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奉旨調查_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37章 奉旨調查(1 / 2)

禦史台。

禦史中丞張浚,端坐堂上,聽著手下禦史的稟報,一張素來不苟言笑的臉上,此刻寒霜密布。

作為大宋朝的“紀委書記”,張浚的人生信條就是:彈劾不法,匡扶正義!

在他看來,科舉乃是國之公器,是維係王朝興衰的血脈,是寒門子弟唯一的登天之梯。

若這最後的淨土都被權錢玷汙,那大宋的根基,也就爛了。

自己不能忍,也絕不會忍!

沒有片刻的猶豫,張浚立刻換上朝服,直奔皇宮。

乾清宮內,燭火搖曳。

崇禎皇帝聽完張浚慷慨激昂的陳奏,臉上看不出喜怒,隻是那雙深邃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

“陛下!”

張浚拱手,聲如洪鐘:“貢士馮令,品行不端,才疏學淺,卻竊居高位,致使物議沸騰,士心動搖!此風一開,後患無窮!臣懇請陛下,降下雷霆之威,徹查此案,以正國法,以安民心!”

崇禎皇帝沉默了片刻,終於開口:“張卿所言,朕知道了,科舉舞弊,等同於動搖國本,朕絕不容許。”

他站起身,踱了幾個來回,隨即下達了諭旨。

“朕命你,禦史中丞張浚,為主查官,另,命禮部尚書李若水,右丞相孫傅,共同督辦此案,三司會審,務必查個水落石出!”

這道旨意,如同一道驚雷,在南京的官場上炸響。

所有人都明白,官家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他要查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馮令,而是要借這把刀,砍向那些敢在天子腳下玩弄權術的黑手!

一個超高規格的調查小組,就此成立。

右丞相孫傅,位高權重,他的加入,代表了皇帝對此案的最高重視。

不過,孫傅深諳為官之道,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是“督辦”,是代表皇帝來盯著這件事的,所以他基本不參與具體的調查工作,隻是每天聽取彙報,確保方向不出錯。

禮部尚書李若水,作為本次殿試的主考官,身份有些尷尬。

一方麵,案子發生在他的地盤上,他必須配合調查;

另一方麵,為了避嫌,他又不能親自去查,否則就有“監守自盜”的嫌疑。

所以,李若水主要負責提供各種卷宗、調度禮部人員,為調查提供便利。

於是,真正扛起調查大旗,負責衝鋒陷陣的,便落在了禦史中丞張浚的肩上。

張浚辦案,雷厲風行,首先做的,就是調閱馮令的殿試答卷。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連張浚都有些意外。

那份由禮部謄錄官用朱筆抄寫過的卷子,擺在案頭,字跡工整,格式標準。

策論部分雖然不算驚才絕豔,但引經據典,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對“北伐利弊”和“燕雲治理”的見解,頗有可取之處。

而那首以“山河”為題的七言律詩,更是對仗工整,意境開闊,頗見功底。

“這……”張浚看著卷子,眉頭緊鎖。

如果單從這份答卷來看,馮令被評為二甲第七,似乎……並無不妥。

甚至可以說,這個名次給得還算中肯。

一旁的李若水看到這份卷子,心裡悄悄鬆了一大口氣。

他最怕的就是查出閱卷官舞弊。

畢竟,閱卷官大多都是他禮部的下屬。

如果閱卷環節出了問題,他這個禮部尚書,難辭其咎。

現在看來,閱卷官們隻是根據這份優秀的答卷給的分,程序上是沒問題的。

“看來,是我們多慮了?”

右丞相孫傅捋著胡須,緩緩說道,“想來,是那馮令平日裡深藏不露,故意偽裝成紈絝子弟,以迷惑世人?畢竟,這白紙黑字的答卷在此,做不得假,此子的文采,位列二甲第七,並無不妥,此事,或許並非科舉舞弊。”

孫傅的話,合情合理。

答卷是評判的唯一標準,既然答卷沒問題,那人就沒問題。

李若水也連連點頭:“孫相公所言極是,許是那馮令,真有幾分‘大智若愚’的風采。”

眼看這件事就要以“一場誤會”收場,張浚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一個人的才華,或許可以隱藏,但一個人的氣質和習性,是很難偽裝的。

馮令在金陵城裡的那些“光輝事跡”,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一個沉迷於聲色犬馬的人,怎麼可能突然寫出如此老練沉穩的文章?


最新小说: 所行之處:鯨落 小姐,姑爺又擺爛了 一聲超獸武裝,冰山校花被嚇哭 試問諸神今何在 1978,我的獵戶人生開掛了 從國術開始紅塵成仙 我有一個神秘彈窗來自一千年以後 雙界逍遙行:我在現世當神豪 重生高三:情報係統每日刷新 三國:朕要光複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