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登基以來,幾乎每一項新政,都遭到了他明裡暗裡的反對。
此刻,他跳出來,說得冠冕堂皇,什麼“為陛下安危著想”,什麼“為大宋江山計”。
但在崇禎看來,其潛台詞隻有一個:陛下,您就好好地待在宮裡當您的太平天子吧!軍國大事,有我們這些文臣和前線的武將就夠了!您可千萬彆再插手軍權了!再插手,我們文官,就沒活路了!
對於這套把戲,崇禎實在是太熟悉了。
這讓他想起了,他上輩子的那個大明朝。
那些所謂的“東林君子”,不就是用同樣的手段,一邊博取“忠君愛國”的清流名聲,一邊將皇帝架空,把持朝政,為自己和背後的士族集團,謀取私利嗎?
崇禎心中煩不勝煩,也懶得跟他們廢話,直接拂袖而去,留下一句:“朕意已決,無需多言!”
哪知,這吳敏,還真是個滾刀肉。
下朝之後,他竟真的長跪在了午門之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著來往的百官和百姓,哭訴皇帝的“輕率”,宣揚自己的“死諫”。
一時間,整個南京城,都傳遍了“吳中丞為國為民,冒死進諫”的“美名”。
兩天兩夜。
吳敏就這麼跪在午門前,水米不進,風雨無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期間,無數官員前來“探望”,送水送食,都被他“大義凜然”地拒絕了。
他的身前,擺著一口小小的棺材,以示死誌。
這副場麵,讓崇禎惡心得快要吐了。
他想起了大明朝那些言官們,最喜歡玩的“廷杖”博名把戲,故意觸怒皇帝,被當眾打一頓板子,非但不是恥辱,反而能一夜之間,名滿天下,成為天下士子心目中“不畏強權、為民請命”的偶像。
這吳敏,玩的是同一套路。
“把他給朕拖走!”崇禎煩躁地對錦衣衛指揮使康履下令。
錦衣衛的校尉們,如狼似虎地衝上去,將那“虛弱不堪”的吳敏,從地上架了起來。
吳敏還象征性地掙紮了幾下,嘴裡高喊著:“陛下!臣……臣死不足惜,隻盼陛下,能以江山社稷為重啊!”
然而,讓崇禎沒想到的是。
第二天一早,當他準備出宮想透透氣時,卻發現,那個熟悉的身影,又雙叒叕地,出現在了午門之外!
這狗東西居然又回來了!
而且,這一次,陪他一起跪的,還有十幾個禦史言官!場麵比之前,還要壯觀!
崇禎的忍耐,終於達到了極限。
“下獄!給朕把他打入天牢!”他怒吼道。
“陛下,息怒!”一旁的康履,連忙勸道,“陛下,這吳敏……一直在朝野上下,都以忠臣形象示人,您若此時將他下獄,豈不是坐實了‘拒絕忠言,迫害忠良’之名?正中其下懷啊!”
崇禎聞言,猛地冷靜了下來。
是啊,不能動粗!
對付這種偽君子,用常規的手段,隻會讓他得償所願。
崇禎坐在龍椅上,沉默了很久,最終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對康履招了招手,低聲吩咐了幾句。
康履聽罷,先是一愣,隨即眼中露出恍然與敬畏之色,躬身領命而去,前往皇城司。
當天晚上,依舊在午門前“死諫”的吳敏,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目眩,隨即,便人事不省,沉沉地睡了過去。
陪跪的官員們大驚失色,連忙將他抬回府中。
請遍了南京城所有的名醫,都查不出任何病症,隻說他是“憂思過度,心力交瘁”。
這一睡,就是整整三天三夜。
而就在吳敏“為國操勞,昏睡不醒”的這三天裡。
崇禎皇帝,早已率領著五萬禦營精銳,登上了北上的龍船。
當吳敏終於悠悠轉醒,得知皇帝早已離京時,他氣得一口老血噴出,再次“昏死”了過去。
隻不過,這一次,是真的氣暈了。
而那艘順著運河,一路向北的巨大龍船之上,崇禎皇帝正憑欄而立,望著兩岸飛速倒退的風景,嘴角,掛著一絲快意的笑容。
“跟朕玩這套?”
“你們,還嫩了點。”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