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吳三桂在雲南起兵之後,猶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蔓延。
短短二十幾日的時間,他的軍隊就如秋風掃落葉般占領了雲貴兩省,展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迅猛的攻勢。
緊接著,吳三桂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從貴陽兵分兩路。
他親自率領一路大軍如猛虎下山般直撲湖南,而另一路則由王屏藩帶領,如蛟龍出海般殺向四川。
然而,就在王屏藩的大軍尚未抵達四川之際,四川卻突然發生了內亂。
原來,四川的大部分軍隊和民眾都對吳三桂心存好感,尤其是漢族人民,他們對吳三桂的起兵充滿了期待和支持。
當這些人拿到吳三桂發布的《討清檄文》時,更是被其中的言辭所打動。
檄文中痛斥清朝的種種惡行,呼籲人們起來反抗,恢複漢族的統治。
這篇檄文如同一把火炬,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怒火,激發了他們對吳三桂的擁護。
康熙十三年正月十一日,四川的局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四川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總兵官譚弘、吳之茂等人,打開了成都的城門,熱烈歡迎吳三桂的大軍入城。
這一舉動標誌著四川正式投向了吳三桂的陣營,吳三桂不費一兵一卒,攻克了四川。
隨後,吳軍如洶湧的洪水一般,氣勢磅礴地湧向漢中。
漢中的守軍在吳軍的強大攻勢麵前毫無還手之力,很快便被擊潰。
此時的四川,猶如一隻待宰的羔羊,毫無抵抗之力。
吳三桂的大軍所到之處,守軍紛紛望風而逃,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就這樣,四川全境在短時間內被吳三桂輕鬆掌控。
而康熙派往四川的大軍,還在漫漫征途中艱難前行,尚未抵達四川境內。
然而,當他們得知四川已經失守的消息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與此同時,吳三桂的軍隊在正月時如狂風暴雨般進軍湖南。
他們的行軍速度極快,所經之處,如入無人之境。
吳軍先後攻克了沅州、辰州等地,兵鋒銳不可當,直逼荊州。
到了二月,吳軍更是如虎添翼,順利進抵澧州。
守城的將領眼見吳軍來勢洶洶,心生恐懼,竟然發動叛亂,向吳軍投降。
提督桑峨無奈之下,隻得率領剩餘的部眾逃往荊州。
吳軍見狀,趁勢追擊,連續攻克了常德、長沙、嶽州等重要城池。
至此,湖南的大部分地區都已落入吳三桂的手中。
吳三桂的大軍所到之處,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實質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