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看著霍光整頓吏治、恢複民生的片段,對範仲淹道:“你看他輕徭薄賦、減免苛政,倒與你推行的‘慶曆新政’有幾分相似。同為輔政,他有魄力除弊,卻不懂功成身退,這才是最可惜的。”
範仲淹慨然道:“陛下,權臣最難得是‘知止’。霍光若在昭帝成年後歸政,或在宣帝即位後放權,即便家族稍有驕縱,也未必落得族滅下場。可他握著權柄不放,就像抱著燙手山芋,終究會被灼傷。”
包拯在旁道:“更可歎的是霍氏叛亂——霍光一生護漢,子孫卻要叛漢,可見‘權勢’這東西,能讓忠臣之後變亂臣,不得不防啊。”
天幕光影流轉,西漢未央宮的剪影漸漸淡去,轉而浮現出北宋汴京的繁華市井——禦街兩側商鋪林立,汴河上漕船穿梭,卻在街角暗處藏著流民的破席;朝堂之上百官衣冠楚楚,爭論聲卻比市井更烈。畫麵中央,一位身著緋袍、麵色堅毅的大臣正手持奏章,聲音鏗鏘地陳說變法之策,正是王安石。
【王安石變法】
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積重難返,國庫空虛,邊患頻仍。宋神宗繼位後,決意革新,重用王安石推行變法。從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王安石以“富國強兵”為目標,推出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將兵法等一係列措施,涉及經濟、軍事、教育多個領域,史稱“王安石變法”。
變法旨在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青苗法由官府在農忙時向農民放貸,抑製地主豪強盤剝;募役法改百姓輪流服役為出錢雇役,使農民有更多時間務農;保甲法則將百姓編為保甲,農閒時訓練,既節省軍費又加強治安。
這些措施短期內使國庫收入增加,軍隊戰鬥力有所提升,但因觸動大地主、大官僚利益,且執行中出現偏差,引發激烈反對,最終在宋神宗去世後被廢止。
北宋,汴京皇宮
宋神宗望著天幕中王安石與司馬光在朝堂爭執的畫麵,手指重重叩在龍椅扶手上,眼中閃過當年的銳意:“當年朕力排眾議支持變法,便是見不得國庫空虛、遼夏欺辱。你看介甫王安石字)推行青苗法,一年便為國庫增收百萬緡,若能堅持下去,何愁國不強?”
王安石立於階下,望著畫麵中自己被彈劾的奏章堆積如山,苦笑一聲:“陛下,臣當年隻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卻不知變法難在‘行’而非‘立’。青苗法本為抑兼並,到了地方卻成了強製攤派;保甲法本為強兵,卻讓百姓疲於訓練——再好的法,也需得人推行啊。”
司馬光在旁撫須長歎:“介甫,你看這畫麵中,京東路百姓為逃募役錢,竟有人斷指自殘!變法若逼得百姓家破人亡,縱有千萬理由,也是錯了。祖宗之法雖有不足,卻知‘藏富於民’,你這般急功近利,終究是失了民心。”
蘇軾站在兩側之間,望著天幕裡因變法引發的民間動蕩,慨然道:“新法有利民之處,如農田水利法修了萬頃良田;亦有害民之弊,如方田均稅法讓小吏趁機盤剝。若能去其弊、存其利,未必不是善政,可惜兩派相爭,隻論對錯,不論實效。”
明朝,應天府
朱元璋盯著天幕中“青苗法被地方官濫用”的細節,拍案而起:“朕就說這官字兩個口,上嘴皮碰下嘴皮,好經也能念歪!王安石想讓官府放貸濟民,卻不想官吏層層盤剝,利息比地主還高——這就是信官不信民的下場!咱大明就該設錦衣衛,誰敢借新法害民,剝皮實草!”
馬皇後輕聲道:“陛下息怒。王安石的錯,是把天下事都想靠官府辦好。百姓要的是安穩,你讓他春天借糧秋天還,本是好事,可一強製、一加息,就成了苛政。當年咱在濠州,見地主放貸能活,官府放貸卻能逼死人,就是因官府有強權,百姓不敢不借啊。”
張居正看著畫麵中王安石因反對聲浪罷相的場景,若有所思:“變法者,必遭非議。介甫的魄力夠了,卻少了‘變通’。臣推行一條鞭法時,先在湖廣試點,見成效再推廣,便是怕重蹈覆轍。他倒好,一年內推出十數新法,地方官哪有精力吃透?不亂才怪。”
清朝,紫禁城
康熙望著天幕中宋神宗與王安石深夜議事的畫麵,對明珠道:“你看這君臣二人,一個銳意革新,一個矢誌不渝,本是佳話。可惜神宗一死,新法全廢,可見變法若隻靠君王一時之念,沒有製度支撐,終究是鏡花水月。”
乾隆看著畫麵中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時痛批新法的段落,笑道:“司馬光說‘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這話有幾分道理。祖宗留下的法子,若不是爛到根裡,何必全盤推翻?你看王安石把科舉都改了,隻考經義策論,不考詩賦,把讀書人都逼成了隻會空談的書呆子。”
唐朝,大明宮
李世民看著天幕中變法引發的黨爭,對房玄齡道:“當年朕推行均田製、租庸調製,也是新法,為何能成?因朕先讓百姓得實惠——均田製給了農民土地,他們自然支持。王安石倒好,先想著為國斂財,百姓一看‘又要多交錢’,怎能不反對?”
魏征在旁道:“陛下,變法最忌‘急’。商鞅變法用了二十年才見成效,王安石卻想三年變法成功,難免操之過急。青苗法本可緩緩推行,他卻強令各路一年內完成,這不是變法,是逼反百姓。”
天幕上,王安石的身影在汴京的風雪中愈發孤寂——他站在農田裡查看水利工程,百姓卻因被強征勞役而遠遠唾罵;他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同僚卻在背後寫滿彈劾他的奏章。光影漸暗時,浮現出南宋朱熹的評語:“介甫之心,固欲救民,然其術足以致民禍。”
宋神宗望著天幕暗下去的方向,喃喃道:“若當年朕再堅持些,若介甫能變通些……”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