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明宣德年間,浙西錢塘縣有個書生姓裴名謙,表字子虛。生得眉目疏朗,舉止溫雅,卻是個父母早亡、家道中落的。隻在西子湖畔賃得茅屋三間,終日以賣字畫為生。這裴生雖貧,卻有個古怪脾性:最喜收集古物,但凡銅鏽斑駁的鼎彝、字跡漫漶的碑帖,寧可典當衣衫也要購回把玩。
這年重陽過後,連陰雨下了十餘日。裴生正在簷下臨帖,忽聞叩門聲急。開門見看,是個渾身濕透的老叟,懷中緊抱個青布包袱,哆哆嗦嗦道:“秀才公行個方便,老朽要賣傳家寶換藥錢。”
裴生忙讓進屋來,烘衣奉茶後方問端的。老叟解開包袱,卻是個三寸見方的玉枕,通體沁色如雨後青山,枕麵隱現雲紋水脈。更奇的是對光細看,內裡竟有金絲遊動,似活物一般。
“此乃先秦方士為周穆王所製,名喚‘太虛引鳳枕’。”老叟顫聲道,“老朽祖上原是守陵人,三代前地震陵塌,才流落民間。今日五十兩銀子便賣與秀才。”
裴生撫枕驚歎,奈何囊中羞澀。翻箱倒櫃隻得三兩碎銀並幾串銅錢,索性連新做的棉袍一並遞過。老叟怔了怔,竟不收銀錢,隻取棉袍披上:“秀才是個癡人,此枕合該歸你。”言罷冒雨而去,轉眼不見蹤影。
是夜裴生將玉枕置於床頭,但聞異香氤氳。朦朧間忽見枕上浮起個豆大光點,漸長如螢,如豆,如燈,終化作個三寸高的紫衣女子,坐在枕邊歎道:“苦守三百載,終遇有緣人。”
裴生驚坐起:“卿是精怪耶?”
女子掩口笑:“妾乃枕中引夢仙使,專司牽姻緣紅線。此枕能通三十六洞天,今夜便帶郎君遊太虛仙境。”說罷揮袖撒出金粉,裴生頓覺身子飄起,竟隨她落入玉枕之中。
但見雲濤翻滾間現出琉璃牌坊,上書“離恨天”三個篆字。穿過九曲虹橋,忽見瑤台珠閣中走出個霓裳仙子,對著裴生垂淚道:“裴郎好狠心!王母宴上不過打碎個琉璃盞,竟貶我墮凡塵十世!”裴生愕然間,那仙子忽化作青煙散去。
仙使道:“此乃郎君第九世元配——瑤池捧劍仙子素娥。今她托生在蘇州白府,郎君當續前緣。”話音未落,裴生忽墜深淵,驚醒時朝陽滿窗,玉枕依舊涼沁沁臥在床頭。
自此裴生常夢遊太虛,漸知前世本是昆侖修道的玉虛真人,因與素娥私通曲譜被貶凡塵。這日仙使又引他見月老,老人持姻緣簿歎道:“素娥此生名白琇瑩,乃蘇州織造白慎之女。你二人本該中秋成婚,奈何有妖道作祟,改了她命數。”
裴生急問端的。月老指簿上朱砂印記:“七月十五,白小姐將被妖道攝魂,做成藥引煉丹。唯有尋得禹王鎮海鏡,照破妖法方可解救。”說罷推裴生出夢,枕上忽飄落素箋,墨跡猶濕:“速往東海普陀山。”
裴生當即變賣所有字畫,湊得盤纏租舟東渡。至普陀山下,忽遇颶風翻船,掙紮間抓住塊木板,漂流三日方到荒島。餓極摘野果時,忽見岩洞中透出青光。
進洞丈餘,驚見累累白骨堆成小山,頂上端坐著個垂死老翁,懷中緊抱麵青銅古鏡。見裴生來,老翁喘息道:“老朽乃鎮鏡使,守此鏡三百二十年矣!今日大限已到,君子眉間有仙氣,可托大事。”遂告知此鏡乃大禹治水時所鑄,能照徹三界邪祟。
裴生跪受寶鏡,老翁竟化白鶴衝天而去。正驚疑間,洞外忽卷腥風,個巡海夜叉揮叉大喝:“盜鏡賊休走!”裴生急舉鏡照去,鏡麵射出萬道金芒,那夜叉慘叫現出原形——竟是隻丈餘長的蜈蚣精。
裴生持鏡奔至海灘,卻見鏡中顯影:蘇州閶門外白府張燈結彩,廳中新娘蓋著紅巾,袖裡竟藏著柄匕首!忽有黑衣道士駕妖雲而至,新娘突掀蓋頭刺向父親,滿堂賓客俱變作青麵獠牙的妖物。
“幻象需速歸!”鏡中傳來仙使急呼。裴生對鏡叩拜:“請鏡神助我!”那鏡忽化作青龍,負起裴生騰空西飛。不過半個時辰,已見蘇州城郭。
且說白府這日正是嫁女之期。原來三月前有遊方道士登門,自言能禳解災星。作法後卻稱小姐被狐精附體,需嫁與他徒弟衝喜。白老爺愛女心切,竟依言操辦喜事。
裴生趕到時,正見新娘舉刀刺向老父。急擎寶鏡照去,廳堂瞬間現出原形:哪有什麼賓客?儘是荒墳枯骨!新娘原是紙紮人,道士師徒卻是黑白無常偽裝。真小姐被鐵鏈鎖在後堂法壇,妖道正持刀欲取心尖血。
鏡光過處,妖道現出夜叉本相,獰笑:“本欲取仙魂煉丹,竟送來禹王鏡!”突吐毒霧罩住裴生。危急時玉枕自懷中飛出,仙使現形喝道:“雷部眾神何在?”霎時霹靂震天,三十六員金甲神將破雲而下。
原來此妖竟是雷部逃走的巡天夜叉,盜取仙枕未成反墮魔道。天將縛妖時,夜叉突噴內丹擊碎玉枕。仙使慘呼消散,裴生口噴鮮血昏死過去。
再醒來時,裴生見身在素帳之中,白小姐正垂淚喂藥。方知自己昏睡月餘,全仗白家延醫調治。二人執手相認,恍如隔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日忽有欽差至,宣白老爺進京任工部侍郎。全家啟程北上時,裴生獨留蘇州備考。臨彆夜,白小姐塞來半片玉璜:“此乃妾身護命符,今分與郎君。今生若不得聚,來世憑此相認。”
船過黃河岔口,忽遇怪風掀翻官船。裴生在蘇州聞訊奔去,隻撈得小姐一隻繡鞋。沿河痛哭三日,忽見那日鏡中老翁踏波而來:“君子勿憂,白小姐乃洞庭龍女轉世,今被接回水府矣。”
裴生跪求指引。老翁道:“洞庭君嫌你凡胎,設下三道難關。需先往泰山取碧霞元君指塵,再赴蓬萊求麻姑指甲,最後取得西王母鬢角白發三根。”言罷贈予避水珠一枚。
裴生曆儘千辛:在泰山與黑熊精鬥法三日,方借得指塵;蓬萊島上以棋藝勝麻姑,求得丹指甲;最後攀昆侖絕頂,幸遇前世師兄南極仙翁,討來王母白發。
攜三寶至洞庭,龍王卻翻臉:“凡夫安配龍女?”突命蝦兵蟹將推出白小姐,竟要當場斬首。裴生急擎禹王鏡照去,鏡中顯出血書:原來龍王竟是夜叉餘孽所化,真龍王早被囚在寒冰獄。
頓時湖底大亂,裴生救出真龍王,合力誅滅假龍王。原來此妖乃當年逃遁的夜叉殘魂,附在龜丞相等候複仇。洞庭君感佩裴生勇毅,允諾婚事。
大婚之日,太湖君、錢塘君皆來慶賀。忽見雲端仙樂悠揚,王母使者捧旨而至:“素娥裴生宿孽已消,敕返瑤池複位。”新人叩拜間,忽覺身輕如羽,相攜飛升。
再看人間:玉枕自裴生去後漸失光彩,被古玩商購去呈予宰相。權相夜枕欲求長生,反被枕中殘存的妖氣侵噬,瘋癲中道出貪贓枉法之事,終落得抄家問斬。此乃後話。
唯西湖老漁人傳言:每至月夜,常見裴生與素娥乘鸞駕鶴,悠遊於三潭印月之間。曾有小童拾得素箋,上書“新譜《霓裳》第十三疊”,墨跡猶帶桂花香氣。
正是:
玉枕通玄契,冰鏡照妖氛。
離合皆天數,悲歡證道心。
鳳麟歸閬苑,魑魅化埃塵。
誰言仙渺渺?長伴五雲深。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