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洛陽南宮
漢光武帝劉秀凝視天幕中“將相和”的畫麵,對鄧禹道:“廉頗知錯能改,藺相如以國事為先,二人同心護趙,這才是‘君臣相得、將相和睦’的典範!朕當年與馮異、吳漢共定天下,正是靠這份互信與包容,方能屢敗強敵。”
鄧禹躬身應道:“陛下所言極是。廉頗‘鄗城破燕’,靠的不僅是戰力,更是趙國上下因‘將相和’凝聚的民心士氣。
若趙王始終信任廉頗,趙國或能多撐數年,不至被秦所滅。
今我東漢需重用寇恂、賈複等賢將,保持將相同心,方能穩固天下。”
劉秀頷首:“朕必記取此理,絕不讓朝堂生‘將相失和’之隙。”
元朝·大都皇宮
元世祖忽必烈指著天幕中廉頗“伐齊克陽晉”的戰績,對伯顏笑道:
“此等攻城野戰的猛將,正是開疆拓土之需!他憑一戰成名,靠的是實打實的戰功,比那些隻會紙上談兵的儒臣管用得多。”
伯顏卻指向“廉頗遭讒離趙”的劇情,語氣凝重:“陛下,廉頗之悲,在於趙王被寵臣蒙蔽,不識忠奸。
我大元疆域遼闊,更需警惕‘郭開之流’,若權臣勾結、讒言亂政,再勇的將領也難守邊疆。”
忽必烈點頭:“朕重用你與阿術,正是信你等忠勇。朕必親理朝政,明辨讒言,不讓廉將軍的遺憾,在大元重演。”
明朝·南京紫禁城
明太祖朱元璋看著天幕中“使者謊報廉頗老邁”的片段,拍案怒道:
“郭開賄使、使者欺君,此等奸佞小人,若在朕朝,必誅九族!趙王昏聵,竟信此等謊言,終失良將,實乃自取滅亡!”
劉伯溫一旁勸道:“陛下息怒。廉頗雖忠,卻因‘怒攻樂乘’失了分寸,終致離鄉,此乃武將之戒。
今我大明有徐達、常遇春等忠勇之將,陛下既需信其忠,也需導其守禮,方能人儘其才。”
朱元璋神色稍緩:“卿言有理。朕既不會學趙王信讒棄賢,也會教諸將知進退、明大體,不讓他們落得廉頗之憾。”ps:真的?我不信)
天幕繼續【群星璀璨之春秋戰國傳奇武將篇李牧】
【李牧是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一生主要分為鎮守北疆抗匈奴和回防中原禦強秦兩大階段,最終因趙王猜忌被冤殺,是趙國覆亡的重要推手。
李牧早年駐守趙國北部邊境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帶),負責抵禦匈奴入侵。
他深知匈奴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采取“堅壁清野、養精蓄銳”策略:
一方麵嚴格約束士兵,不許擅自出戰,同時加強防禦工事,囤積糧草,訓練士兵;
另一方麵故意示弱,讓匈奴誤以為趙軍怯懦,放鬆警惕。】
【公元前244年,李牧抓住匈奴主力來犯的時機,布下奇兵,以戰車、步兵、騎兵協同作戰,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還順帶降服了東胡、林胡等部落,此後數十年匈奴不敢再靠近趙國邊境,為趙國解除了北方威脅。
戰國末期,秦國國力碾壓六國,不斷攻趙,李牧被調回中原主持抗秦戰事,成為趙國最後的軍事支柱
肥之戰公元前233年):秦軍主帥桓齮率軍攻趙,李牧率軍抵禦,避開秦軍鋒芒,轉而突襲秦軍後方糧草基地,再設伏圍殲秦軍主力,大敗秦軍,桓齮僅率少量殘兵逃走,這是秦國統一戰爭中少有的慘敗。
番吾之戰公元前232年):秦軍分兩路攻趙,李牧再次精準判斷戰局,集中兵力先破一路秦軍,再回師擊退另一路,再次挫敗秦國攻勢,暫時穩住了趙國危局。】
【公元前229年,秦國派王翦率軍攻趙,因忌憚李牧,遂用反間計,買通趙國權臣郭開,散布“李牧通秦”的謠言。
趙王遷昏庸無能,輕信謠言,派人奪取李牧兵權,後將其殺害。
李牧死後,趙國再無能抵禦秦軍的將領。
僅三個月後,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遷被俘,趙國滅亡。
後世多評價“李牧死,趙國亡”,他的冤死也成為戰國末期名將悲劇的典型代表。】
東漢·洛陽南宮
漢光武帝劉秀看著畫麵裡李牧“堅壁清野退匈奴”的策略,手指輕輕敲擊禦案,對身旁的鄧禹歎道:
“李牧守邊,不逞一時之勇,先固城、再養兵,待時機成熟才一擊製敵,這份沉毅與謀略,可比馮異鎮守關中時的穩重。”
鄧禹順著劉秀的目光看向天幕,點頭應道:“陛下所言極是。匈奴騎兵迅捷,若硬拚必損兵折將,李牧故意示弱、暗藏鋒芒,既保了邊境百姓,又重創強敵,這份‘以守為攻’的智慧,值得我朝邊將效仿。”
待看到李牧被冤殺、趙國滅亡的片段,鄧禹語氣凝重,“趙王遷信讒言殺忠將,終致國破,這正是‘君疑臣則國危’的教訓。
今我東漢初定,陛下需更信寇恂、馬武等將,方能保邊疆無虞。”劉秀頷首,目光堅定:“朕絕不會讓李牧的悲劇,在我東漢重演。”
元朝·大都皇宮
元世祖忽必烈盯著天幕中李牧“肥之戰破秦軍”的場景,拍著龍椅扶手笑道:“好一個‘突襲糧道、圍殲主力’!秦軍勢大,李牧卻能以弱勝強,這份臨陣應變的本事,比阿術攻破襄陽時的沉穩,多了幾分奇謀!”
伯顏站在一旁,目光落在“王翦用反間計”的片段,眉頭微蹙:“陛下,李牧之敗,非敗於秦軍,而敗於朝堂奸佞。
郭開受賄進讒,趙王昏庸不辨,再好的將領也難施其才。
我大元疆域萬裡,邊將鎮守四方,若朝中出了‘郭開之流’,挑撥君疑臣,必誤國大事。”
忽必烈聞言收斂笑意,沉聲道:“朕知你意。朕既讓你總領大軍,便信你忠勇,今後必嚴查朝中奸佞,絕不讓讒言斷了我大元的臂膀。”
明朝·南京紫禁城
明太祖朱元璋看著天幕裡李牧“番吾之戰分兵破敵”的畫麵,眼中閃過讚許,隨即看到李牧被奪兵權、含冤而死,猛地拍案而起,怒聲道:
“趙王遷真是昏聵至極!李牧是趙國的‘擎天柱’,竟因幾句謠言就殺了他,這與宋高宗殺嶽飛有何區彆?郭開那等奸賊,若在朕朝,定要淩遲處死,以儆效尤!”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