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那份《醬料特性與潛在汙染析疑》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雖未立刻激起滔天巨浪,卻悄然改變了調查的流向。陳太醫頂著壓力,將排查重點轉向餐具與經手人。果然,在仔細查驗老貴妃發病當晚所用的一套玉碗時,一名細心的太醫發現,其中一隻碗壁的浮雕縫隙中,殘留有極細微的、與醬油和菜汁顏色迥異的粉末痕跡!經秘密檢驗,竟是一種名為“番瀉葉”的強效瀉藥研磨而成的細粉,藥性猛烈,但若非大量使用,事後極難察覺。
與此同時,對經手宮人的秘密盤查也有了突破。一名負責傳遞菜肴的小太監,在嚴厲審問下精神崩潰,招認自己受人指使,在將“玉露安神羹”呈給老貴妃前,用一枚特製的、內藏藥粉的指甲,悄悄在羹湯表麵劃了一下,讓藥粉溶入其中。指使他的人,是尚膳監一名頗有資曆的副管事,而這位副管事,竟與宮外百草堂有著遠房親戚關係,且近日其家人賬戶上多了一筆來路不明的巨款!
線索鏈條逐漸清晰,指向了百草堂精心策劃的嫁禍陰謀。他們並未在醬油本身做手腳,而是利用老貴妃固定食用李薇產品的習慣,買通內應,在最後環節下毒,企圖一石二鳥,既除掉老貴妃這個李薇的靠山至少是讓其病重失勢),又將罪名扣死在李薇頭上。
真相大白,朝野震動!皇帝聞奏勃然大怒,下令嚴懲涉事宮人與宮外主謀。尚膳監副管事與小太監即刻被下獄論死,劉理事雖憑借多年經營的人脈和斷尾求生的狠辣將所有責任推給已死的副管事,並聲稱自己毫不知情),暫時逃脫了直接的死罪,但百草堂參與謀害鳳體的嫌疑已如同烙印,使其聲譽一落千丈,生意受到重創,許多原本緊密合作的權貴紛紛與之切割。常爺所在的漕幫,更是明確表示不再承接百草堂的重要貨物押運。
而對於李薇和張氏工坊,這場無妄之災卻以另一種方式收場。這一日,宮中特使再次來到工坊,但這次帶來的不再是肅殺的封鎖令,而是皇帝的安撫詔書和豐厚賞賜!詔書中明確肯定了張氏工坊醬油的品質清白,讚揚李薇“秉持匠心,臨危不亂,其所呈析疑於案情查明頗有助益”,特賞賜金銀綢緞,並禦筆親題“清白傳香”四字匾額!
消息傳出,京城嘩然。之前所有的汙名和質疑,在皇帝的金口玉言和禦賜匾額麵前,瞬間煙消雲散。張氏工坊不僅沒有倒下,反而因這場風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皇家背書和公眾同情,聲望達到了頂點。之前因流言而疏遠的客戶紛紛回頭,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工坊的門庭若市,遠勝從前。
李薇站在工坊院內,看著工匠們喜氣洋洋地將禦賜匾額懸掛在大堂正中最顯眼的位置,陽光照在“清白傳香”四個鎏金大字上,熠熠生輝。她心中沒有太多的狂喜,隻有一種曆經劫波後的疲憊與釋然。她知道,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智慧、勇氣、誠信和一點點運氣共同作用的結果。
老管家激動得老淚縱橫:“東家,咱們……咱們總算熬過來了!”
李薇輕輕點頭,目光卻投向遠方。扳倒劉理事並非易事,他根基深厚,此次斷尾求生,定然懷恨在心,未來的反撲隻會更加隱蔽和凶狠。而經過此事,她與宮廷的聯係也更加深入,福兮禍所伏,未來的道路依然充滿挑戰。
“風波隻是暫歇,”李薇對老管家,也像是對自己說,“工坊的根基,還要紮得更深才行。”
她開始著手兩件事:一是利用禦賜匾額帶來的巨大聲望和資金,進一步擴大工坊規模,優化工藝流程,建立更嚴格的質量控製體係;二是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屬於自己的管理層和核心技術團隊,不能事事親力親為,她要為工坊打造一個即使離開她也能穩健運行的框架。
與此同時,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經此一役,“張氏工坊”和“龍鳳天香”的品牌已極具價值。或許,是時候考慮走出京城,通過漕運網絡,將產品銷往江南乃至更廣闊的市場了。當然,這必然會引起百草堂殘餘勢力的瘋狂反撲,以及地方豪強的覬覦。
新的征程,已在腳下展開。李薇擦去額角的汗珠,眼神更加堅定和深邃。她知道,從這一刻起,張氏工坊不再僅僅是一個謀求生存的民間作坊,它已經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即將開啟一段波瀾壯闊的商業傳奇。而她的故事,也翻開了新的篇章。
喜歡兒媳揭開婆婆的秘密請大家收藏:()兒媳揭開婆婆的秘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