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標準:
士兵:棉襖填充麻絮)+皮帽+氈靴;
民眾:縕袍亂麻填充)+布鞋。
燃料供應:
每營配木炭200斤日,夜間燃火取暖;
遼東營地建火牆,仿秦代禦寒技術。
六、應急措施
糧草短缺預案:
沿途征購民間餘糧按市價1.2倍補償);
狩獵補充肉食遼東多鹿、野豬)。
突發事件:
暴風雪:暫停行軍,加固帳篷,啟用應急乾糧;
流民襲擾:士兵分兩班輪值,保護車隊。
七、遼東安置規劃
屯墾分配:
士兵:每人授田50畝,編入八旗漢軍;
民眾:按戶分地,建“站丁”村落後世稱“站話”人群)。
長期補給:
設官倉存儲三年口糧,預防遼東春旱;
推廣耐寒作物高粱、大豆)。
八、預算與耗時
糧草購置580萬斤,折合白銀120萬兩
3.6萬輛牛馬車,折合白銀45萬兩
藥材斤,折合白銀8萬兩。
路程3000裡,90120日抵達遼東。
棉衣棉褲、棉帽子等18萬套,折合白銀23萬兩。
折爾肯仔仔細細地翻閱完手中的計劃後,臉上露出驚歎之色,不禁感慨萬分地道:“這份計劃竟是如此之精細,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如此周詳,平西王當真是為此事費儘心思了!”
吳三桂聞聽此言,嘴角微微上揚,嗬嗬輕笑一聲說道:
“朝廷既然降下旨意,我等身為臣子自當謹遵聖命。這計劃可是玄初他沒日沒夜地操勞了兩個多月,方才精心算出來的成果。而本王也是反複查看多遍,確認其中毫無疏漏之處,方敢拿出來呈於大人麵前呐。”
折爾肯聞言,目光轉向一旁的劉玄初,眼中滿是欽佩之意,讚歎道:“原來此精妙絕倫的計劃乃是出自玄初之手,真可謂是令人折服至極啊!”
話音剛落,隻見折爾肯雙手將那賬冊遞到傅達禮跟前,並開口說道:
“傅達禮大人,煩請您過目一下這本賬冊,不知可否謄抄一份?然後咱們再以快馬加急送往朝廷,也好讓朝廷根據實際所需及時予以物資補給呀。”
就在這時,一直微笑著站在旁邊的劉玄初又是嗬嗬一笑,接口道:
“欽差大人實在是太過客氣啦,在下已然提前為欽差大人準備好了一份謄寫好的賬冊呢。”
說著話,他便伸手入懷,從中輕輕掏出另一本賬冊來,而後恭恭敬敬地遞到了折爾肯的麵前。
折爾肯見狀,先是一愣,隨即便開懷大笑起來,連聲道謝:“哈哈哈哈哈……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哇!在此,多謝平西王和劉先生的周全安排啦!”
傅達禮手中緊緊握著賬冊,雙眼直直地盯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數字和文字,仿佛要把那紙張看穿。
隨著他一頁頁地翻看,原本還算鎮定的神情逐漸變得僵硬,到最後,整個人呆若木雞。
他的內心猶如被投入了一顆巨石,泛起層層疑惑的漣漪。
他的眉頭緊緊皺起,腦海中不斷盤旋著一個念頭:莫非吳三桂沒有造反的意思?這賬冊裡所記錄的種種,似乎都在表明吳三桂在積極籌備搬家之事,各項開支、安排都顯得那麼有條不紊,不像是心懷不軌之人的行徑。
此時,吳三桂正一臉微笑地坐在主位上,那笑容看似和藹可親,卻又隱隱透著一絲讓人捉摸不透的深意。
他目光掃視著在座的幾人,緩緩開口道:“三位大人,按照本王的搬家計劃,不知道可行否?”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