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第二天傍晚,外出的眾人方才陸陸續續回到住處。然而,他們的行為卻異常怪異,一個個腳步匆匆,徑直回到自己房間,隨後“砰”地一聲關上門,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也不知在裡頭忙活著什麼要緊事。
文淵滿心好奇,在住處四處溜達了一圈,試圖探尋究竟。竟沒有一個人有閒暇搭理他。文淵無奈,隻得垂頭喪氣地回到餐廳,對著一桌子早已備好、卻漸漸涼去的飯菜發起呆來。
這時,祁東邁著匆忙的步伐走進來,嘴裡還在低聲嘟囔著含糊不清的話語。他朝著文淵微微點頭示意,而後伸手抓起一個饅頭,又扯下一個雞腿,再次點了點頭,便又風風火火地離開了,那模樣仿佛有十萬火急的要事等著他去處理。
沒過一會兒,珈藍像一陣風似的跑了進來,她一邊跑,一邊大聲喊道:“三哥,我還有好多事沒辦完呢,就不陪你啦!”話音未落,她已經迅速拿起一個饅頭,掰開後夾了滿滿兩筷子菜,緊接著又像來時一樣,一溜煙地跑沒影了。
緊接著,翟讓低著頭走進餐廳,他抬頭時,瞧見正趴在桌子上發呆的文淵,開口說道:“你那份計劃書我看了,這事兒能乾!就交給伯當負責吧。”說完,他一手拿起三個饅頭,一手端起一盤子菜,嘴裡念叨著:“茂公、伯當、雄信他們都不過來吃了,我給他們一起帶過去。”隨後,便大步離開了。
沒過多久,李世民也現身了。他看著獨自發呆的文淵,問道:“怎麼就你一個人在這兒?其他人都去哪兒了?”話剛出口,他便像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緒,自顧自地喃喃道:“軍號、軍姿、軍體拳,還有軍隊唱歌,戰鬥單位,還有班、排、連、營……麻雀戰,運動戰,遠程打擊。”他一邊念叨,一邊微微點頭,似乎在腦海中構建著什麼宏偉藍圖。隨後,他轉身就要走,可剛邁出幾步,又突然折返回來,問道:“你這兒有沒有關於軍隊建設的全套資料?”文淵回道:“有,在徐茂公那邊。但不全,”“噢!”李世民應了一聲,再次轉身離去。
過了一會兒,長孫無忌和長孫無垢兄妹倆走進來。他們與文淵打了個招呼,便坐下開始吃飯。不過,兩人吃得極為迅速,簡單扒拉了幾口後,便點頭示意,起身離開,整個過程沒有過多言語。
最後,李秀寧走了進來。她看到文淵,先是點頭微笑,而後說道:“我想訓練一支女兵隊伍,你能給我些建議嗎?”文淵思索片刻,回應道:“女兵可以充當隨軍醫師,或者組建文工團,發揮她們的特長。”李秀寧聽後,愣了一會兒,接著說道:“聽起來很不錯。”隨後,她拿起兩個饅頭,放到一盤菜裡,說道:“世民忙得都忘了吃飯,我給他帶過去。”說完,便拿著食物離開了。
文淵坐在原地,滿臉錯愕,心中暗自驚歎:“不至於吧,這到底是什麼情況!難道是我看錯了,還是他們都著魔了,怎麼一個個行事如此怪異?”文淵忽然站了起來,好像意識到了什麼,隨後,跑了出去。
半刻鐘後,眾人紛紛來到會議室集合。文淵見大家都已落座,站起身來,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而後直接開口說道:“就在剛剛,我在餐廳裡看到大家進進出出的模樣,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們似乎走入了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誤區。究竟是什麼誤區呢?這兩天,大家一下子接觸到了海量的新鮮事物,這些新東西如潮水般湧來,以至於大家有些應接不暇,甚至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狀況。那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大家獲取這些信息的方式雜亂無章,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毫無係統性可言。如此一來,大家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真正理解這些信息的內涵,進而造成了信息擁堵,思維也變得混亂不堪。”
“實際上,我的本意並非是要大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拚命學習這些新東西,而是希望大家能夠親身感受一下不同的環境氛圍,對新事物有個初步的直觀體驗。之後,我們再進行係統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就拿打仗這件事來說吧,其中蘊含著諸多關鍵要素,且有著清晰的邏輯順序。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是為誰而戰,這關乎到戰爭的立場與歸屬。緊接著,我們要思考為什麼而戰,這決定了戰爭的動機與目的。在明確了這兩個核心問題之後,我們才會進一步去探討要達到什麼樣的戰略目的,從何處展開進攻,采取怎樣的戰術打法,以及安排誰去執行戰鬥任務。隻有將這些問題依次梳理清楚,我們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一場戰爭,否則,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毫無方向可言。實際上,在這兩天的忙碌與新奇體驗中,我們都忽略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那便是我們此行來到此地的初衷。大家要清楚,我們並非是為了學習各種雜七雜八的知識而來,而是懷揣著一個明確的目標——探尋通行天下的銀行這一構想的可行性。我們的精力和關注點,不該分散在那些讓人眼花繚亂、毫無關聯的事物上,而應始終聚焦於如何找到這個答案,如何深入剖析銀行構想在當下社會環境、經濟條件以及各種複雜因素交織下,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發揮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過,既然大家對這些新事物展現出濃厚的興趣,那麼今日,我便與大家來一場彆開生麵的互動。具體而言,我會給大家講述一個故事,在講述過程中,我會適時向大家拋出一些問題。大家不妨將自己代入到故事所描繪的情境之中,設身處地地去思考,然後給出自己的答案。這個故事就以我們所處的大隋朝為背景展開:
話說在隋朝末年,天下陷入一片大亂,各地農民起義如燎原之火,風起雲湧,腐朽的隋朝統治已然搖搖欲墜。在這風雲變幻之際,有一位國公級彆的人物,在自己兒子以及手下官員的擁戴下,於晉陽毅然起兵反抗隋朝。此人生有三子一女,其中次子與女兒在長安附近巧妙收服當地幾股勢力,並成功攻取長安。隨後,他們以摧枯拉朽之勢,曆經數年便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不過這場戰爭使天下人口去掉三分之二。可見其慘烈。緊接著這位國公登基稱帝。新帝登基後,定年號為武德,後世稱其為唐高祖。然而,天下初定之時,朝堂內外卻已是暗流湧動,危機四伏。太子身為嫡長子,自認為身份尊貴無比,在處理諸多治國理政事務時,卻屢屢表現出優柔寡斷的姿態,這一情況引得朝中部分大臣在私下裡紛紛議論,頗有微詞。反觀二兒子秦王,他在統一戰爭中,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其麾下彙聚了一大批足智多謀的謀士以及驍勇善戰的猛將,威望如日中天,勢力也在持續不斷地膨脹。如此一來,太子與秦王兩人互不相讓,矛盾激化,猶如水火難以相容。此時,局麵演變成了:太子為保住自己的儲君之位,與三弟結成同盟,共同對抗秦王。而秦王為了自身的安危與前程,也召集帳下的謀士與武將奮起抗爭。那麼,我想問大家,如果你們身處這樣的情境之中,會如何應對呢?”文淵目光掃過瞬間陷入沉默的眾人,隨後端起水杯,輕抿了一口,接著不緊不慢地繞著眾人走了一圈。他帶著一絲戲謔的神情看向李世民,開口問道:“李家二哥,倘若故事中的老二是你,你會怎麼做?”文淵微微挑起眉毛,緊緊盯著李世民的反應,隨後又將目光迅速掃向在場的每一個人,補充道:“諸位,這可是關乎生死存亡以及江山社稷的頭等大事,若再想不出應對之策,老二恐怕性命不保,新建立的帝國未來也將陷入一片未知的混沌之中。”
李世民微微搖了搖頭,感慨道:“這確實是個艱難的抉擇。”
這時,徐茂公站起身來,抱拳行禮後說道:“若我是故事中的老二,當下局勢雖險峻萬分,但也並非毫無轉機。太子與老三結盟,看似陣容強大,實則內部矛盾重重,人心不齊。我會先暗中聯絡朝中那些受太子打壓排擠的忠良之士,逐步擴大自己的陣營力量。同時,充分利用自己在軍隊中積累的威望,進一步鞏固軍隊對自己的忠誠,確保在關鍵時刻,軍隊能夠堅決聽從我的調遣。此外,我還會尋找恰當的時機,向皇帝表明自己對皇室的忠心,詳細闡述太子與齊王的諸多不當行為,使皇帝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有所警惕。”
文淵微微點頭,評價道:“徐先生所言,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此時皇帝已然對老二心生猜忌,想要重新獲取皇帝的信任,談何容易啊。”
文淵的話音剛落,眾人便紛紛打開了話匣子,各抒己見,會議室裡頓時熱鬨非凡,議論聲此起彼伏。
而文淵趁著這個時機,拋出了第二個問題:“那麼,作為故事中稱帝的國公,他又會如何處理這一棘手的局麵呢?”此言一出,眾人又是一陣熱烈的討論。文淵耐心等待了一會兒,待眾人的議論聲逐漸減弱,他才聲音洪亮地說道:“最終的結果是:老二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率領手下將士成功誅殺了太子和老三。國公無奈之下,隻得立老二為太子。不久之後,國公禪位於老二。”眾人聽聞此言,麵麵相覷,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
突然,長孫無忌打破了這略顯凝重的沉默氛圍,開口說道:“文淵兄弟,你講的這個故事,莫不是在給大家提供一種彆樣的思路?依我看,文淵兄弟不如一口氣把這故事講完,讓大家能有個完整的脈絡,也好各抒己見,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的話語一落,眾人紛紛隨聲附和,會議室裡響起一陣此起彼伏的讚同聲。
“好吧,既然大家都這麼期待,那我就不再囉嗦,把這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文淵點了點頭,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他將李世民在弑兄殺弟登上皇位後,唐朝所經曆的一係列跌宕起伏的重大事件,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一遍。從李承乾與李泰驚心動魄的奪嫡之爭,直至李承乾因謀反失敗而落幕,最終李世民傳位於李治;再到武則天強勢崛起,誅殺長孫無忌,甚至不惜殺害親子,一路披荊斬棘登上皇位,開啟了一段彆樣的女皇統治時期;還有後來的韋氏之亂,朝堂之上血雨腥風,各方勢力角逐不斷;一直講到讓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每一個關鍵節點、每一場權力博弈、每一次宮廷政變,都在文淵的講述中鮮活起來,仿佛一幅波瀾壯闊又充滿血雨腥風的曆史畫卷,在眾人麵前徐徐展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等眾人緩過勁來文淵接著道:“其實,隋王朝覆滅之後,故事裡這般發展軌跡,絕非偶然,它實則是社會演進的一種必然趨勢。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各個階層對這種走向不僅易於接受,而且在大眾認知裡,這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回顧曆史,曆朝曆代幾乎都沿著相似的路徑前行。遠至秦朝,胡亥與扶蘇為爭奪皇位展開激烈角逐;近看當今朝堂,往昔楊廣與楊勇也曾為那至高之位明爭暗鬥。每一場皇位之爭無不是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無不充斥著血腥與殘酷。其過程令人觸目驚心。這種國家內部的嚴重內耗,無一不給國家帶來沉重打擊,致使民生凋敝、國力衰退。從而導致外敵入侵,生靈塗炭。西晉覆滅之後,五胡亂華的那段歲月,堪稱華夏曆史上一段黑暗至極的慘痛明證。北方塞外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個遊牧部落,如洶湧潮水般湧入中原大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肆意踐踏中原文明,屠戮無辜百姓,致使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華夏大地陷入了長達百年的腥風血雨之中,中原文明幾近遭遇滅頂之災。
緊接著的南北朝時期,局勢更是混亂不堪,各方勢力粉墨登場,爭鬥不休。在這一時期,政權更迭如同走馬燈一般頻繁,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千百年來,這樣的輪回在華夏大地反複上演,貫穿於各個朝代的更替之中,似乎成了難以掙脫的宿命。然而,我們不禁要問,是否存在一種製度,能夠徹底終結這種惡性循環般的輪回呢?我堅信,答案是肯定的。“
喜歡宿主的夢請大家收藏:()宿主的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