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魏裔介連忙上前一步,躬身回答道:“啟稟皇上,此次考試定在了康熙九年六月初十,地點就在國子監內舉行。微臣已派遣專人前去通知他們了,請陛下放心。”
康熙聽後,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接著叮囑道:“如此甚好,但切記一定要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性,務必為我大清選拔出更多真正有才華、有能力之人。”
魏裔介趕忙應聲道:“遵命……”聲音洪亮而堅定。
康熙環視一圈在場的大臣們,目光停留在眾人身上片刻後,再次開口說道:“此次這一屆的庶吉士選拔,人數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朕有意重新恢複設立翰林院,讓這些庶吉士能夠直接進入翰林院任職。”
要知道,這翰林院原本在順治時期一直延續著明朝的製度存在著,然而自從鼇拜掌權以後,便毫不留情地將其廢除掉了。
所以如今康熙決定重新恢複翰林院,其實內心深處有著自己的一番盤算——那就是借此機會多多招攬一些漢族的儒生來加入庶吉士的行列之中。
魏裔介聽完皇帝所言,隻是輕輕點了下頭作為回應,表示對此並無意見。
這時,康熙似乎還想再強調一下什麼,於是又接著說道:“既然這翰林院即將重新建立起來,那麼由誰來擔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一職呢?依朕之見,就由魏裔介你來擔當此重任吧!不知諸位愛卿是否有不同看法或者其他建議呢?”
說罷,他的眼神掃視過每一個人的臉龐,仿佛在等待著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似的。
康熙這番話明顯是講給那些議政王大臣們聽的,要知道,康親王與安親王方才犯下過錯,此時此刻,他們實在難以辯駁,更不便站出來發表意見。
於是乎,兩人皆選擇緘默不言。
實際上,康熙心裡跟明鏡兒似的,他早已料到這些人今天定然不敢吭聲,所以才特意挑在這個當口提及恢複設立翰林院之事。
“既然諸位對此並無不同看法,那麼魏愛卿啊,等你忙完六月初十那場考試後,即刻開始操辦翰林院相關事宜吧。”康熙有條不紊地下達命令。
“遵旨!”魏裔介趕忙頷首應道。
“皇上,魏大人忙於選庶吉士以及吏部事務,一人分身不得,熊賜履乃是大儒,臣推薦熊賜履為翰林院掌院學士,這樣以來熊賜履便可以即日入手翰林院複立。”安親王說道。
原來這安親王不反對設立翰林院,是因為翰林院對議政王形成不了威脅。
可讓魏裔介擔任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他心中不甘。
於是隻能以推薦康熙最喜歡的儒生熊賜履為由,不讓魏裔介擔任掌院學士。
康熙也自然明白安親王的意思,不過轉念一想,這安親王說的也不無道理。
於是康熙問道:“康親王,你以為如何?”
康親王回到:“啟稟皇上,臣以為安親王說的不錯,熊賜履出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即日起就可以複立,且熊賜履的聲望在天下士子中的地位極高,完全可以勝任這個職位。”
康熙見二人同意複立翰林院,也不好說什麼了,隻能點點頭:“好,就依兩位親王所言,翰林院交由熊賜履任掌院學士。”
熊賜履馬上站出來說道:“臣領旨!”
“事後將那六十人的名錄呈送於朕!”康熙言罷,隨即宣告散朝。
待到康熙返回乾清宮,並接過那份六十人的名單時,不禁喜笑顏開。
原來,這其中不僅有李光地、陳夢雷赫然在列,足見二人確具真才實學;而且還出現了郭琇的大名。
一瞧見郭琇之名,康熙便憶起此人昔日的狂妄自大,還有他同陳夢雷昨個兒在法場上鬨出的那場軒然大波。
且說那陳夢雷此時正於客棧之中百無聊賴,手捧書卷靜心研讀。
正當其沉浸書海之際,忽聞一陣急促敲門聲傳來,緊接著便聽到店老板高聲呼喊:“陳大人啊!有官差前來求見呐!”
陳夢雷聞言不禁心頭一震,暗自思忖道:莫非是因昨日之事,不小心開罪了那位權傾朝野的安親王不成?
然事已至此,亦隻能強作鎮定,硬著頭皮移步至客棧一樓。
待到了樓下,陳夢雷深吸口氣,拱手施禮道:“在下便是陳夢雷,不知這位官爺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隻見那官差倒也爽利,毫不拖遝地道出原委:“下官乃是奉命而來,傳聖上旨意,特命陳大人於六月初十日趕赴國子監參加考試。”
陳夢雷聞聽此言,如釋重負般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然而未等他完全放鬆下來,那官差卻又接著發問:“不知李光地與郭琇是否也在此處歇腳?”
客棧老板見狀忙不迭應聲道:“回官爺話,他們二位確在此間住宿,不過此刻外出尚未歸來。”
官差微微頷首,表示知曉,繼而吩咐道:“待他們回來後,煩請轉告,六月初十那日,務必與陳夢雷同往國子監應試。”
老板滿臉諂媚之色,彎著腰連連點頭應道:“好嘞!好嘞!小的定會將您的話一字不落地轉達給大人!”
一旁的陳夢雷見此情形,趕忙伸手探進懷中,摸索片刻後掏出兩塊小小的碎銀子,小心翼翼地遞到官差麵前。
那官差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後迅速伸手接過銀子,並輕聲說道:“陳大人可千萬莫要忘記了時辰啊!”
言罷,他心滿意足地轉身離去,腳步輕快地走出了客棧。
夜幕降臨之際,郭琇與李光地一同返回客棧。
當他們聽聞此次選拔庶吉士名單中有自己時,兩人皆是喜不自禁,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興奮之情。
為了歡慶這個令人欣喜若狂的消息,他們決定在夜晚時點上一桌豐盛的酒菜,開懷暢飲一番。
畢竟,一旦成功入選庶吉士,不僅意味著得到了朝廷的重視與栽培,更能夠進入翰林院潛心研習政務知識。
如此一來,假以時日,必能成為國家之棟梁、社稷之重臣。
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而如今他們終於迎來了實現夢想、步入仕途巔峰的關鍵時刻。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