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個提議實在太過冒險,絕不能輕易采納。
儘管康熙、索額圖、明珠以及裕親王四位大人都表示讚同,但安親王、康親王、惠郡王、莊親王還有溫郡王等五位王爺卻紛紛搖頭表示反對。
麵對如此僵局,眾人也無可奈何,最終此事隻得暫且擱置一旁。
然而,康熙心中卻始終放不下這件事情,他反複思考著魏裔介提出的方法,覺得其中必定蘊含著一定的道理。
畢竟,如果能夠讓吳應熊返回雲南,或許就能穩定住吳三桂那顆躁動不安的心。
待到這場小規模的朝廷會議結束後,康熙獨自一人低聲呢喃道:“看樣子,唯有向太皇太後尋求幫助了。”
話說此時正值正午時分,忙碌了許久的康熙總算是騰出了一些空閒時間。
這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年輕皇帝,看上去尚未完全褪去青澀與稚嫩,舉止間仍透著幾分活潑好動。
隻見他腳下生風,一路疾馳而來,不多時便抵達了慈寧宮門前。
而此時此刻,太皇太後早已完成了上午的誦經功課,此刻尚未用午膳,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宮殿外的一座精巧涼亭之中,與貼身侍女蘇麻喇姑閒聊家常。
兩人回憶著往昔歲月,話題從幼時生活過的廣袤蒙古草原開始,漸漸延伸至後來繁華昌盛的盛京。
接著,他們的思緒飄向了宏偉壯麗的北京。
就在此時,時間線恰好停留在最為喧囂熱烈的公元1644年。
這一年,風雲變幻,局勢動蕩不安。
據《清史稿》和《明史》等眾多曆史典籍所記載,一係列重大事件接連上演。
1.皇太極突然駕崩;
2.索尼鼇拜率領兩黃旗兵諫,多爾袞推舉福臨即位,即順治皇帝;
3.李自成攻入北京城;
4.崇禎皇上殺妻殺女,煤山自縊身亡;
5.大明朝滅亡;
6.吳三桂投降大順;
7.李自成屬下霸占陳圓圓;
8.吳三桂投降清軍;
9.清軍入關;
10.李自成登基稱帝,殺了吳三桂父親吳襄,率軍一路西逃;
11.清軍進入北京城;
12.李自成逃到湖南,被人殺死。
公元164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