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齊國臨淄宮齊桓公時期)
齊桓公小白)看著天幕中“箭射小白、鮑叔牙舉薦、任相邦”的內容,先是一愣,隨即撫掌大笑:
“原來仲父早年竟有‘射我’之舉!若非鮑叔牙力薦,朕險些錯失這般治國奇才!仲父啊,你當年那箭若再準些,哪有今日齊國稱霸、你我君臣相得的光景?”
管仲此時仍在齊桓公身邊輔佐)躬身拱手,目光落在“富國強兵改革”與“尊王攘夷”的文字上,語氣鄭重:“主公過譽了。臣之能,需得主公‘不計前嫌、放手任事’方能施展;齊國之霸,非臣一人之功,是主公信任、群臣協力、百姓歸心的結果。隻是……天幕提及臣‘臨終告誡遠離奸佞’,主公日後若能謹記此節,齊國霸業必能長久。”
齊桓公聞言,收斂笑容,沉聲道:“仲父放心!朕既信你,便會聽你之言,日後定當親賢臣、遠小人,絕不讓齊國霸業毀於一旦!”
漢朝·長樂宮
劉邦看著“管仲輔佐齊桓公成春秋首霸”的內容,指著天幕對蕭何道:“當年朕能得天下,靠的是你、韓信、張良這般賢才;齊桓公能稱霸,靠的是管仲。
可見治國之道,首要在‘得賢才、用賢才’!管仲‘相地而衰征’讓齊國富,你當年‘輕徭薄賦’讓大漢安,都是務實的好法子啊!”
蕭何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管仲‘壟斷鹽鐵、輕重九府管財政’,與我朝‘鹽鐵官營、統一鑄幣’思路相通,都是為了充實國庫、穩定民生。
更難得的是他‘尊王攘夷’護中原,如我朝‘北擊匈奴、護邊疆’,皆為保家國、安百姓之舉,這等賢臣,值得後世永遠效仿。”
天幕依舊【群星璀璨之春秋戰國傳奇文臣篇宴嬰】
【宴嬰?前500年),字仲,諡“平”,史稱“晏平仲”,是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以賢能、節儉、善辯著稱,曆經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是齊國霸業後期的核心支柱之一。
宴嬰出身齊國貴族晏氏家族),父親晏弱曾任齊國大夫。
晏弱去世後,宴嬰繼承爵位,以大夫身份入仕,初侍齊靈公。
齊靈公時期,曾勸諫靈公放棄“廢長立幼”的荒唐決定,雖未被采納,但展現出剛直品格;後靈公之子齊莊公)繼位,宴嬰繼續任職。】
【齊莊公時期:莊公荒淫無道與大臣崔杼之妻私通),宴嬰多次勸諫無果;前548年,崔杼弑莊公,宴嬰拒絕依附崔氏,堅守“君死臣禮”的原則,既不殉葬,也不逃離,體現對“禮”的堅守。
齊景公時期:景公繼位後,宴嬰被重用,曆任上大夫、相邦類似宰相),成為景公最信任的輔臣。
他多次借“諷喻”勸景公輕徭薄賦、重視民生,是景公時期齊國政治穩定的關鍵人物。
宴嬰以“外交辭令”聞名諸侯,多次代表齊國出使晉、魯等國,既維護齊國尊嚴,又避免衝突。
最著名的是“晏子使楚”——麵對楚國的羞辱如“狗門迎客”“橘枳之辯”“齊人盜蹠”),他以機智善辯反擊,讓楚國不敢輕視齊國,成為春秋外交史上的經典案例。】
【宴嬰的思想融合了“禮治”與“民本”,核心是“以禮治國、以民為本”。
重“禮”但不僵化,主張維護周禮的核心秩序如君臣等級、倫理規範),但反對形式主義的“繁禮”,認為“禮”的本質是“安國家、定社稷、利人民”。
具有強烈的民本意識,多次勸諫景公“薄賦斂、省徭役”,提出“君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認為君主的權力源於民眾的支持,若剝削過重,會導致“民叛君亡”。
推崇節儉與賢能,自身生活極度節儉“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吃飯沒有兩道葷菜,妻妾不穿絲綢衣服),並勸諫景公摒棄奢華,同時主張選拔賢才,反對任用奸佞如曾彈劾景公寵臣梁丘據)。】
【春秋末期,齊國已失去齊桓公時的霸主地位,且內部卿大夫如崔氏、慶氏、陳氏)專權,外部受晉、楚壓製。
宴嬰憑借智慧與忠誠,平衡各方勢力,穩定朝政,讓齊國在動蕩中維持了數十年的穩定,避免了過早衰落。
其言行被收錄於《晏子春秋》雖非晏嬰自著,但集中記錄了他的思想與事跡),成為後世君主選拔賢臣、臣子踐行“忠君愛民”的標杆。】
【孔子曾評價他“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司馬遷在《史記》中為其單獨立傳《管晏列傳》),將他與齊國名相管仲並列。
綜上,宴嬰的一生,是春秋末期“賢臣”的縮影——他以智慧化解政治危機,以民本思想緩和社會矛盾,以外交才能維護國家尊嚴,雖未讓齊國重現霸業,卻用50餘年的輔政生涯,為齊國撐起了“春秋末期的穩定局麵”,其思想與品格也影響了後世兩千餘年的政治倫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宋·東京汴梁皇宮
趙恒宋真宗)看著天幕中宴嬰“堅守君禮卻不殉葬”的片段,對寇準道:“晏子既不愚忠殉死,又不背棄君主,這‘守禮而變通’的分寸,實在難得。
當年澶淵之盟,若不是你力勸朕親征,又能審時度勢定盟約,朕險些成了棄城而逃的昏君,這便是‘變通以全社稷’啊!”
寇準指著“君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的字句,語氣鄭重:“陛下,晏子說‘剝削過重則民叛君亡’,如今我朝雖有歲幣之耗,卻更需學晏子‘輕徭薄賦’——近年蝗災頻發,若能減免災區賦稅,安撫百姓,方能保大宋安穩。否則,即便無外患,也恐生內憂。”
趙恒點頭稱是,又看向“《晏子春秋》成後世標杆”的內容:“朕當命人將《晏子春秋》刊印分發,讓百官皆學晏子的賢德與智慧,如此方能讓大宋長治久安。”
明·南京紫禁城
朱元璋指著天幕中宴嬰“彈劾寵臣梁丘據”的片段,對劉伯溫道:“晏子不懼君主寵信,敢彈劾奸佞,這等剛直,比之我朝的言官,竟也不遑多讓。
朕登基以來,嚴懲貪腐,正是要學晏子‘選賢棄佞’,絕不讓朝堂被奸人攪亂。”
劉伯溫看著“晏子節儉”的描述,輕聲道:“陛下出身布衣,深知民間疾苦,登基後仍躬行節儉,這比齊景公聽勸而不改,要強過百倍。
晏子說‘禮的本質是安國家、利人民’,陛下廢除丞相、整頓吏治,亦是為了‘利人民’,隻是需謹記晏子‘平衡各方勢力’的智慧,避免朝堂失衡。”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