像一張網一樣,向黃崖關的方向滲透。
楊再興親自帶著嶽雲這一“部”,指著地圖說到:“你看,這是我們主力大營的位置,按照軍規,主力前方五裡,需置兩騎斥候,十裡,加至四騎,三十裡,則需十二騎。”
“我們現在的位置,距離主力已經超過三十裡,屬於戰略偵察的範圍,我們的任務,不是去看黃崖關有多少人,而是要摸清以黃崖關為中心,金人整個防禦體係的動向。”
“這包括他們的巡邏路線、換防時間、糧草補給是從哪個方向來的,甚至……他們晚上倒夜香的出口在哪裡,我們都要弄清楚。”
嶽雲聽得目瞪口呆,以為偵察就是去看看敵人有多少人,沒想到裡麵有這麼多門道。
“記住,我們是元帥的眼睛和耳朵,不是拳頭。”
楊再興最後說道:“眼睛的作用,是看,不是打。”
接下來的兩天,嶽雲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學習”。
他學會了如何通過觀察鳥類的飛行來判斷林中是否有人,學會了如何通過篝火的餘燼來判斷敵人離開的時間,甚至學會了如何分辨不同馬匹留下的蹄印。
少年像一塊乾燥的海綿,瘋狂地吸收著這些在任何兵書上都學不到的知識。
嶽雲背上的雙錘,一次都沒有取下來過。
他開始意識到,在這個戰場上,觀察和思考,遠比蠻力重要。
第三天清晨,他們終於摸到了黃崖關的核心防禦圈。
“停!”
楊再興突然一抬手,整個小隊瞬間定格在一條山脊的背麵。
他指了指前方不遠處的一個山穀隘口,壓低聲音說:“有埋伏。”
嶽雲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那裡靜悄悄的,除了幾隻飛鳥,什麼都沒有,忍不住問:“楊將軍,你怎麼知道?”
“鳥。”楊再興簡短地回答:“那個隘口是風口,但剛才那幾隻山雀飛過去的時候,翅膀卻不正常地抖動了一下,說明林子裡有東西,擾亂了氣流,而且,聲音不對!”
他示意大家噤聲。
嶽雲凝神細聽,終於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風聲中,夾雜著極其微弱的、不屬於自然界的金屬摩擦聲,和馬匹壓抑的鼻息聲。
“是金人的斥候,人數不少。”
楊再興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們也在等我們。”
回頭看了一眼嶽雲,問道:“怕不怕?”
嶽雲握緊了韁繩,搖了搖頭。
這一次,他是真的不怕。
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很好。”楊再興咧嘴一笑:“準備乾活,按老規矩,我帶你從正麵衝,老王,你帶人從左翼包抄,速戰速決!”
“是!”
楊再興從馬鞍上解下一麵紅色的小旗,對著遠處另一處山脊晃了晃。
很快,那邊也傳來了一聲悠長的鷹唳作為回應。
這是宋軍斥候之間的信號。
“衝!”
楊再興一聲低喝,率先催馬衝下了山脊!
嶽雲緊隨其後。
當他們衝進山穀時,埋伏在林中的金軍斥候果然殺了出來!
足有二十多人,個個身手矯健,裝備精良。
他們顯然也沒想到宋軍會從這個方向主動發起攻擊。
“殺了他們!”金軍斥候的頭目用女真語大喊。
雙方瞬間混戰在一起!
嶽雲這才真正見識到金軍精銳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