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太虛神君傳_古風故事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古風故事集 > 第189章 太虛神君傳

第189章 太虛神君傳(1 / 1)

夫乾坤肇分,清濁始判。輕清者浮而為天,重濁者凝而為地。其間有三十三重天闕,瓊樓玉宇隱現雲中,乃諸神所居之境。話說昊天上帝統禦萬方,座下有三十六神將,七十二星君,各司其職。其間有一位太虛神君,掌人間善惡錄事,居紫微垣璿璣殿,終日以玉筆錄人間功過,朱砂點罪,金墨書德。

這日正值丙午年孟春之朔,神君方閱罷人間卷宗,忽見東南隅有赤光衝霄,照得半壁天宇皆明。神君掐指一算,不覺蹙眉道:“三百年劫期將至,不想這般快便顯征兆。”正自語間,殿外仙童來報:“南極長生大帝遣使送蟠桃會請柬至。”神君接過赤玉簡帖,見上麵用蝌蚪文鐫著:“三月初三西王母瑤池宴飲,共商禳災之法。”

神君沉吟片刻,忽聞殿外雷聲大作。但見巡天禦史雷震子披甲而入,慌促道:“方才巡察至東天門,見下界怨氣凝結如黑雲,直衝牛鬥,恐非吉兆。”神君拂袖展觀塵世鏡,隻見人間戰火四起,瘟疫橫行,餓殍遍野。那怨氣愈積愈厚,竟化作九條黑龍,張牙舞爪欲破天界屏障。

忽聞鐘鼓齊鳴,三十六金鐘自鳴示警。神君急取軒轅劍佩於腰間,駕九色神鹿直往靈霄寶殿。途中見日月光華俱黯,星河倒旋,諸多星官慌作一團。太白金星執拂塵攔住去路:“上帝有旨,命神君速往昆侖山取女媧石鎮守天維。”

神君領法旨,方出南天門,忽見黑風蔽日,腥臭撲鼻。原來那九條怨氣所化黑龍已衝破天界禁製,直撲而來。神君叱吒一聲,軒轅劍出鞘化作萬丈金光,與黑龍戰作一團。怎奈怨氣源源不絕,斬之複生。正危急時,西方忽現七彩祥光,但見觀音大士駕蓮台而至,楊柳枝輕拂,甘露灑處黑龍漸散。

大士道:“此乃人間三百年積怨所化,非武力可除。須尋得大禹遺留的九鼎,布九州結界方得平息。”神君拜謝,急轉雲頭往人間而去。方至華山之巔,忽見山坳中紫氣氤氳,有樵夫歌曰:“鼎湖龍去已千年,九鼎沉埋渭水邊。若要重見天日時,須待明月照黃泉。”

神君聞歌心有所悟,按下雲頭化作遊方道士。見那樵夫雖布衣草履,目中有精光流轉,遂揖道:“適聞仙歌,似有深意。”樵夫笑道:“老夫乃華山山神,奉上帝密旨在此相候。九鼎自周亡後散落九州,其一便在華山龍脈之中。然取鼎需三件寶物:軒轅鏡照形,神農鼎煉化,伏羲琴定音。”

神君蹙眉:“這三件皆是上古神器,散落天地之間,何處尋覓?”山神自袖中取出一卷羊皮圖:“此乃禹王親繪的《山海輿地圖》,標注神器所在。然路途艱險,多有妖魔守護。”語畢化作青煙沒入山岩。

神君展圖觀之,先往昆侖山取軒轅鏡。行至弱水之濱,但見黑浪滔天,羽毛不浮。神君祭起避水訣,分開波濤直入水府。忽聞鸞鈴聲響,一隊蝦兵蟹將擁著龍王太子而來。那太子銀甲紅袍,喝道:“何方神聖,敢闖弱水龍宮?”神君道明來意,太子冷笑:“軒轅鏡乃鎮宮之寶,豈可輕授?”

雙方戰不三合,太子祭起玄冰珠,寒氣逼人。神君急取太陽真火符化解,正相持間,忽聞環佩叮當。但見龍女盈盈而出,執禮道:“父王有請神君。”原來自從涇河龍王被斬,水族皆敬畏天威。老龍王取出軒轅鏡道:“借鏡可以,然需神君允一事:今歲人間大旱,請奏上帝準降甘霖。”神君立誓應允,方得寶鏡。

次往神農架尋神農鼎。但見古木參天,毒瘴彌漫。忽聞虎嘯震林,一隻白額猛虎撲來。神君側身避開,那虎落地化作壯漢,額間王字灼灼生輝:“吾乃山君陸吾,守鼎三千年矣。欲得神鼎,須答三問。”遂問天地之數,陰陽之變,人道之倫。神君對答如流,陸吾悅服,指引至神農洞。

洞中機關重重,神君以軒轅鏡照破虛妄,終見神鼎置於石台之上。鼎中忽現神農氏虛影,道:“鼎中有三千世界,八萬四千煩惱。取鼎者須曆心魔之劫。”語畢幻象叢生:見父母垂危,愛侶彆離,仇敵猖狂。神君謹守靈台清明,以浩然正氣破幻,方得真鼎。

再往泰山取伏羲琴。至日觀峰,見一老翁獨坐撫琴,音律玄妙竟引百鳥來朝。神君靜立聆聽,曲終方揖道:“敢問長者,可知伏羲琴下落?”老翁笑道:“琴在爾心,何外求耶?”神君愕然,老翁忽化鶴而去,遺落一片龜甲,上刻:“天音本無形,大象自希聲。”

神君正思索間,忽見山徑轉出一隊天兵,為首者乃雷部神將辛環,大喝:“奉上帝命,太虛神君私離職守,速回天庭領罪!”神君心知有異,軒轅鏡照去,果現妖魔本相。原來九幽魔君遣屬下幻化,欲奪神器。眾妖現形撲來,神君祭神農鼎收煉,妖物皆化青煙。

忽聞琴音自虛空來,但見雲霞聚成五弦琴狀。神君悟得“心琴”真意,以指虛撥,天籟之音蕩滌乾坤。山岩開裂,伏羲琴自地脈浮出,七弦流光溢彩。神君方欲取琴,忽地動山搖,魔君親率大軍圍山,黑氣遮天蔽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魔君九首十八臂,執各種魔兵怪刃,獰笑:“本座苦修千年,今日三寶俱在,正好奪之開辟魔界!”神君奮起神威,軒轅劍舞若遊龍。然魔眾如潮,漸漸力怯。危急時忽聞鶴唳九天,原來華山山神引二十八宿來援。角木蛟、奎木狼等布星鬥大陣,與魔軍混戰。

正殺得難分難解,西方佛光普照,文殊菩薩騎青獅而至:“魔君且住!可知因果循環之理?”魔君咆哮:“禿驢休得多言!”竟吐幽冥之火攻來。菩薩不慌不忙,智劍斬煩惱根,佛光化業火。魔君見勢不妙,化黑風欲遁。

神君急取三寶:軒轅鏡定其形,神農鼎收其魄,伏羲琴鎮其神。三光齊發,魔君慘叫一聲,元神被壓於泰山之下。餘眾四散而逃。文殊菩薩合十道:“魔根未除,三百載後恐再生變。”神君憂道:“如之奈何?”菩薩曰:“唯有以九鼎重定人倫,使正氣長存。”

神君遂攜三寶回華山。山神開啟龍脈,現出禹王九鼎之首。神君依古法祭煉,三寶與鼎共鳴,射出一道金光指引方位。於是遍曆九州:在會稽山得鎮東之鼎,在峨眉得鎮西之鼎,在衡山得鎮南之鼎,在恒山得鎮北之鼎,其餘四鼎散在嵩山、洞庭、雲夢、龍門。每得一鼎,皆有一番險阻。或遇上古凶獸相守,或遭邪神阻攔,或陷迷陣幻境。神君披荊斬棘,仗劍破邪,更得各方神聖相助,終集齊九鼎。

歸途經黃河之畔,忽見濁浪排空,一巨黿興風作浪。細觀之,竟是當年大禹治水時鎮壓的元鼉老妖脫困。那妖修行萬載,神通廣大,張口便吞日月光華。神君布九鼎陣困之,老妖噴出內丹相抗。正僵持間,忽見一青衣女子踏波而來,口稱:“妾乃禹王妃塗山氏之後,特來助君。”取玉圭劃界,水勢頓平。原來禹王早有安排,留血脈世代守鼎。

九鼎既全,神君擇吉日布陣於泰山之巔。請來三清四禦、五方上帝、諸天星君護法。置九鼎按九宮方位,以三寶為陣眼。施法時天地變色,九州地脈龍氣彙聚,形成金光屏障覆蓋人間。怨氣漸消,災疫平息,山河重光。

玉帝降旨嘉獎,封太虛神君為“巡天督善大使”,賜金丹三粒。瑤池蟠桃會上,西王母親斟瓊漿:“此番曆劫,可知天道玄機?”神君拜答:“魔由心生,道憑善積。欲鎮邪祟,先正人心。”上帝頷首:“善。今命爾監察三界,賞善罰惡,永鎮天魔。”

宴畢,神君重返璿璣殿。見塵世鏡中人間漸複太平,農人耕織,士子誦讀,市井喧闐。然鏡角忽現黑氣隱現,似有魔胎暗結。神君輕撫軒轅劍歎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天地永恒之數也。”遂鋪玉冊,提朱筆,續錄人間善惡。殿外雲海翻湧,星移鬥轉,又是一場輪回開端。

自此太虛神君常巡三界,時現神跡。或化老翁點化賢士,或變俠客誅鋤奸惡。人間多有其傳說,然知其本相者鮮矣。惟見史載:“丙午年春,天現異象,有神人降世集九鼎,鎮妖氛,四海升平。”誠可謂:神威浩蕩鎮乾坤,道心慈悲渡眾生。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