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手持橫幅,口中高呼著請求留下吳三桂的話語,聲音此起彼伏,響徹整個街道。
起初,折爾肯和傅達禮還會親自走出驛館,耐心地勸解百姓,表示此事乃皇帝陛下所下的聖旨,無法輕易變更。
而且,遷回遼東也是吳三桂本人的意願。
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百姓們依舊不肯離去,日複一日地圍在驛館門前,兩人漸漸感到心力交瘁。
最終,他們索性不再出門解釋,任由百姓在外呼喊。
可這樣一來,問題又出現了。
由於每天都有大量人群堵在門口,使得折爾肯和傅達禮想要外出辦事變得極為不便。
正當他們為此事煩惱時,想起來康熙皇帝的旨意:命二人與當地巡撫朱國治共同督促吳三桂儘快北遷。
折爾肯和傅達禮如釋重負,立刻動身前往巡撫府。
接下來的數日內,在眾多百姓好奇的目光注視下,折爾肯、傅達禮以及朱國治三人,頻繁會麵於巡撫府內的書房之中。
每次進入書房前,他們都會先將仆人們支得遠遠的,以防談話內容被泄露出去。
三人在書房裡展開了一場場秘密會談,詳細商討著如何促使吳三桂順利北遷的策略。
經過多日的商議,巡撫朱國治決定派出手下親信,在雲南省內四處散布有關吳三桂即將離開的消息。
這些傳言越傳越廣,甚至還有人聲稱吳三桂此次返回遼東將會重新當上王爺。
一時之間,各種版本的流言蜚語在街頭巷尾迅速傳播開來……
消息猶如一陣疾風驟雨般迅速傳播開來,沒用多久功夫,便如野火燎原一般傳遍了雲南的每一個角落。
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到處都是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身影。
許多百姓聽聞此事之後,不禁喜笑顏開、拍手稱快,更有甚者興奮地叫嚷道:“那個長期欺壓我們、魚肉百姓的吳三桂,總算是要滾出雲南啦!”
一時間,歡呼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而此刻位於昆明城中的平西王府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吳三桂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氣得他暴跳如雷、怒發衝冠,原本紅潤的麵龐瞬間變得鐵青,一雙銅鈴般的大眼珠子幾乎要瞪出眼眶來,連那花白的胡須都被氣得根根直立,仿佛一頭發狂的雄獅。
盛怒之下的吳三桂立即展開了一係列行動。
接下來的數天裡,他馬不停蹄地接連召見來自雲南各地的大小官吏以及都統們。
這些官員們懷揣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匆趕往平西王府,生怕稍有不慎便會惹得這位權傾一方的王爺大發雷霆。
在此期間,吳三桂的心腹謀士劉玄初與方光琛始終如影隨形地陪侍在其左右,為他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隨著吳三桂頻繁的動作,整個雲南的局勢驟然間變得緊張起來,就好似一張緊繃到極致的弓弦,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經過幾日苦思冥想,吳三桂最終做出了決定,並放出了一則消息。
此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在民間廣泛傳播開來,引發了軒然大波……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