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在海上航行了十日。
這一日,天高雲淡,海波不興。
前方,一片蜿蜒的海岸線,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
崇禎站在“靖海號”的船頭,看到海岸線上,一處天然的良港,如同一彎新月,擁抱著蔚藍的大海。
港口內外,早已是萬帆雲集,無數的工兵和民夫,正在熱火朝天地,修繕著碼頭,建造著營寨。
一麵巨大的“宋”字龍旗,在港口的最高處,迎風招展。
那裡,便是海河的入海口,一個在此時,還被稱為“直沽寨”的普通漁村。
崇禎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回頭對身邊的兵部尚書劉韐說道:“劉卿,你看此地,乃九河下梢,東臨渤海,北拱京師,實乃‘天子津渡’之要衝也。”
劉韐躬身道:“陛下聖明。”
崇禎哈哈一笑,豪氣乾雲地一揮手:
“傳朕旨意!自今日起,此地,便賜名天津!”
“朕,便要從這裡,踏上北伐的征途!”
天津!
這個在另一個時空,由明成祖朱棣,因“靖難之役”而命名的港口。
在這一刻,被崇禎皇帝,以一種更為強勢、更為宏大的“天子親征”的名義,提前數百年,賦予了它全新的名字與使命。
它將成為大宋帝國,插在北方咽喉處的一顆釘子,也將成為崇禎皇帝,徹底改變這片大陸格局的,一個全新的起點。
船隊緩緩地駛入了這座被命名為“天津”的港口。
五萬禦營軍將士,在無數民夫百姓的歡呼聲中,依次登陸。
崇禎皇帝的禦駕,在天津並未做過多停留。
五萬禦營精銳,在短暫的補給與休整之後,便如同一道黑色的鐵流,再次拔營啟程。
然而,這支大軍前進的方向,卻讓所有隨行的文武百官,再次大跌眼鏡。
他們沒有像所有人預想的那樣,向西前往燕京,那座理論上最安全、最繁華的北方核心,去與留守的官員會合,建立穩固的後方基地。
恰恰相反,崇禎皇帝的龍旗,在離開天津後,便毫不猶豫地,轉向了東北。
他要沿著海岸線,一路向東,直撲遼東!
“陛下!萬萬不可啊!”
得到消息的兵部尚書劉韐,以及幾位隨行的老臣,第一時間便趕到了禦帳,苦苦勸諫。
“陛下,遼東之地,戰事未歇,敵情不明,您乃萬金之軀,豈可輕身赴險?我等應先至燕京,坐鎮中樞,遙控全局,方為萬全之策啊!”
崇禎看著眼前這些憂心忡忡的“忠臣”,隻是淡淡一笑。
“萬全之策?”他指了指地圖上,那遠在遼河西岸的嶽飛主力,又指了指西路的韓世忠所部,最後,指向了自己即將前往的遼東。
“嶽帥、韓帥,已為朕布下了天羅地網,金國主力,如今已是網中之魚,朕此去,非為犯險,而是要去親手……收網。”
平靜的語氣下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與霸氣。
崇禎知道,這些以傳統思維思考的臣子,永遠也無法理解自己的戰略。
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最安全的後方,而是離敵人最近、能最快掌控戰局、也最能彰顯天子神威的第一線!
燕京?
那不過是嶽飛為自己準備好的安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