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多爾袞開始籌劃新的戰略,準備利用吳三桂的野心,將他引入自己設下的圈套。
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即將展開……
說到這裡,多爾袞指著地圖又說道:“如果吳三桂假意讓我大軍自喜峰口和古北口入關的話,他與李自成聯手夾攻我軍,豈不是這幾十年的大清基業毀於一旦?”
多鐸聽後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吳三桂的真實意圖。
原來,吳三桂之所以要將自己的軍隊放在山海關,就是想借助地形優勢,阻擋李自成的進攻。
而多爾袞如果真的從喜峰口和古北口入關,就會陷入吳三桂和李自成的夾擊之中,導致全軍覆沒。
想到這裡,多鐸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暗自慶幸多爾袞的英明決策。
於是多爾袞下令,調前往喜峰口和古北口的清軍,一律改道山海關。
同時,他還從盛京調來了紅衣大炮,加強了山海關的防禦力量。
這樣一來,清軍就能更好地應對可能出現的戰鬥局麵。
此外,多爾袞還派出使者前往山海關,與吳三桂談判,試圖說服他投降清朝。
隨後多爾袞又給吳三桂回信:“期必滅賊,出民水火,今伯若率眾歸來,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
多爾袞的意思非常明確,那就是他所代表的大清王朝,願意與吳三桂這位平西伯攜手合作,一同剿滅賊寇,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緊接著,多爾袞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吳三桂選擇歸順大清,那麼他將被封為藩王,並賜予他大明王朝所有的領土。
當吳三桂讀到這封信時,內心不禁一驚。
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感慨道:“哎呀,如今這西南地區有著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二十萬,
而東北地區則有多爾袞統領的清軍二十萬。
我吳三桂身處其中,真是左右為難啊!”
說完這番話後,吳三桂沉思片刻,決定再寫一封信給多爾袞。
“三桂承王諭,即發精銳於山海關以西要處,誘賊速來,以圖相機剿滅。
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夾攻,逆賊可擒,
京東西可傳檄而定也,又仁義之師,首重安民,所發檄文,最為嚴切。
更祁令大軍秋毫無犯,則民心服而財帛亦得,何事不成哉。”
就吳三桂的這封信來說,屬實讓多爾袞猜了一宿,也沒有猜出來吳三桂的意思。
他一邊反複琢磨著信中的文字,一邊想著其中是否有什麼深意或暗示,但始終不得其解。
多爾袞感到十分困惑,於是決定尋求謀士範文程的幫助。
範文程,這個名字在清朝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
原來這範文程乃是範仲淹的後代,範仲淹最有名的就是“先憂天下之憂而憂,後樂天下之樂而樂。”
範文程原是明朝的秀才,後來歸順了後金,並成為了皇太極的心腹謀士。
他足智多謀,為皇太極出謀劃策,立下了不少功勞。
如今,多爾袞遇到難題,自然想到了這位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