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治蜀以“科教嚴明,賞罰必信”著稱,既打擊豪強,又安撫百姓,使蜀漢在三國中雖最弱卻能保持穩定,被陳壽評為“管蕭之亞匹”可與管仲、蕭何相比)。
擅長治軍與戰術布局,著有《兵法二十四篇》,其“空城計”“八陣圖”等典故流傳千古,即便北伐未竟,仍以“以攻為守”策略延續了蜀漢國祚。】
【除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外,還改良了鋼刀、推演了兵法陣圖,在後勤與軍備上的創新影響深遠。
代表作《出師表》《誡子書》情感真摯,文辭懇切,前者被視為“千古臣表”,體現其“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曆代對其評價極高,東晉追封其為武興王,唐太宗將其列入武廟十哲;杜甫《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道儘後人惋惜;民間更將其神化為“智慧化身”。】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塑造成“神機妙算”的完美形象,其“忠”與“智”成為中華文化中理想臣子的標杆,影響至今。
成都武侯祠與劉備墓相鄰)、陝西勉縣武侯墓、湖北隆中武侯祠等,均為後世紀念其功績的重要場所。
諸葛亮以一生踐行“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誓言,其忠誠、智慧與堅韌,使其成為跨越時代的精神象征。】
三國,蜀漢,劉備青年時期,劉備看著諸葛亮,孔明,辛苦了,是我對不起你啊。
諸葛亮微微一笑,擺了擺手道:“主公何出此言?亮追隨主公,乃是為興複漢室,此乃心中所願,何來辛苦一說。”
劉備歎了口氣,眼眶微微泛紅,“孔明,自你出山以來,為我出謀劃策,殫精竭慮,可如今局勢仍未明朗,我深覺有負於你。”
曹魏,許昌,曹操歎了口氣,這大耳賊有忠義的雲長,如今又有對漢室忠義的臣子,他何德何能啊。
天幕繼續【江東小霸王孫策!】
【孫策公元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東漢末年割據江東的軍閥,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綽號“小霸王”。
他是孫堅長子、孫權長兄,以勇猛果決、英年早逝聞名,為孫吳政權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
孫策少年時隨父孫堅征戰,初露鋒芒。初平三年192年),孫堅在征討劉表時中箭身亡,年僅17歲的孫策被迫依附袁術,隱忍待機。
他多次向袁術索要父親舊部,均被敷衍,卻憑借過人膽識逐步收攏人心,獲袁術讚歎“使術有子如孫郎,死複何恨!”。】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以協助袁術平定江東為名,率其父舊部程普、黃蓋等及數百士兵南渡長江,正式開啟創業之路。
先擊敗揚州刺史劉繇,奪取曲阿今江蘇丹陽);
再擊潰會稽太守王朗,占據會稽今浙江紹興);
又收服吳郡太守許貢、廬江太守劉勳等勢力,短短數年便平定江東六郡吳郡、會稽、丹陽、豫章、廬陵、廬江),成為江東地區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在狩獵時遭許貢門客刺殺,身受重傷。臨終前,他召來弟弟孫權,將江東基業托付於他,囑咐張昭、周瑜等人輔佐,言“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儘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隨後病逝,年僅26歲。
孫策作戰風格剽悍,常身先士卒,憑借“小霸王”的威名震懾敵軍,能以少勝多快速平定江東,被時人視為“江東猛虎”孫堅的完美繼承者。
他注重招攬人才,周瑜、張昭、程普、太史慈等文臣武將皆願為其效力,為江東集團奠定了核心班底。
雖有雄才,但年輕氣盛,對反對者手段強硬如誅殺許貢),且疏於防備,最終因刺客偷襲而亡,成為其性格缺陷導致的悲劇。】
【孫策以短短數年時間平定江東,為孫權後來建立吳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堪稱孫吳政權的實際開創者。
陳壽在《三國誌》中評價其“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誌陵中夏”,讚其“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他的早逝雖使江東失去了一位極具擴張力的領袖,卻也讓孫權得以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鞏固基業,最終成就三國鼎立之局。】
三國·江東·孫權
建業宮的雨打濕了窗欞,孫權望著天幕上兄長臨終的字句,指節捏得發白。
案上的青銅爵裡,酒早就涼透了,他卻想起建安五年那個清晨——兄長躺在榻上,血染紅了錦被,攥著他的手說“舉賢任能,我不如卿”時,眼裡的光比刀還亮。
“仲謀,你看這孫策……”張昭的聲音帶著顫。
孫權忽然起身,推開窗。江東的風裹著江水的潮氣,吹得他袍角翻飛。“兄長說我不如他爭衡天下,”他低聲道,聲音裡藏著少年時的敬畏,“可他不知道,沒有他打下的六郡,我連保江東的底氣都沒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幕上“小霸王”的名號刺得他眼疼。當年兄長率數百人渡江,憑一杆槍蕩平江東,何等威風?而他,守著這份家業,與曹劉周旋,活得像個算盤珠子。
可此刻,看著兄長英年早逝的記載,他忽然懂了——兄長把“爭衡”的銳氣壓進了“保江東”的穩重裡,就像把猛虎的牙,化作了護家的犬齒。
“傳令下去,”孫權轉身,眼中已無半分迷茫,“在曲阿為兄長立碑,就刻‘江東肇基’。”
他要讓後人知道,這萬裡江山,是那個二十六歲就逝去的少年,用命鋪就的。
唐·長安·李世民
太極殿的燭火映著《三國誌》,李世民指尖劃過“小霸王”三字,忽然笑了。李靖在旁不解:“陛下為何發笑?”
“你看這孫策,”李世民把書推給他,“十七歲寄人籬下,二十歲渡江創業,二十六歲定江東,這份氣魄,像不像當年太原起兵的我?”
李靖躬身:“孫策勇猛有餘,沉穩不足,終究不及陛下遠慮。”
“然也。”李世民頷首,卻拿起筆在“身先士卒”旁畫了個圈,“可他敢以數百人搏江東六郡,這份膽氣,比那些坐擁強兵卻畏縮不前的諸侯強百倍。”
他想起當年虎牢關前,率玄甲軍衝擊竇建德十萬大軍的日子,那時的他,不也像孫策一樣,憑著一股“霸王”的狠勁,才撕開了天下的口子?
“隻是可惜了。”他放下筆,語氣裡帶著惋惜,“若他不死,曹劉之外,又多一勁敵。這天下棋局,怕是更熱鬨了。”窗外的夜風吹進殿,仿佛卷來了江東的戰鼓,敲得人心頭發燙。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