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林黛玉自瀟湘館魂離魄散,一縷幽魂,飄飄蕩蕩,竟出離了榮國府。但見四下裡白霧茫茫,不辨東西,正彷徨間,忽聞仙樂縹緲,自雲端降下兩個仙子,一人執芙蓉幡,一人捧絳珠瓶,齊向黛玉道:“吾等乃警幻仙子座下引愁金女、渡恨菩提,特來接絳珠仙子歸位。”
黛玉聞言,恍惚記起前緣:原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絳珠仙草,為報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特下凡曆劫,以淚還債。如今淚儘緣消,合當重返太虛幻境。思及此處,心中那鬱結多年的愁苦竟釋去三分,遂隨二仙駕雲而行。
行至一處,見牌坊高聳,上書“離恨天”三個大字。過牌坊,徑入一座宮闕,但見朱甍碧瓦,畫棟雕梁,較之人間大觀園更勝千百倍。殿中眾仙姬見黛玉至,皆笑道:“絳珠妹妹回來了!”正中坐著警幻仙子,頭戴五鳳攢珠冠,身著縷金百蝶穿花氅,笑道:“你這番下界,可嘗儘了人間滋味?”
黛玉忙行禮,未及開口,先聽得殿外一陣環佩叮當。隻見數人簇擁著一位女仙進來,頭戴金絲八寶攢珠髻,項佩赤金盤螭瓔珞圈,不是元妃又是哪個?元春執了黛玉的手垂淚道:“我在那鳳藻宮中日夜惦念妹妹,誰知竟先我而來此境。”二人正敘彆情,又見迎春、探春、惜春並湘雲、妙玉等俱至,原來這些姐妹中早夭者,皆已歸位仙班。獨不見寶釵、寶玉,黛玉心中不免又是一陣刺痛。
警幻知她心意,命取來“風月寶鑒”與黛玉照看。但見鏡中榮國府已是白幡招展,瀟湘館竹影寂寂,紫鵑、雪雁哭得昏死過去。寶玉身著孝服,撲在黛玉靈柩上哭道:“妹妹且慢行,等我一同去!”又要砸那通靈玉,被眾人死死拉住。黛玉在鏡中看見,那眼淚早如斷線珍珠般滾落。警幻歎道:“癡兒未悟,尚迷因果。”
忽見鏡中景象一變:寶釵獨坐燈下,正繡著寶玉的婚服,卻有一滴淚無聲落在金線上。黛玉愕然,警幻道:“世人皆苦,各有緣法。薛氏雖得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又見鏡中閃過王夫人夜夜誦經,賈母病中囈語“玉兒回來”,鳳姐強撐病體料理家務…黛玉看得心神激蕩,原來眾人各有苦楚,自己從前竟隻困於一方天地。
警幻遂命黛玉暫居“絳珠宮”,每日與眾仙論道品茗。這日正與湘雲在芙蓉池畔聯詩,忽見東南方怨氣衝天。警幻掐指一算,蹙眉道:“是尤三姐的魂魄被困在怨獄中了。”原來尤三姐自刎後,因怨氣太重,未能超脫,被羈押在離恨天外的迷津之中。
黛玉想起昔日尤三姐的剛烈,心下不忍,求警幻施救。警幻道:“須得有個與她有緣之人前往度化。”黛玉自請前往,元春忙攔:“那迷津中皆是癡魂怨鬼,妹妹如何去得?”黛玉卻道:“我從前亦是個癡人,正好以己度人。”遂攜了湘雲、妙玉同往。
至迷津岸畔,但見黑水湍流,中有無數冤魂哀嚎。尤三姐被困在漩渦中心,手持鴛鴦劍,見人就砍。黛玉立於舟上,朗聲道:“三姐姐還記得柳湘蓮否?”尤三姐聞言一震。黛玉又道:“姐姐癡情,可知道那柳郎如今在青埂峰下修道,早斷了塵緣?”遂將警幻所賜的“真如寶鏡”照去,鏡中顯現柳湘蓮披發修真的模樣。
尤三姐見狀,手中鴛鴦劍哐當落入黑水,泣道:“原來癡傻的隻我一人!”怨氣漸消,身上鐵鏈應聲而斷。恰此時,迷津對岸現出一道金光,竟是來接引的菩薩。尤三姐向黛玉拜了三拜,隨金光而去。湘雲拍手笑道:“林姐姐如今也做救苦救難的菩薩了!”妙玉卻暗忖:黛玉經此一事,仙根愈深了。
回程途經“灌愁海”,忽見海邊一人在那裡填沙,近看竟是賈珠。原來賈珠早夭後,因生前未曾好生讀書,在此受罰,要填平灌愁海方能超生。黛玉想起母親賈敏時常懷念這個兄長,不禁淚下,將警幻所賜的“般若巾”化作一片輕雲,助賈珠填海。恰逢警幻趕來,歎道:“你雖好心,卻亂了因果。”遂命賈珠轉生人間書香門第,去了此劫。
經這幾事,黛玉仙體漸成,已能隨心幻化。這日偶至“薄命司”,見冊頁堆積如山,隨手翻開一頁,竟是香菱的判詞。正待細看,忽聞外麵喧嘩,原是王熙鳳的魂魄被押解而來。但見鳳姐頸戴鐵鎖,仍是一副潑辣模樣,對著鬼差嚷道:“我不過要強些,何罪之有?”
黛玉忙問警幻。警幻道:“她雖聰明過人,卻未免太過狠辣。害死賈瑞、張金哥等事,都要在此清算。”黛玉想起鳳姐平日待己雖不甚親厚,卻也多有照拂,遂求情道:“她管家理事,原也不易。”警幻沉吟片刻道:“既如此,讓她去相思局做三年苦役罷。”鳳姐被帶走時,忽回頭對黛玉一笑:“林妹妹倒是個有良心的。”自此黛玉常去相思局探望,送些仙果甘露,鳳姐也漸收斂了性子。
轉眼人間已過三載。這日警幻召黛玉至殿中,道:“你今已徹悟,可掌‘癡情司’事。另有一樁公案須你了結——神瑛侍者近日將有一劫,須你下界相助。”黛玉聽說寶玉有難,心中一動,忙問端的。警幻道:“天機不可儘泄,你隻記得‘金玉良緣原是夢,木石前盟本為真’。”遂賜下“通靈玉符”,命黛玉即日下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卻說寶玉自黛玉死後,終日癡癡傻傻。這日正在瀟湘館對竹垂淚,忽見一癩頭和尚闖入,手持通靈玉道:“寶玉,寶玉,還不醒來!”寶玉奪玉怒擲:“要這勞什子作甚!”那僧大笑:“既不要它,隨我去罷!”拽了寶玉便走。眾人追趕不及,隻見二人化作清風去了。
原來這僧道二人攜寶玉至大荒山青埂峰下,日日以黃柏湯灌之,逼他誦讀《金剛經》。寶玉初時抗拒,後漸漸悟些禪機。這夜忽見黛玉踏月而來,身著羽衣,恍若仙子。寶玉撲上前哭道:“妹妹教我找得好苦!”黛玉避而不受,正色道:“神瑛侍者猶迷本性耶?”遂將前因後果細細道來。寶玉如醍醐灌頂,哭道:“原來妹妹已登仙籍,獨留我在這汙濁世間!”
黛玉見他仍是執迷,取玉符照他靈台。寶玉頓見自己本是女媧補天所遺靈石,下凡為的體驗情劫。又見寶釵在榮國府獨守空閨,襲人嫁與蔣玉菡,麝月伴燈誦經…諸芳散儘,繁華成空。當下徹悟,向僧道下拜:“弟子願皈依佛門。”那癩頭和尚方露出笑容:“終究悟了。”
黛玉見寶玉悟道,心下欣慰,卻又隱隱作痛。正待返回天界,忽見東南方一道怨氣直衝雲霄。警幻傳音而來:“妙玉劫數到了!她因當年遭劫,怨念深重,即將墮入魔道,速去相救!”
原來妙玉被強盜擄去後,不甘受辱,投井而亡。因生前孤高太過,死後怨氣凝結,正在離恨天外與魔君相抗。黛玉急駕雲趕去,隻見妙玉周身黑氣纏繞,猶自吟道:“原本潔來還潔去!”魔君大笑:“既如此潔癖,何不入我魔道,殺儘天下汙濁之人?”
黛玉厲聲道:“妙卿莫迷!”取出警幻所賜“淨世蓮燈”,照破魔障。妙玉見黛玉至,泣道:“我一生好潔,終落得汙淖陷渠溝,怎能不怨?”黛玉歎道:“卿不知‘好即是了’麼?”遂將蓮燈投入井中,井水頓時化作甘露。妙玉身上怨氣漸消,現出本來玉貌。
忽見天女散花,梵樂齊鳴,觀音現身道:“妙玉雖遭劫難,卻因你度化,可證菩薩果位。”遂攜妙玉向西而去。黛玉方欲歸天,又見一隊鬼兵押著夏金桂過來。那夏金桂見了黛玉,破口大罵:“不過是個短命鬼,倒來充菩薩!”黛玉不惱反笑:“你毒害香菱,欺淩妯娌,尚不自省?”金桂還要逞強,卻被鬼兵打入地獄去了。
黛玉歎眾生愚癡,正要返回太虛幻境,忽見下界榮國府火光衝天。忙撥雲觀看,卻是賈府被抄,錦衣衛正在封門捉人。賈母受驚昏厥,王夫人哭倒在地,賈政、賈璉等俱被鎖拿。黛玉心急,欲施援手,卻被警幻攔住:“此乃人間定數,不可妄改。”
正紛亂間,忽見一女子跪在錦衣衛前遞狀紙,細看竟是小紅。原來小紅求了賈芸,輾轉托到北靜王府,正設法營救。又見劉姥姥聞訊趕來,哭喊著要給老太太磕頭。黛玉暗歎:“平日巴結的皆不見蹤影,倒是這些不起眼的肯來相助。”忽見平兒扶著重病的鳳姐出來,鳳姐雖麵色蠟黃,仍強撐與官差周旋。黛玉不忍再看,轉身拭淚。
警幻道:“你今已看儘人間悲歡,可悟了?”黛玉道:“弟子愚鈍,隻覺世人可憐。”警幻點頭:“有此心便是菩薩心腸。且隨我去望鄉台,看一人結局。”
至望鄉台,見一老者踽踽獨行,竟是寶玉。原來他皈依佛門後,雲遊四海,這日正路過瓜州渡口。忽見薛寶釵坐船經過,二人隔江相望。寶釵欲語還休,寶玉雙手合十,唱了個喏。船行漸遠,寶釵掩麵進屋,寶玉轉身繼續前行。雪地上留下一串腳印,漸行漸遠。
黛玉看得怔怔落淚。警幻道:“可還恨他?”黛玉搖頭:“各有緣法,何恨之有。”警幻笑道:“如此可掌癡情司了。”遂正式授黛玉“絳珠仙主”之位,主管人間風月情債。
黛玉既掌仙職,第一樁便是處理自家公案。這日升座,命取來金陵十二釵正副冊,將諸芳命運一一修正:探春遠嫁後興利除弊,得善終;迎春冤屈得申,來世轉生安樂人家;惜春早證佛緣…正批閱間,忽見香菱魂至,哭訴薛蟠又要娶妻。黛玉怒道:“這呆霸王尚不知悔改!”遂托夢與薛姨媽,令其約束兒子。又見晴雯來謝恩,原來黛玉暗中超度,她已轉生為芙蓉花神。
忙碌間,人間又過數載。這日忽聞仙樂大作,原是元妃歸位。元春攜了黛玉的手道:“老太太也快來了。”話音未落,果見賈母魂至,麵容安詳。黛玉忙迎拜,賈母摟住心肝肉兒地叫:“原是我老糊塗了,讓你受委屈!”祖孫正敘話,又見賈敏、林如海俱至,一家團聚,悲喜交加。
忽有仙童來報:“絳珠仙主,下界有人立廟供奉於你。”黛玉撥雲一看,竟是紫鵑在姑蘇城外建了“瀟湘妃子廟”,香火鼎盛。雪雁已嫁人,常來上香;藕官、蕊官做了廟祝,日日打掃。黛玉感念,遂顯靈賜福,保佑一方安寧。
這日警幻設宴,慶賀黛玉仙階晉升。席間忽見金星來報:“神瑛侍者功德圓滿,即將回歸仙界。”眾仙皆向黛玉道賀。黛玉卻淡然道:“塵緣已了,相見無益。”遂辭了眾仙,獨往三生石畔灌溉仙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勞作間,忽聞身後有人道:“妹妹竟不理我了?”回首隻見寶玉立於雲霞中,已複神瑛本相。二人相視一笑,儘釋前緣。寶玉道:“我今司掌‘靈石鑒’,專管人間文采風流。”黛玉指那仙草道:“我仍灌溉這些草木,倒應了當年‘沁芳’二字。”
自此二人常在三生石畔論道說法。某日談及人間疾苦,寶玉歎道:“竟想再下凡度人。”黛玉道:“你且住。我倒想起一人——那薛寶釵壽數將儘,她一生恪守禮法,未嘗真心快樂,你我去度她一番如何?”寶玉拊掌:“極是!”
二人遂同往下界。時值寶釵彌留之際,見二人攜手而來,驚愕不已。黛玉執其手道:“姐姐彆來無恙?”寶釵泣道:“妹妹竟不恨我?”黛玉笑道:“都悟了,還恨什麼。”遂與寶玉共說佛法。寶釵頓悟,含笑道:“原來‘淡極始知花更豔’是這般意思。”安然逝去,魂歸“冷香司”任職。
三人同返天界,警幻早已設宴等候。席間,元妃提議:“今十二釵已歸其位,何不共演《紅樓夢》一劇,警醒世人?”眾仙稱善。於是黛玉司筆,寶玉譜曲,湘雲布置幻境,鳳姐打理雜務,寶釵審定戲文…排出一部天上人間絕無僅有的好戲。
這日首演,請來玉帝王母並諸天仙佛。演至“黛玉焚稿”一出,觀者無不落淚。王母歎道:“早知如此,不該讓絳珠下凡。”警幻笑道:“不下凡塵,怎知真情可貴?”如來頷首:“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劇終人散,黛玉獨坐絳珠宮,翻看人間香火。見那大觀園已成廢墟,瀟湘館唯餘數竿翠竹。正傷感間,寶玉走來道:“妹妹看這個——”遞過一株雙生仙草,“這是用我們的眼淚澆灌出來的。”黛玉接過,見草葉上露珠晶瑩,恍若舊日淚痕。
忽聞鐘聲悠揚,警幻召集群仙:“今有下界文人曹雪芹,將爾等故事撰成《紅樓夢》,爾等可去助他完稿。”黛玉、寶玉相視一笑,各化清風而去。唯有三生石畔,絳珠仙草迎風搖曳,露珠滾落處,生出朵朵芙蓉,永開不謝。
正是:
離恨天高證舊盟,絳珠歸位悟前因。
情天情海幻情身,還淚緣儘始成真。
大虛幻境演癡夢,風月寶鑒照紅塵。
千古紅樓終一夢,唯餘芙蓉向秋暝。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