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六年,夏。
就在科場舞弊案的風波漸漸平息,朝堂內外都沉浸在一片肅然之氣中時,後宮之中,傳來了一件大喜事。
婉儀李婉清,為崇禎誕下了一位公主。
這是崇禎來到這個時空後,第二個真正由他努力創造的孩子。
消息傳來,崇禎皇帝龍心大悅,當即放下手中的所有政務,趕往後宮。
抱著那個尚在繈褓之中、粉雕玉琢的小生命,感受著那份血脈相連的奇妙感覺,心中湧起了前所未有的柔情。
“賞!大賞!”
崇禎當場下旨,冊封李婉清為“賢妃”,並命內侍省,準備豐厚的賞賜,不僅要賞賜賢妃和新生的公主,更要遍賞後宮,與眾同樂。
然而,就在他興高采烈地安排這一切時,內侍省總管,大太監康履,躬著身子,小心翼翼地,湊到他跟前,用蚊子般的聲音,稟報道:
“啟稟陛下……內帑……內帑裡,沒錢了。”
“什麼?”
崇禎皇帝的笑容,瞬間凝固在了臉上,以為自己聽錯了。
“你說什麼?再說一遍!”
康履嚇得“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渾身抖得像篩糠一樣:“回……回陛下,內帑空虛,賬上……賬上的現錢,已經不足萬貫,實在是……實在是拿不出大筆的賞賜了……”
崇禎皇帝的臉色,徹底沉了下來。
他感覺,就像一盆冰水,從頭到腳,將那股喜得千金的火熱勁兒,澆了個透心涼。
荒唐!
自己堂堂大宋天子,富有四海,竟然連賞賜自己妃嬪孩子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這說出去,豈不是要被天下人笑掉大牙!
崇禎強壓著怒火,坐回龍椅,冷冷地問道:“朕的錢呢?內帑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國庫是朝廷的錢,皇家的開銷由內帑出,也就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庫,公私分明,即便皇帝也不能挪用國庫的錢來賞賜臣子。
康履戰戰兢兢地,從袖子裡掏出一本小冊子,那是內侍省的賬本。
“回陛下,這……這都是近一年的開銷……”
崇禎皇帝一把奪過賬本,翻開一看,隻覺得自己的血壓,又開始往上飆。
賬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一筆開銷。
“某某親王府,本月請領歲俸三千貫……”
“某某郡王,新添子嗣,按例賞賜府邸一座,金銀百兩……”
“宮中采買,脂粉、布料、香料……共計八千貫……”
“修繕太廟、皇家園林……共計兩萬貫……”
一筆筆,一樁樁,觸目驚心。
崇禎這才想起來,自己這個皇帝,麵臨著一個前所未有、也後無來者的巨大財政負擔,養著一整個趙宋皇族!
因為他的穿越,曆史發生了改變,靖康之變雖然發生了,但汴京沒有被攻破,那些在原本曆史上,應該被金人像豬羊一樣,擄到北方去的數千名親王、郡王、公主、駙馬等皇族宗室,一個都沒少,全都跟著他,跑到了南京。
這些人,不事生產,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唯一的本事,就是花錢。
按照祖宗家法,他們的所有開銷,吃穿用度,婚喪嫁娶,都得從皇帝的私人小金庫內帑裡出。
這,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
崇禎皇帝越看越氣。
他想起去年,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搞了一場財稅改革,又是清丈田畝,又是征收商稅,好不容易讓大宋的國庫,充盈了起來,年收入突破了一億貫大關。
結果,國庫有錢了,自己的口袋,卻空了!
自己這個皇帝,當得也太憋屈了!
不行!必須搞錢!
崇禎皇帝將賬本重重地摔在地上,下定了決心。
他的目標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