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額圖也附和著點點頭,麵露憂色:“不錯,如今朝廷實在是難以負擔得起三藩的巨額開銷了……”
且說這康熙,聽到陳廷敬報出的驚人數字,心中猶如被重錘敲擊一般,疼痛難忍。
他深知朝廷的稅收本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用於國家建設和民生福祉。
然而,如今朝廷的錢財卻大部分都撥給了三藩,這讓朝廷在需要用錢時,才驚覺國庫已然虧空。
康熙無奈地歎了口氣,感慨道:“唉,這三藩問題,確實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緊迫關頭了。”
這耿繼茂病逝後,康熙皇帝便下令讓耿精忠繼承了其父的爵位,成為了第三代靖南王。
福建這邊的事剛平息不久,廣州城那邊卻發生了一件大事——世子被廢黜。
平南王尚可喜向朝廷上奏,說他的長子尚之信不仁不孝,懇請皇上廢掉其世子之位,並將其傳於次子尚之孝。
那麼這個平南王尚可喜究竟是誰呢?
原來他可非同一般。
尚可喜祖籍是山西洪洞人,他的曾祖父曾在河北衡水擔任官職,之後全家人都搬到了那裡。
明神宗萬曆四年時,尚可喜的爺爺尚繼官率領全家族遷移到了遼東海州。
尚可喜自幼聰慧過人,18歲那年,大明和後金在遼東地區形成了對峙局麵。
為了躲避戰亂,尚可喜一家逃往了西鬆山。
然而命運弄人,儘管尚可喜一家已經逃離,但他的母親卻因未能及時躲避後金軍的追殺而慘死於戰亂之中。
尚可喜對此痛心不已,懷著滿腔悲憤,他毅然決定與父親一起投身明軍,決心要為母親報仇雪恨。
尚可喜的父親選擇投靠了遼東巡撫王化貞,並因其英勇善戰得到了賞識。
後來,他們父子二人被毛文龍相中,便一同跟隨毛文龍前往皮島。
尚可喜也因此成為了大明水師的一員。
後金與毛文龍的皮島之間戰爭頻繁,尚可喜的父親尚學禮多次率軍出征對抗後金。
然而,不幸的是,尚學禮最終在後金的戰鬥中犧牲。
毛文龍得知此事後,將尚學禮的部下交由尚可喜統領。
至此,尚可喜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對於尚可喜來說,父母皆亡於後金之手,這種血海深仇讓他對後金充滿了無儘的仇恨。
毛文龍被殺後,皮島上發生了一場嚴重的兵變。
總兵黃龍被其部下耿仲裕、王應元和沈世奎軟禁。
身在海上屯軍的尚可喜聽聞此消息後,毫不猶豫地率領軍隊迅速鎮壓了這場兵變。
他手起刀落,斬殺了耿仲裕、王應元等人,成功解救出總兵黃龍。
然而,沈世奎卻選擇了逃回朝廷。
黃龍將此事上報給朝廷,朝廷便冊封尚可喜為遊擊將軍。
此後不久,發生了吳橋兵變,孔有德和耿仲明二人背叛大明朝廷。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