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見狀,連忙作揖回應道:“閣下可是劉國軒將軍?在下便是大清內閣宰相明珠。”
劉國軒聞聽此言,趕忙拱手作揖,笑道:“哦嗬嗬……原來是大清國的宰相明珠,久仰久仰啊!”
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客氣,但眼神卻始終緊盯著明珠,似乎在觀察他的一舉一動。
二人一番客套之後,劉國軒接著說道:“明相,請您移步登上本將軍的船,讓我略儘地主之誼,請您喝一杯茶如何?”
明珠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啦……”
然而,她的話還沒說完,一旁的侍衛突然插嘴道:“明珠大人,萬萬不可啊!”
明珠有些詫異地看了侍衛一眼,然後笑著解釋道:“哎……劉國軒將軍可是個明事理的人,他怎麼會害我呢?”
說著,他還轉頭看向劉國軒,眼中帶著一絲笑意,似乎在詢問他的意見。
劉國軒見狀,立刻哈哈大笑起來,連笑三聲後,他說道:“兩軍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更何況是您明珠大人呢?”
明珠也被劉國軒的笑聲感染,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揚,露出一個淡淡的笑容。
兩人相視一笑,氣氛頓時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隨後,劉國軒親自上前,拉住明珠的手,邀請她一同登上自己的寶船。
明珠也沒有絲毫猶豫,欣然應允。
在登上寶船的過程中,劉國軒突然想起了什麼,笑著對明珠說:“明相,您可還記得,十八年前,我們就已經見過麵了?”
明珠聞言,先是一怔,然後有些疑惑地揉了揉眼睛,又仔細端詳了一下劉國軒,似乎在努力回憶著什麼。
過了一會兒,她突然恍然大悟,驚訝地說道:“您是……您是當年的那個侍衛?”
劉國軒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明相真是好記性啊!”
原來在康熙二年的時候,明珠身負皇命,踏上了前往台灣的征程。
他的任務是招降鄭經,以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這趟差事辦得異常艱難。
當明珠抵達台灣後,他與鄭經進行了多次會麵,但每次都不歡而散。
鄭經對清朝的招降毫不理會,甚至對明珠表現出了極大的敵意。
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中,鄭經竟然怒不可遏,拔劍相向,欲將明珠斬殺,並將其頭顱送還大清。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鄭經身旁的一名侍衛眼疾手快,猛地衝上前去,一把奪下了鄭經手中的寶劍。
這名侍衛隨即跪地叩頭,苦苦勸阻鄭經,稱此舉不僅會引發清朝的憤怒,更可能導致台灣遭受滅頂之災。
鄭經在侍衛的苦勸下,終於稍稍平息了怒火,放過了明珠一馬。
明珠則趁此機會,狼狽不堪地逃離了台灣,撿回了一條性命。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