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間,蘇州府吳江縣有個書生姓沈名淵,表字清源,生得眉目疏朗,性情溫良。這年正值大比之年,沈淵收拾書箱,辭彆老母,欲往南京應試。臨行前,母親將一枚祖傳青玉印章交與他,囑道:“此乃你祖父當年在翰林院時所用,盼你此去金榜題名,光耀門楣。”
這日行至鎮江府地界,忽遇瓢潑大雨。沈淵見前方有座古寺,急急奔去避雨。才進山門,卻聽偏殿傳來女子啜泣之聲。循聲望去,見一老嫗攜著個戴孝的少女,正對著佛像哀哀哭泣。那少女雖衣衫素淨,卻生得秋水為神玉為骨,沈淵不覺多看兩眼。
老嫗見他是個讀書人,拭淚道:“公子見笑,這是我女兒玉娘。她父親原是南京通判,因得罪權貴被誣下獄,冤死獄中。我母女欲往揚州投親,誰知親戚早已搬離,盤纏用儘,隻得在此暫住。”沈淵心生憐憫,將隨身乾糧分與她們,又取出二兩銀子相贈。
雨住天晴,沈淵正要告辭,忽見寺外闖進幾個彪形大漢。為首的黑臉漢子喝道:“好你個薛玉娘,躲到這裡來了!你父生前將你許配給我們家公子,今日特來迎親!”玉娘嚇得麵色慘白,老嫗顫聲道:“那婚約早已退掉,你們強逼良家女子,天理不容!”
黑臉漢子正要動手,沈淵挺身而出:“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強搶民女!”那漢子冷笑道:“窮酸書生也敢多管閒事?”說罷揮拳打來。沈淵雖是個文弱書生,卻懂得些拳腳,閃身避過,順勢一絆,將那漢子摔個嘴啃泥。眾潑皮一擁而上,沈淵且戰且退,漸漸不支。
危急時刻,寺外傳來馬蹄聲,但見一位青衣壯士縱馬而至,見狀大喝:“何處狂徒在此行凶!”聲若洪鐘,震得梁上灰塵簌簌落下。那壯士翻身下馬,三拳兩腳便將眾潑皮打得抱頭鼠竄。
壯士拱手道:“在下姓趙名毅,原在軍中效力,如今解甲歸田。適才路過,見不平之事,特來相助。”沈淵忙還禮道謝。趙毅見他們無處可去,便道:“寒舍就在左近,若不見棄,可暫住幾日。”
原來這趙毅祖上也是書香門第,宅院雖不豪華,卻甚是清雅。安頓已畢,沈淵與玉娘常在園中相遇。有時見玉娘在亭中刺繡,沈淵便駐足與她說話;有時沈淵在月下讀書,玉娘便悄悄送來參湯。二人情愫暗生,趙毅看在眼裡,這日對沈淵道:“我看你二人情投意合,若不嫌棄,趙某願做這個媒人。”
沈淵大喜,當即修書回家稟明母親。誰知書信才去三日,這日忽然來了個錦衣衛千戶,帶著一隊人馬將趙宅團團圍住。那千戶厲聲道:“薛通判一案尚有疑點,其家眷須帶回衙門問話!”不由分說,將玉娘母女押上囚車。沈淵欲要理論,卻被趙毅死死拉住。
當夜沈淵輾轉難眠,忽聞窗外石子聲響。推窗一看,卻是趙毅。“沈兄弟,我打聽清楚了。那千戶姓嚴,原是陷害薛通判的仇家黨羽,此番是要斬草除根。”沈淵驚道:“這卻如何是好?”趙毅沉吟道:“如今唯有去南京尋我故交——應天府尹周大人。”
二人當即收拾行裝,連夜趕往南京。不想才進城門,便見各處張貼海捕文書,畫的正是沈淵與趙毅。原來那嚴千戶竟誣告他們勾結江洋大盜。二人慌忙躲進一條小巷,卻聽身後馬蹄聲急,追兵已至。
正在無路可逃之際,旁邊一扇小門忽然開啟,有個老者低聲道:“快進來!”二人不及多想,閃身而入。但見院內曲徑通幽,竹影婆娑,竟是個極雅致的所在。老者引他們到書房,點亮燈燭,沈淵不覺驚呼:“周世伯!”
這老者正是前任禮部侍郎周文淵,與沈淵祖父乃是同科進士。周老先生聽罷原委,撚須歎道:“那嚴千戶乃當朝司禮監太監嚴嵩的遠親,權勢熏天。如今之計,唯有讓玉娘母女親自麵聖告禦狀。”沈淵苦笑道:“我等平民,如何見得皇上?”
周老先生微微一笑:“下月十五,聖駕將幸臨朝天宮祈福。屆時老夫自有安排。”說罷取出一封書信,“你們先去城東找翠雲庵的靜慧師太,她自會護你們周全。”
這翠雲庵看似尋常,內中卻彆有乾坤。靜慧師太竟曾是宮中女官,因避禍出家。她將沈淵等人安置在後院密室,每日裡教玉娘宮廷禮儀,又讓沈淵專心備考。
轉眼到了月中,這日忽有大隊官兵前來搜查。靜慧師太不慌不忙,將眾人藏入地窖。誰知玉娘因照顧生病的母親,遲了一步。眼看官兵已到禪房外,玉娘情急生智,將頭發披散,臉上塗了香灰,裝作瘋癲模樣。
那軍官見是個瘋尼姑,啐了一口,轉身要走。不料隨行中有個婆子眼尖,認出玉娘耳垂上的朱砂痣,大叫道:“她就是薛玉娘!”頓時刀劍出鞘,將禪房圍住。
便在此時,庵外忽然傳來鳴鑼開道之聲。但見八人抬的大轎停在門前,走下一個身著蟒袍的太監,朗聲道:“太後懿旨到!”原來靜慧師太早派人往宮中報信。那嚴千戶見勢不妙,欲要強行拿人,卻被禦林軍拿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次月十五,皇帝駕臨朝天宮。周老先生通過舊日同僚,設法讓玉娘混入獻香的民女隊伍。當玉娘跪獻香燭時,突然高舉狀紙,口稱冤枉。皇帝閱罷狀紙,龍顏大怒,當即下旨重審薛通判一案。
三司會審,真相大白。嚴千戶被革職查辦,薛家冤情得雪。正值秋闈放榜,沈淵高中舉人。雙喜臨門,趙毅大擺宴席為二人完婚。洞房花燭夜,玉娘從妝奩中取出一方青玉案,與沈淵那枚印章竟是一對。原來沈淵祖父與玉娘外祖父當年同窗時,曾將一方青玉剖成兩半,各刻印章,約定後代結為姻親。
次年春闈,沈淵進士及第,殿試時因策論精辟,被選入翰林院。這日正在翰林院當值,忽聞外麵喧嘩。出門一看,卻見趙毅被幾個侍衛押著過來。細問才知,趙毅為替陣亡同袍討餉,打了兵部侍郎的兒子。
沈淵急忙求見首輔徐階。徐閣老聽罷沉吟道:“趙毅雖情有可原,但毆打朝廷命官之子,按律當流放三千裡。”沈淵跪地苦求,徐階方道:“除非他能戴罪立功。如今東南倭患又起,他若願往參軍,或可免罪。”
趙毅聞訊,慨然道:“大丈夫正當馬革裹屍!”即日啟程赴浙。臨行將一枚虎符交給沈淵:“我若三年不歸,便替我照顧老母。”
誰知這一去便是音訊全無。轉眼三年將儘,沈淵已升任南京通判。這日正在衙中理事,忽有乞丐送來血書一封,竟是趙毅筆跡。原來他屢立戰功,卻被上司冒功陷害,如今囚在福州大牢。
沈淵當即告假,星夜兼程趕往福州。查訪得知,那冒功的參將乃是嚴嵩義子,在地方一手遮天。沈淵改扮商人,用重金買通獄卒,終在大牢最深處見到趙毅。隻見他渾身傷痕,瘦骨嶙峋,卻目光如炬。
當夜,沈淵潛入參將府盜取罪證,不慎觸響機關。危急時刻,忽有個蒙麵人出手相救,竟是靜慧師太的俗家侄兒。二人取得賬冊,正要離開,卻被巡夜兵士發現。沈淵急中生智,將賬冊塞進魚腹,投入院中池塘。
次日參將發現賬冊丟失,大怒之下封鎖全城。沈淵假意獻計:“大人何不懸賞尋找?賊人必不敢貿然出城。”參將果然中計,張榜懸賞。第三日,沈淵買通菜農,將藏有賬冊的鮮魚送入參將府廚房。那參將吃魚時咬到硬物,取出一看,正是賬冊,驚得魂飛魄散。
便在這時,欽差大臣突然駕到。原來沈淵早已通過周老先生上達天聽。參將當場被拿下,趙毅冤情得雪。凱旋之日,福州百姓夾道相迎。趙毅官複原職,鎮守海防。
這年倭寇大舉來犯,趙毅率水師迎敵。沈淵在後方督運糧草,見戰事吃緊,親自押船增援。海戰正酣時,忽起大風,沈淵座船被浪打翻。趙毅見狀,不顧箭傷,躍入怒海相救。二人抱著一塊船板,在海上漂流三日,終被商船所救。
回京敘功,皇帝親自召見。聽聞他們的事跡,欽賜“義重雲天”金匾。時值中秋,沈淵與玉娘在庭院賞月,忽聞門外馬蹄聲。開門一看,趙毅攜著個明媚少女,笑道:“快來見過你們嫂嫂!”原來這姑娘是抗倭名將之女,與趙毅在戰場上相識相知。
明月當空,三家人團聚共飲。沈淵取出那對青玉印章,見上麵不知何時已自然生出纏綿紋路,宛如並蒂蓮花。玉娘笑道:“聽說祖父當年得此玉時,有道士曾說‘雙玉合,天下安’。”眾人皆歎造化神奇。
正說笑間,忽有聖旨到,升沈淵為蘇州知府,趙毅為浙江總兵。次日赴任,百姓沿街相送。船至姑蘇,但見煙雨朦朧中,故裡桃花正盛開。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