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說來聽聽。”崇禎皇帝立刻來了興趣。
呂頤浩清了清嗓子,開始展現他作為“大宋財神爺”的專業素養。
“陛下,天下財富,不過‘開源’與‘節流’二法,內帑之所以空虛,非是開源不足,實乃節流不力,故,臣以為,當以節流為先,開源為後。”
呂頤浩首先就將矛頭,對準了那群皇親國戚。
“其一,改製宗祿。”
“我朝宗室,繁衍至今,人口浩繁,歲俸開銷,已成內帑之巨大負擔,臣以為,可效仿前漢推恩令之法,凡親王、郡王,其爵位、俸祿,不再由嫡長子一人繼承,而是由諸子均分。”
“如此一來,代代分封,不出三代,其爵位便會降至庶人,其俸祿亦會微乎其微,自然也就不再是內帑的負擔了。”
“同時,當鼓勵宗室子弟,自食其力,可為其開辦宗學,教授實務,允其參加科考,允其經商,凡有能者,朝廷亦可量才錄用。”
“如此,既能為國分憂,亦能為其自身,謀得一條出路。”
崇禎皇帝聽了,眼前一亮。
好一招“溫水煮青蛙”!
這比直接削減他們的俸祿,要高明得多,用一種看似“公平”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把自己的鐵飯碗給砸了。
“好!此法甚好!繼續說。”
“其二,清查宮產。”
呂頤浩接著說道:“內帑除了掌管現錢,還擁有大量的土地、店鋪、礦山等產業,此為‘宮產’。”
“然,這些宮產,多年來,或被勳貴侵占,或由內侍監守自盜,租金、收益,十不存一,臣建議,由皇城司牽頭,戶部配合,對天下所有宮產,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查和丈量。”
“凡被侵占者,一律收回!凡有貪腐者,一律嚴懲!並將所有宮產,統一交由新設的‘內務府’,進行集中管理和商業化運營,或出租,或自行經營,必能使內帑收入,大為改觀。”
“其三,專賣之利。”
“鹽、鐵、茶、酒,自古便是國家專賣之物,其利巨萬,然如今,多由國庫執掌,陛下乃萬乘之尊,富有四海,豈能與民爭利?但,亦有例外。”
“臣以為,可將一些新出現的、利潤豐厚的商品,劃歸內帑專營,譬如……”
呂頤浩的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譬如,香料、珠寶、玻璃器、以及……海貿之利!”
“如今,市舶司已開,海外奇珍異寶,源源不斷而來,這些商品,非是民生必需,乃是達官顯貴、富商巨賈追逐的奢侈之物,將其專賣之權,劃歸內帑,既能為陛下賺取巨額財富,又不會影響普通百姓的生計,可謂一舉兩得!”
“最後,可實行發行內債。”
“此法,或有驚世駭俗之嫌,然臣以為,可行!”
“陛下可以內帑未來的收益為抵押,向天下富商,發行‘皇家債券’,約定年息,到期償還,如今,陛下聖德昭昭,威加海內,天下商賈,無不以能為陛下效力為榮。此債一發,必遭瘋搶。”
“如此,可解陛下燃眉之急,迅速回籠一筆巨額現錢,以作周轉!”
一連四條毒計,不,是妙計!
從節流,到開源,從盤活存量,到創造增量。
條條切中要害,招招都見真章!
崇禎皇帝聽得是拍案叫絕!
看著眼前這個侃侃而談的呂頤浩,心中是又愛又恨。
這家夥,真是個天生的“資本家”!論搞錢的本事,自己拍馬也趕不上他!
有了這份“搞錢清單”,何愁內帑不興?
“好!好一個呂頤浩!”崇禎皇帝大笑起來,“你這幾條計策,深得朕心!”
“朕,準了!”
崇禎皇帝的心情,前所未有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