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這才緩緩坐下,開始講述起一段塵封已久的曆史故事。
話說在漢武帝統治時期,如今位於河北省景縣的地方,誕生了一位卓越非凡的才子——董仲舒。
他不僅是漢朝備受矚目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更是曆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星。
漢景帝離世後,漢武帝對董仲舒委以重任。
董仲舒敏銳地洞察到時代需求,大膽地提出了“春秋大一統”這一具有深遠影響的中央集權政治思想。
此外,他極力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思想在中國長達兩千年的時間裡深深紮根。
董仲舒的才華橫溢令人讚歎不已。他所倡導的儒家理念既有“君權神授”這樣的觀點,強調君主權力的神聖性;又有“仁政”的理念,關注人民福祉與社會和諧;同時還包括“三綱五常”等道德準則,為人們的行為提供規範引導。
這些思想無一不有利於漢武帝對天下子民的掌控和教導,無論是對皇帝本人還是整個王朝而言,都帶來了難以估量的益處。
正因為如此,董仲舒得到了漢武帝的高度重視。
他的儒家思想如春風般吹遍全國各地,深入人心。
董仲舒堅信,當天子奉行王道、施行善政時,自然界也會回應,呈現出風調雨順、四季分明、萬物變化順遂的美好景象。這種天人感應的觀念成為了他思想體係中的重要一環。
尤其是當新天子誕生或好天子出現時,天空中會顯現出龍鳳麒麟等祥瑞之物。
這些祥瑞宛如大自然派遣而來的使者,向世人傳遞著天子所具備的仁德與英明。
天現祥瑞,實則是對帝王卓越統治的一種褒獎;而災異,則蘊含著譴責之意,其根本原因在於天子施行了錯誤的政策。
每當天子背離王道、實施暴政之時,上天便會以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作為警示,這些災難猶如上天的憤怒之拳,無情地重擊著那些背離王道的天子。
康熙聽聞至此,微微搖頭說道:“董仲舒所謂的天人感應,固然有些許道理,但終究自己身為君主,那麼這對於湯若望又能帶來何種益處呢?”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絲疑惑和思索,似乎在思考著這種理論與實際政治之間的關聯。
他深知作為一國之主,需要麵對眾多複雜的問題和挑戰,而單純依賴天人感應的觀念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他更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地震解救湯若望。
陳廷敬說道:“皇上,那臣先給您講一講關於地震的曆史,你聽完了,就知道如何救湯若望了。”
且說這周朝,周幽王二年的時候,西周發生了一場巨大的地震,涇水、渭水和洛水三條河流域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當時周朝有個史官叫伯陽父,他驚歎道:“周要滅亡了啊!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如果不失掉其正常的秩序,就不會發生民眾叛亂之事。陽氣潛伏而不能散發出來,陰氣受逼迫而不能蒸騰上升,於是就會發生地震。現在三條河流都發生了地震,這是周朝將要滅亡的征兆啊!”
果然不出伯陽父所料,不久之後,周幽王為了取悅他心愛的妃子褒姒,竟然做出了烽火戲諸侯這樣荒唐的事情。
他點燃烽火台,讓各路諸侯誤以為京城遭受了外敵入侵,紛紛趕來救援。然而,當諸侯們趕到時,卻發現根本沒有敵人,隻有周幽王和褒姒在那裡大笑。諸侯們感到被戲弄,十分憤怒,但也無可奈何。
後來,戎狄真的來襲,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台求救,可是這次諸侯們卻不再相信他了。結果戎狄輕易地攻破了京城,周幽王被殺,西周就此滅亡。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