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的字跡漸淡,最後停留在劉備托孤的那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上,像一枚烙印,燙在各時空的塵埃裡。
【成都的永安宮,燭火搖搖欲墜。章武三年的春寒浸著藥味,劉備躺在榻上,眼窩陷得像兩口枯井,卻死死攥著諸葛亮的手。帳外的雨聲敲打著芭蕉,和著遠處蜀軍操練的呼喝,像一曲未完的悲歌。
“孔明……”他的聲音比紙還輕,“朕這一生,輸多贏少。從涿縣起兵,到當陽奔逃,若不是你,哪有蜀漢的今日?”
諸葛亮的指尖冰涼,掌心卻被他攥得生疼。“陛下……”千言萬語堵在喉頭,最後隻化作這兩個字,帶著哽咽。
“阿鬥……就托付給你了。”劉備忽然用力,眼睛亮了一瞬,“他若不成器,這江山……你拿去。”
帳內死寂,隻有雨聲在哭。諸葛亮猛地跪倒,額頭磕在青磚上,發出悶響:“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榻上的人笑了,像卸下了千斤重擔,手緩緩垂落。燭火“劈啪”一聲爆了個燈花,映著諸葛亮發白的臉——他知道,從這一刻起,自己肩上扛的不隻是一個幼主,是整個蜀漢的日月,是那個織席販履的皇叔用一生執念焐熱的“興複漢室”四個字。】
長安的未央宮,劉邦望著天幕上劉備病逝的字樣,忽然抓起案上的酒爵,一飲而儘。酒液順著胡須淌下來,滴在龍袍上,洇出深色的痕。
“這小子……終究是沒撐住。”他哼了一聲,眼角卻濕了,“可他選的人,倒是比項羽那匹夫有眼光。”
當年鴻門宴上,若不是張良、樊噲拚死護著,他哪有今日?劉備托孤的決絕,倒有幾分他當年把韓信從卒伍裡拎出來的膽氣。
殿外的風卷著沙塵掠過,劉邦望著遠處的終南山,忽然對身邊的戚夫人道:“你說,那諸葛亮能成不?”
戚夫人怯怯道:“陛下選的人,從來沒錯。”
劉邦笑了,拍著案幾:“說得好!咱劉家的人,眼光差不了!”隻是笑聲裡,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歎息——他打下的江山,終究還是散了,卻在幾百年後,被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子孫,在蜀地重新燃起了一星火苗。
貞觀十七年的夜,李世民把《三國誌》翻到“諸葛亮傳”,手指劃過“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那行字。
程咬金還在旁邊嘟囔:“這諸葛亮也太傻了,放著安穩日子不過,偏要六出祁山……”
“你懂什麼。”李世民打斷他,聲音低沉,“劉備給了他一句‘自取’,他就得用一輩子去還。這不是傻,是信。”
他想起房玄齡臨終前,拉著他的手說“願陛下勿負蒼生”,眼眶忽然有些發熱。
褚遂良捧著剛抄好的“白帝城托孤”語錄進來,見皇帝望著窗外出神,輕聲道:“太子殿下已讀完了。”
“他懂了嗎?”李世民問。
“殿下說,‘用人不疑’,當如先主待武侯。”
李世民點點頭,指尖在書頁上輕輕敲擊:“傳旨,給武侯祠加賜百匹綢緞。告訴蜀地的官員,好好照看那片墳塋——有些人,比江山還重。
南京暖閣裡,朱元璋把《三國演義》翻到“秋風五丈原”,忽然罵了句臟話。馬皇後嚇了一跳,見他眼睛通紅,趕緊遞過帕子。
“這諸葛亮,傻得讓人心疼!”他捶著桌子,橘子皮滾了一地,“六出祁山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劉備都死了那麼多年,他還守著那句承諾,圖啥?”
馬皇後溫聲道:“圖的,不就是劉備那句‘君可自取’的信任麼?”
朱元璋愣住了,半晌,忽然起身走到窗前。南京城的燈火像撒在地上的星子,他想起徐達病榻前,自己送去的那隻蒸鵝——徐達懂他的意思,一口沒剩全吃了。
他這輩子,信過不少人,也殺過不少人,卻從沒像劉備那樣,敢把江山輕飄飄地說給彆人“自取”。
“傳令下去,”他對太監道,“成都漢昭烈廟旁邊,給諸葛亮立個碑,就刻‘鞠躬儘瘁’四個字。”
乾隆四十三年的禦書房,弘曆看著《資治通鑒》裡“亮卒於軍”的記載,放下朱筆。
和珅揣摩著聖意,笑道:“這諸葛亮也算對得起劉備了,就是太死心眼,否則蜀漢也不至於……”
“閉嘴。”弘曆冷冷道。他剛才在“親理細事,汗流終日”旁批了“苛察失眾”,此刻卻覺得那幾個字有些刺眼。
他見過太多阿諛奉承的臣子,像諸葛亮這樣,把“知遇之恩”當性命來守的,太少了。
窗外的月光照進書房,落在“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詩稿上。弘曆忽然道:“把朕收藏的諸葛鼓取出來,送到武侯祠去。”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後世常以“武侯”尊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一生輔佐劉備、劉禪父子,為蜀漢政權鞠躬儘瘁,是中國曆史上“忠臣”與“智者”的典範。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遷居荊州,叔父去世後,隱居隆中今湖北襄陽一帶),潛心研習兵法謀略,關注天下大勢,被稱為“臥龍”。
建安十二年207年),經徐庶舉薦,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為劉備規劃“聯吳抗曹、奪取荊益、興複漢室”的戰略藍圖,隨後出山輔佐劉備。】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諸葛亮親赴江東,說服孫權聯合抗曹,促成赤壁之戰大勝,為劉備奪取荊州四郡奠定基礎;
建安十六年211年),隨劉備入蜀,協助其擊敗劉璋,奪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輔佐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劉備晉位漢中王,諸葛亮任軍師將軍,主持後方政務。】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危,將劉禪托孤於諸葛亮,留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命。諸葛亮泣血起誓,此後以丞相之職總攬蜀漢軍政,封武鄉侯,勤勉輔佐劉禪,穩定蜀漢政局。
執政期間,他推行法治,整頓吏治,發展生產如推廣“木牛流馬”運輸糧草、發明“諸葛連弩”提升軍備),使蜀漢國力穩步恢複;
為實現“興複漢室”的目標,他五次北伐曹魏史稱“六出祁山”,實為五次北伐,一次防禦),雖取得局部勝利,但因國力懸殊、糧草不濟等原因未能成功。
建興十二年234年),他在第五次北伐中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岐山),享年54歲,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