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南京宮明太祖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看著天幕中東吳“荊州之爭背盟”的倫理爭議,拍案道:“盟友之間,當以信義為先!東吳為奪荊州,偷襲關羽,失了信義,縱得一時之利,也落了後世罵名,此乃前車之鑒!”
劉基上前道:“陛下所言極是。昔年陛下與陳友諒、張士誠相爭,始終以‘興兵除暴、安撫百姓’為旗號,重信義、守道義,方能得天下歸心。蜀漢以‘忠義’立世,東吳卻背盟取利,名聲高下,一目了然。”
唐·長安宮唐太宗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看著天幕中對東吳“形象弱化”“進取不足”的點評,不禁撫掌長歎:“治國者,當有‘吞八荒、納四海’之氣魄!這東吳坐擁江東富庶之地,卻無北伐中原、統一天下之心,隻做‘中間變量’,如何能讓後世傳頌?”
房玄齡上前奏道:“陛下英明。昔年陛下平定竇建德、王世充,一統天下,靠的正是‘進取之誌’與‘大義擔當’。蜀漢諸葛亮六出祁山,雖未成功,卻因‘鞠躬儘瘁’名留青史;東吳偏安多年,人物形象無極致者,名聲自然落於下風。”
天幕依舊我行我素的播放者,各種不同的人物來回交錯著,最後定格為一位紅發手持長槍的男子身上,緊接著歌聲傳出。
【“韓信:山河萬裡,執槍肆意笑納。
張良:俗塵偌大,言靈縱法。
劉邦:宏圖雙麵,名利皆入麾下。
項羽:英雄末路。
虞姬:翩舞作答。】
秦末·垓下西楚霸王項羽時期)
項羽見天幕出現“英雄末路”四字,再聞虞姬“翩舞作答”,猛地將霸王槍拄在地上,怒目圓睜,喝道:“胡說!當年我在巨鹿之戰破秦軍、彭城之戰敗漢軍,怎會是‘英雄末路’?這天幕不過是故意折辱我!”
虞姬輕舞上前,柔聲勸道:“大王息怒。縱使天幕所言,臣妾也願隨大王共赴生死——大王若戰,臣妾便為大王鼓瑟;大王若守,臣妾便為大王起舞,何來‘末路’之說?”
【魯班大師:造物的複雜,無窮無極無垠無瑕。
蒙犽:炮火作為籌碼。
孫臏:時光逆流一刹。
西施:命運的附贈,埋名歸隱隻為幻紗。】
【曜:上青天,攬星辰摘月入畫。
鏡:破碎的鏡象,該如何撫平傷疤。
魯班七號:機關心血化,又豈甘任人踐踏。
廉頗:豪情也迸發,且給麻煩開個底價。】
【莊周:逍遙遊,一夢驚擾七八。
墨子:平和望,非攻偏愛碾壓。
老夫子:夜長明,天賦不及老辣。
蘭陵王:刀鋒劃處便是家。
花木蘭:願寄此身護城廈。】
【鎧:我列陣在東,揮鋒刃生殺。
百裡玄策:我列陣在西,噬鬼魅命煞。
百裡守約:我列陣在南,守心底約法。
蘇烈:我列陣在北,鎮長城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