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洛陽皇宮
晉武帝司馬炎看著天幕中勾踐“滅吳稱霸”的劇情,眉頭微蹙,對賈充道:“勾踐能複仇,靠的是‘隱忍’與‘賢臣’;朕能統一天下,靠的是先祖積累與諸將奮勇。但他晚年猜忌賢臣,終致越國衰落,這是朕要警惕的。”
賈充附和道:“陛下聖明。今我大晉初定,更需任用賢能、安撫百姓,若學勾踐猜忌功臣,恐失天下人心。”
司馬炎目光落在“臥薪嘗膽”的畫麵上:“朕雖無勾踐之辱,卻需有他‘勵精圖治’之心。若沉迷享樂,懈怠朝政,大晉江山恐難長久。”
隋朝·大興城皇宮
隋文帝楊堅凝視天幕中勾踐“減免賦稅、親耕織”的記載,手指輕叩禦案,對高熲道:
“勾踐亡國後知恤民力,方得越國複興。朕登基後廢苛捐、行均田,正是學其‘藏富於民’之策——百姓安,天下才能安。”
高熲躬身應道:“陛下所言極是。但勾踐‘殺文種’一事,實為帝王之戒。
今我大隋初立,需靠韓擒虎、賀若弼等將安定四方,若學其猜忌賢臣,恐失軍心。”
楊堅點頭,目光轉向天幕“越國被楚滅”的文字:“國之興衰,在民心亦在賢臣。朕必任人不疑,不讓大隋重蹈越國覆轍。”
五代·後唐·洛陽皇宮
後唐莊宗李存勖盯著天幕中勾踐“訓練越甲、突襲吳都”的戰術,眼中閃過戰意,對郭崇韜道:
“勾踐以弱勝強,靠的是‘隱忍待機’與‘精準出擊’!朕當年滅梁破燕,也是如此——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常人所不能成之事。”
郭崇韜卻指著“勾踐殺文種”的內容,憂心道:“陛下,勾踐雖成霸業,卻失賢臣之心,終致國衰。今陛下平定天下,當善待敬翔、李嗣源等功臣,若學其猜忌,恐寒將士之心。”
李存勖沉默片刻,點頭道:“卿言有理。朕當以勾踐為鑒,隻學其‘勵精圖治’,不學其‘兔死狗烹’。”
天幕繼續【群星璀璨之春秋戰國傳奇武將篇廉頗】
【廉頗是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一生以勇猛善戰、知錯能改聞名,是趙國中後期的“軍事支柱”。
廉頗早年以勇武聞名,趙惠文王時期嶄露頭角,多次率軍抵禦諸侯入侵。
公元前283年,他率軍伐齊,深入齊境攻克陽晉,一戰成名,被趙王封為上卿,從此“廉頗善用兵”的名聲傳遍諸侯,成為趙國抵禦齊國、魏國的核心將領。
此後多年,他駐守趙國邊境,多次擊退魏、齊聯軍,憑借“攻城野戰”的硬實力,為趙國穩固了東部疆域。】
【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澠池會盟”立功,被封為上卿,職位高於廉頗。
廉頗自認“有攻城野戰之大功”,不服藺相如,多次言語羞辱。
藺相如始終避讓,稱“趙國強盛全靠廉將軍與我,若二人相鬥,必讓秦國有機可乘”。
廉頗得知後幡然醒悟,脫去上衣、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請罪,二人從此結為生死之交,“將相和”的典故也成為千古美談,趙國也因二人同心,迎來數十年的穩定發展。】
【公元前251年,趙孝成王時期,燕國趁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損失45萬精銳,派大軍伐趙。
此時趙國國力空虛,廉頗臨危受命,被任命為上將軍。
他針對燕軍輕敵的弱點,率軍正麵迎擊,在鄗城大敗燕軍,斬殺燕軍主將栗腹,隨後乘勝追擊,包圍燕國都城薊城,最終迫使燕國割五城求和。
經此一戰,廉頗威望更盛,被趙王封為“信平君”,並擔任代理相國,成為趙國軍政核心人物之一,用實力證明“老將仍可擔國之重任”。】
【趙悼襄王繼位後,聽信寵臣郭開的讒言,認為廉頗“年老無用”,解除其兵權,派樂乘取代他。
廉頗怒而攻打樂乘,隨後被迫逃離趙國,投奔魏國大梁。
在魏國期間,廉頗雖受禮遇,卻始終未獲重用,內心仍渴望為趙國效力。
後來趙國因屢遭秦國攻打,趙王想重新啟用廉頗,派使者前往魏國查看其狀態。
郭開暗中賄賂使者,使者回趙後謊稱“廉頗雖能飯,然坐頃三遺矢矣”廉頗雖能吃飯,但一會兒就上了三次廁所),趙王誤以為廉頗真的老邁,遂放棄啟用他。
最終,廉頗在魏國鬱鬱不得誌,後被楚國暗中派人迎至楚國,雖被任命為將領,卻因“楚兵不如趙兵”,始終未能再立戰功,最終客死於楚國壽春今安徽壽縣),一代名將就此落幕。】
西漢·長安未央宮
漢武帝劉徹放下手中的《孫子兵法》,目光落在天幕中“將相和”的記載上,對衛青道:
“廉頗能放下身段負荊請罪,藺相如能以國事為重避讓,二人同心方有趙國數十年安穩——這‘和’字,才是強國根本。”
衛青躬身應道:“陛下所言極是。昔年臣與霍去病共擊匈奴,若因功爭位,何能大破漠北?廉頗‘知錯能改’的胸襟,值得所有武將效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徹又看向“廉頗客死楚國”的文字,語氣沉了幾分:“趙王信讒言棄賢臣,終致趙國失一柱石。朕用人必察其心、辨其忠,絕不讓郭開之流誤國。”
唐朝·長安大明宮
唐太宗李世民與李靖共觀天幕,當看到“廉頗怒攻樂乘”的片段時,李靖道:“廉頗雖忠,卻因怒失度,終致離鄉——為將者,需有勇更需有謀,需能忍更需知進退。”
李世民卻搖頭,目光落在“廉頗渴望歸趙”上:“其怒源於‘被棄’,其忠見於‘盼用’,此乃武將赤子之心。
朕麾下秦叔寶、尉遲恭,也如廉頗般忠勇,朕若信讒言棄之,必失軍心。”
他頓了頓,指向“使者謊報廉頗老邁”:“郭開賄使誤國,可見君王需親察實情,莫被奸人蒙蔽。朕設諫官,正是為了兼聽則明。”
北宋·開封皇宮
宋太祖趙匡胤看著天幕中廉頗“攻城野戰”的戰功,對趙普笑道:“此等猛將,若能為朕所用,何愁天下不平?他‘負荊請罪’的胸襟,比許多文臣更懂‘家國為重’。”
趙普卻指著“廉頗客死楚國”的結局,語氣凝重:“陛下,廉頗之悲,在遇昏君、遭讒言。
今我大宋需嚴防‘郭開之流’,若權臣蔽主、讒言亂政,再強的武將也難展其才。”趙匡胤點頭:“朕杯酒釋兵權,雖解兵權之患,卻也厚待功臣,正是為了不讓忠勇之將,寒心離國。”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