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啊,鄭克爽已經看清楚了,如今大勢所趨,他要投誠我大清了。”高士奇的馬屁,立刻就到了。
康熙也樂嗬嗬的說道:“好好好,這道奏折,是朕今日收到最好的元宵節禮物啊。哈哈哈......”
“皇上,臣願意前往福建,與台灣使臣談判!”明珠立刻作揖行禮。
“不忙,不忙,且聽一聽施琅如何說辭。”康熙指向索額圖。
“嗯……”索額圖緩緩拆開奏折,沉凝片刻後,開始念道:
“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初二,姚啟聖與鄭克爽於時辰林瑞良談判,言鄭克爽欲投誠大清。然自順治十三年始,鄭氏集團屢稱投誠,誆騙朝廷無數金銀錢糧。
鄭經承襲王爵後,更與朝廷談判十餘次,頻頻拖延朝廷進擊台灣。此次鄭氏遣使臣來,意在行緩兵之計。實因台灣島上現今民生凋敝,糧米匱乏,百姓艱難度日……”
索額圖緩緩地念完了奏折,整個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般的沉默之中。
施琅所言句句屬實,讓人無法反駁。
當年,鄭成功與朝廷進行了數次艱難的談判。
他不僅索要巨額的金錢和糧食,還對地盤和爵位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然而,麵對這些過分的要求,朝廷竟然一一應允,甚至還慷慨地給予了鄭成功大量的銀兩作為軍餉。
可誰知,鄭成功在得到這筆巨額銀兩後,立刻翻臉不認人。
他將這些大清給予的銀兩用於招募新兵、擴充軍備,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地盤。
鄭經在承襲王爵之後,更是變本加厲。
他在台灣島上與大清進行了多達十二次的和談,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充滿誠意。
然而,實際上他卻借此拖延了朝廷大量寶貴的時間。
特彆是在三藩之亂期間,鄭經趁亂占據了廈門,並與康親王、姚啟聖等朝廷要員進行了五次和談。
但最終,這些和談都未能達成實質性的結果。
究其原因,無非是鄭經根本就沒有真心投降的打算。
如今,鄭經已死,施琅接任了水師提督一職,朝廷的水師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或許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鄭氏才再次使出緩兵之計,企圖為台灣的發展勢力爭取更多的時間。
康熙頓了頓,問道:“諸位如何看待施琅提出的問題?”
索額圖見狀,趕忙起身,抱拳說道:“皇上,微臣認為若能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實乃朝廷之幸事啊!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節省大量軍費開支,更能避免眾多將士無謂傷亡,此乃一舉兩得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康熙聽後,麵沉似水,並未立刻表態。
然而,一旁的明珠卻將康熙的神色儘收眼底,他心中已然明了康熙的想法。
“索相,您這話可就不對了!”明珠當即反駁道,“那鄭氏一族向來出爾反爾,毫無誠信可言。他們欺騙朝廷多年,次數之多,令人咋舌。難道朝廷還要再上一次當不成?”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