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龍淵奇緣錄_古風故事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古風故事集 > 第110章 龍淵奇緣錄

第110章 龍淵奇緣錄(1 / 1)

明宣德三年,姑蘇城外有寒士名曰沈文啟,字晦之。其家世居楓橋之畔,祖上嘗為洪武朝翰林侍講,至文啟時已門庭蕭然。宅後有古井一口,深不可測,井欄鐫“至正十九年鑿”六字,苔痕斑駁如蚯蚓篆文。晦之每日晨起必對井誦讀,聲振林樾,雖寒冬臘月未嘗間斷。

是歲仲秋,晦之夜讀《周易》,忽聞井中隱有金鐵交鳴之聲。秉燭視之,但見井水沸騰如煮,道道白氣扶搖直上,凝而不散。俄而有物破水而出,乃半截斷劍,長僅尺餘,鏽跡斑斕如龍鱗。晦之異之,以素帛裹歸書齋。是夜夢中見一金甲神人,持完整之劍舞於月下,劍光瀲灩若秋水橫空。醒而視斷劍,忽見鏽隙間透出青芒,以布拭之,現“龍淵”二字古篆。

三日後有遊方道士叩門,鶴發童顏,目射精光。見案上斷劍,悚然動容曰:“此乃吳越春秋時歐冶子所鑄龍淵劍也!昔年楚王使風胡子求劍,歐冶子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鍛造三載。劍成之日,蛟龍捧爐,雷公打節,雨師灑道,竟引得太白星墮於冶爐之側。此劍能分江斷浪,後為夫差佩之征戰,敗越後沉於太湖。不意竟在此井中。”言畢欲以千金易之,晦之正色曰:“神物有靈,豈可貨鬻?”道士歎曰:“子非常人,然此劍殺氣未消,恐招禍端。”乃授以鎮劍符咒而去。

晦之依咒每日以清泉淬劍,誦《道德經》溫養。七七四十九日後,斷劍竟自生嗡鳴,每至子夜便躍出劍匣,懸於空中吞吐月華。一夜雷雨大作,電光中斷劍忽然長吟,缺口處生出湛湛青光,竟化作完整之形。劍身隱現龍紋,揮動時有龍吟相和。晦之試以削硯,硯台應手而裂,斷處光滑如鏡。

時有常州巨賈周百萬者,素好收集古物。聞得龍淵劍消息,遣管家攜禮來聘。晦之婉拒曰:“此乃鎮宅之寶,非可輕示於人。”周氏怒,勾結縣丞羅織罪名,誣晦之祖上曾附建文帝,欲抄沒家產。差役如狼似虎闖入書齋,忽見劍匣震動,龍淵劍自行飛出,繞梁三匝,寒光過處,差役手中鐵鏈儘斷。眾駭走,劍複歸匣中。

周百萬聞報更怒,重金聘茅山妖道設壇作法。是夜妖風驟起,紙人紙馬自窗外湧入,皆持刀斧。晦之驚起,龍淵劍已破匣而出,在空中劃出道道青虹。紙人觸之即燃,頃刻化為灰燼。忽聞窗外嗤笑,妖道踏七星步而來,手中桃木劍指處,地麵湧出黑霧。龍淵劍鳴聲愈急,竟引得天際雷聲隆隆。一道閃電劈穿屋頂,正中妖道頂門,妖道慘叫化青煙而逝。

周百萬仍不死心,竟請得南京守備太監王振乾帖。錦衣衛緹騎馳至,將晦之鎖拿入京。途中經長江,忽遇狂風駭浪,舟船欲覆。押解百戶拔刀威嚇,刀甫出鞘即被龍淵劍光削斷。但見劍化青虹貫入江心,霎時風平浪靜,江底卻傳來隆隆巨響。俄頃有古城浮現水麵,雉堞宛然,牌坊上大書“吳王闔閭水府”。劍自城中飛回,帶回玉璧一枚,上刻“賜沈君免死”。

錦衣衛大驚,急奏朝廷。宣宗皇帝奇之,召晦之入宮。殿試時命取龍淵劍觀之,劍在禦前鳴嘯不已。欽天監奏曰:“此乃祥瑞,昔年太祖得湛盧劍而有天下。”宣宗大悅,欲授以官職。晦之叩首曰:“草野之人,願歸耕讀。”帝乃賜“護劍居士”匾額,赦其罪返鄉。

晦之歸姑蘇後,龍淵劍不複現異。唯每年中秋月圓時,井中會傳龍吟之聲,附近草木皆沾露如珠。後人見晦之常持劍立於楓橋,望太湖煙波浩渺,似有所待。至正統十四年,晦之無疾而終,享年九十有三。臨終前劍化青龍騰空而去,井亦隨之枯涸。今其地猶稱“龍淵裡”,老人言月夜仍聞劍吟雲。

此劍自晦之歿後,曆二百七十載塵煙。至清康熙三年,有漁人網得玉匣於太湖,中藏斷劍半截,銘文“龍淵”依稀可辨。匣中另附羊皮卷,乃晦之手書《劍誡》:“神物之存,非為殺伐。龍潛於淵,以俟明時。君子佩之,當思德行。小人得之,反招禍殃。劍靈有知,自擇其主。三百年後,當重現世。”

乾隆南巡時,聞此異事,命織造局尋訪斷劍。得之於寒山寺藏經閣,寺僧言每至雨夜,閣中自有青光浮動。帝觀劍歎曰:“此誠神器也。”欲攜返京師,劍忽鳴嘯震天,匣中躍出青光一道,竟化作完璧之形,於禦前舞動如遊龍。隨行武士拔刀相向,刀皆寸斷。劍乃懸空書“護佑江南”四字,複墮地為斷鐵。帝悚然,敕建劍閣供奉之。

鹹豐十年,太平軍攻蘇州。有士卒欲毀劍閣,方舉錘,忽見白發老翁自畫中出,持劍一揮,雷聲大作。士卒皆仆地不起,首領暴斃。城中父老言此乃晦之顯靈,遂香火供奉不絕。

光緒末年,有東瀛劍客山本義雄來華,聞龍淵劍之名,夜盜劍閣。得手後乘船東渡,至東海忽遇風浪。劍匣自開,斷劍飛旋而出,化青光貫日。霎時波平浪靜,船底現巨大漩渦,中有古城樓閣隱現。山本駭極,跪拜謝罪,劍方歸匣。返航後即出家為僧,終身不言劍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民國二十六年,日寇陷蘇州。司令官鬆井欲奪劍獻天皇,命工兵掘地三尺,竟得完整劍匣。開匣時忽有龍嘯震天,駐守日軍皆耳鼻出血。當夜太湖無風起浪,淹沒日軍駐地,鬆井暴斃帳中。劍匣不翼而飛,唯留井口青煙嫋嫋。

建國後考古隊勘探古井,於井底發現戰國銅車馬坑,中有竹簡載:“歐冶子鑄龍淵,引星精入鐵。劍成而分陰陽,陽者獻吳王,陰者沉井鎮水。”方知此井實為鑄劍遺跡。今博物館藏有斷劍摹本,觀者猶能感凜然之氣。

己亥年仲秋,太湖忽現海市蜃樓,中有古人舞劍之影。有少年沈慕白者,晦之裔孫也,夜夢祖示以偈:“三百輪回滿,龍淵合璧時。”翌日於老宅地基得玉匣,中藏另半截斷劍。慕白攜往博物館,兩截斷劍竟自相吸引,鏗然合為一體。是夜雷電交加,合璧之劍化青龍升天,破雲而去,留霞光三日不散。

耆老言此乃劍靈歸位,應盛世之兆。慕白遂發奮讀書,後成考古名家,著《龍淵考》三卷。其序雲:“物之顯隱,自有其時。德不配位,必遭其咎。神劍雖利,終需正心以待。今劍已化龍歸天,而精神長存人間,此中華文脈所以不絕也。”姑蘇百姓遂於古井舊址立劍碑,刻《劍誡》全文,以警後人。

餘嘗訪碑於龍淵裡,見暮色蒼茫中,似有青衫士子持劍而立。近前則唯見古楓颯颯,井台苔痕碧綠如劍紋。忽悟神物雖渺,其誌永存。乃援筆記之,以傳後世知我華夏雖有隱顯,終不改淩雲之誌,礪劍之心。誠所謂:潛龍在淵,騰必九天。劍光雖隱,正氣長存。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 什麼我的光之力是黑神給的 第一滴熱血 東莞盲妹 開局極樂功法,女帝跪求放過! 從村支書到仕途巔峰 問道錄:趨吉避凶謀長生 華夏丹師的異界之旅 我在大乾靠係統偷偷無敵 頓悟快樂,無限頓悟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