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權臣霍光】
天幕流轉,畫麵定格在西漢未央宮的朝堂之上。一位身著紫袍、麵容肅穆的重臣正手持奏章,神色威嚴地奏請廢立之事,滿朝文武無人敢置喙——他便是霍光,曆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權傾朝野二十餘年,以“行伊尹之事”廢立皇帝、輔佐漢室的權臣。
霍光為名將霍去病異母弟,因霍去病舉薦入仕,侍奉漢武帝左右,以“小心謹慎,未嘗有過”深得信任,臨終被托孤為輔政大臣,輔佐漢昭帝。昭帝年幼,霍光總攬朝政,整頓吏治、輕徭薄賦,延續武帝後期與民休息的政策,使社會趨於穩定。
昭帝駕崩後無嗣,霍光先立昌邑王劉賀,因劉賀荒淫無道,在位僅二十七日便被霍光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製度”為由廢黜,隨後擁立漢武帝曾孫劉詢漢宣帝)。
他執政期間,對內穩定朝局,對外緩和與匈奴的關係,為“昭宣中興”奠定基礎,但其家族權勢滔天,最終在他死後引發霍氏叛亂,落得族滅下場。
西漢,未央宮漢宣帝時期)
劉詢望著畫麵中霍光廢黜昌邑王的場景,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佩,麵色平靜卻難掩複雜:“當年朕初入宮時,見他立於朝堂之上,百官側目,便知此人權柄之重。他能廢立君王,卻終究未篡漢自立,這一點,或許該謝他。”
丙吉躬身道:“陛下,霍光輔政,確有定國安邦之功。昭帝之時,國庫漸豐,百姓安定,若無他震懾各方,未必有今日中興之局。隻是權柄過盛,終成隱患——霍氏之亂,根源或在他‘功高蓋主而不知避’。”
許皇後輕聲道:“民間說他‘周公輔政’,可周公歸政成王,他卻把持朝政至臨終。這般權勢,怕是連陛下當年也多有顧忌吧?”劉詢默然頷首,目光落在畫麵中霍光身後俯首帖耳的群臣身上,眼底掠過一絲幽光。
東漢,洛陽宮
劉秀看著霍光整頓吏治的片段,對鄧禹道:“你看他罷黜貪腐、選用賢能,手段果決,倒有幾分我當年平定河北的魄力。權臣能做到‘為國不為私’,已屬難得,可惜晚節不保,家族覆滅,終究是不懂‘持盈保泰’之道。”
鄧禹道:“光武所言極是。霍光治政嚴明,卻對家人疏於管教,其子侄橫行霸道,早已埋下禍根。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隻做到了一半,難怪落得那般結局。”
陰麗華補充道:“廢立皇帝本就犯了忌諱,他卻不知收斂,連陛下見了都要‘芒刺在背’,這般權勢,何嘗不是催命符?”
唐朝,大明宮
李世民盯著霍光托孤輔政的畫麵,對長孫無忌笑道:“漢武帝選他輔政,眼光不差。昭帝年幼,朝堂暗流洶湧,他能穩住局麵,可見有真本事。隻是‘權臣’二字,向來是帝王心病——朕若有這樣的大臣,既要用其才,也要防其變啊。”
長孫無忌道:“陛下,霍光的問題在於‘權欲過盛’。昭帝成年後,他仍不肯歸政;宣帝即位,他仍把持大權。所謂‘過猶不及’,他忘了‘君臣之分’,即便無反心,也難免被猜忌。”
魏征在旁慨然道:“若論治國之功,霍光可算能臣;若論君臣之道,他卻有虧。自古權臣能善終者少,皆因‘權勢’二字最是磨人,能守本心者,太少。”
明朝,應天府
朱元璋看著霍氏一族被滅的場景,拍案道:“這就是權臣的下場!權柄握久了,連家人都敢無法無天,最後連累全族,活該!咱大明就該立規矩,功臣勳爵敢驕橫跋扈的,一律嚴懲,絕不能學漢朝那般縱容!”
馬皇後道:“陛下息怒。霍光起初或許並無二心,隻是權勢太盛,身邊人趨炎附勢,才漸漸迷失。所謂‘治家如治國’,他連自家子弟都管不住,如何能保長久?”
徐達道:“最要緊是‘君臣互信’。霍光若能適時歸政,宣帝若能稍減猜忌,或許未必是這般結局。可惜啊,自古君臣之間,最難的就是‘信任’二字。”
天幕上,霍光的身影在未央宮的光影中忽明忽暗,那份“定國安邦”的功績與“權傾朝野”的爭議交織在一起。
【霍光出身低微,是名將霍去病的異母弟。憑借霍去病的舉薦,他得以入宮侍奉漢武帝,曆任郎官、侍中、光祿大夫等職。
在侍奉武帝的二十餘年裡,他以“小心謹慎,未嘗有過”著稱——每次出入宮殿,腳步落在固定位置,連尺寸都不差,這種極致的審慎贏得了武帝的絕對信任,為日後托孤埋下伏筆。】
【漢武帝晚年,因“巫蠱之禍”引發儲位動蕩,最終立幼子劉弗陵漢昭帝)為嗣。臨終前,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輔政,其中霍光為主導。
昭帝即位時年僅8歲,霍光逐步清除異己如平定上官桀、桑弘羊的叛亂),獨攬朝政。他延續武帝後期“與民休息”的政策,輕徭薄賦、整頓吏治,使社會經濟從武帝窮兵黷武的消耗中逐漸恢複,為“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公元前74年,漢昭帝病逝無嗣。霍光先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在位僅27天,便因荒淫無道、破壞禮製被霍光以“宗廟重於君”為由廢黜,這是西漢曆史上罕見的權臣廢立事件。
隨後,霍光選中漢武帝曾孫、流落民間的劉詢漢宣帝)繼位。此時霍光權勢達到頂峰,其家族子弟遍布朝廷要職,連宣帝見他都“若有芒刺在背”,朝廷政令幾乎全由其決斷。】
【霍光於公元前68年病逝,漢宣帝以帝王之禮厚葬他。但霍氏家族長期專權早已引發宣帝忌憚,加之霍光妻子霍顯曾毒殺宣帝原配許皇後,隱患早已埋下。
霍光死後,宣帝逐步剝奪霍氏權力,霍氏子弟恐慌之下密謀叛亂,最終被宣帝平定,霍氏全族被誅。不過,宣帝並未否定霍光的功績,仍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稱其“定萬世策以安社稷”。】
【霍光的一生,是“能臣”與“權臣”的矛盾統一體:他輔政期間穩定了動蕩的朝局,延續了漢室統治,堪稱“中興之臣”;但過度集權、家族驕縱又為其身後悲劇埋下伏筆。他的經曆也成為後世帝王警惕權臣的典型案例,印證了“權柄過盛而不自製,終成禍端”的曆史規律。】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