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點,吳三桂是不知道的。
他想要保衛的崇禎皇帝,已經在景山的壽皇亭下上吊殉國。
當得知李自成已經攻破北京城時,吳三桂忍不住痛哭流涕。
然而,他心裡非常清楚,以自己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戰勝李自成在北京的強大勢力。
無奈之下,他隻能選擇帶領軍隊掉頭返回山海關,並迅速占據了這座重要的關卡,與大順政權形成了緊張的對峙局麵。
李自成深知在攻破北京城後,大明國內隻剩下吳三桂的軍隊可能會給他帶來麻煩。
因此,在四月二十七日,他親自前往大明的監獄,將吳三桂的好友張若麟釋放出來。
接著,李自成任命張若麟為山海關的防禦使,並派遣他前去招安吳三桂。
為了成功招安吳三桂,李自成準備了豐厚的禮物。
首先,他賞賜給遼兵四萬兩銀子,每個士兵都能得到一兩。
其次,他給予吳三桂一萬兩白銀作為賞賜。
此外,還有一千兩黃金和上千匹錦緞,這些都是送給吳三桂個人的厚禮。
其五:命吳襄寫信給吳三桂,勸他歸降李自成。
其六:派遣專使巡撫李甲和兵備道陳乙兩人前往麵見吳三桂,並承諾將封他為“侯”。
據彭孫貽的《流寇誌》記載,事情可能並非如此簡單。
有傳言稱,吳三桂的幕僚告訴彭孫貽,世人皆傳聞吳襄寫信勸吳三桂投降李自成,但實際上吳三桂卻回信與父親斷絕關係,並隨即起兵勤王。
事實真相是,北京已被李自成占領,吳三桂被迫從豐潤撤退並占據山海關。
此時,李自成才派人前去招降吳三桂。
當都城陷落時,吳三桂便屯兵於山海關。
卻說那李自成派遣使者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
吳三桂得此消息後,並未立即做出回應,而是暗中召集了所有將士。
神情嚴肅地對他們說:“如今京城已經淪陷,先帝不幸駕崩,而我吳三桂深受國家之恩,
理應以死報效國家,但如果沒有各位將士的力量,我們難以戰勝敵人。那麼,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吳三桂向眾人講述了當前的局勢,李自成已經攻占了北京城,先帝也已離世。
他強調自己深受國恩,應該與李自成拚死一戰。
然而,眾將士皆沉默不語,麵對吳三桂的三次詢問,無人敢作出回應。
既然眾人都不同意與李自成決戰,吳三桂接著說:“如今闖王勢力強大,連唐通等將領都已經投降。
我們是否也要投降呢?現在闖王的使者已經到來,我們到底是投降還是不投降呢?”
當吳三桂提到投降時,吳軍的將官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吳三桂深知如今的局勢已無法挽回,他手下的將領們都不願送死,無奈之下,他隻能選擇投降李自成。
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吳三桂正式向李自成投降,並帶領大軍前往北京,準備接受李自成的招安。
然而,就在五月三日,當吳三桂行軍至永平府西沙河驛站時,他突然改變了主意,再次背叛了李自成。
這究竟是為何呢?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