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府吳江縣有個書生姓柳名文淵,父母早亡,家道中落,雖滿腹經綸,卻屢試不第,隻在城西賃得兩間茅屋,靠賣字畫度日。這年臘月二十三,天色陰沉,柳文淵從畫鋪結了三錢銀子,正要往米店買米,忽見街角圍著一群人。擠進去看時,卻是個老婦人抱著個少女哭得淒慘。那少女約莫二八年紀,雖衣衫襤褸,卻眉目如畫,頸間一道紫痕觸目驚心。
旁人道:這是南門董家的媳婦,丈夫前日得急症死了,婆家說她克夫,要賣她去煙花巷,昨夜懸梁自儘被救下,今日又要來賣。柳文淵見那少女眼中死灰一片,心中不忍,問道:要多少銀子?老婦人抬眼道:十兩。柳文淵摸摸懷中三錢銀子,苦笑搖頭。正要走時,卻見那少女望他一眼,目光如秋水寒潭,不覺怔住。想起自己三十未娶,今日若見死不救,隻怕終生難安。一咬牙道:等我片刻。
匆匆跑回茅屋,從床底挖出個陶罐,倒出祖傳的羊脂玉牌。這玉牌是他家最後的值錢物事,原想留作趕考盤纏。拿到當鋪,好說歹說當了十二兩銀子。回到街角,將十兩銀子交給老婦人道:這姑娘我買了。老婦人愣了愣,接過銀子嘀咕道:窮書生充什麼闊氣。卻把少女往前一推,從此與董家無乾了。
柳文淵見少女隻著單衣,解下自己的舊棉袍給她披上。少女低頭道:恩公買我作甚?柳文淵道:回家再說。到米店買了兩鬥米,割了半斤肉,又買了些炊餅。回到家中,生火煮粥,對少女道:姑娘若無處可去,暫住此處。我雖清貧,斷不會委屈你。少女垂淚道:奴家姓崔,小字雲娘,原也是讀書人家,父母亡故後被叔嬸賣到董家。如今得恩公相救,願為奴為婢。柳文淵擺手:我買你非為奴婢,你若願意,可認作義妹,日後尋個好人家嫁了。雲娘卻搖頭:公子仁義,雲娘願終身侍奉。
自此雲娘住在東間,柳文淵住西間。雲娘手腳勤快,將破屋收拾得窗明幾淨,又繡些帕子香囊讓柳文淵拿去賣。轉眼到了年關,這夜大雪紛飛,兩人圍爐守歲。雲娘見柳文淵衣衫單薄,取出連日繡活換的銀錢買的新棉衣:公子試試。柳文淵推辭不過,穿上正合身。雲娘又溫一壺黃酒,兩人說說笑笑,柳文淵多飲幾杯,醉眼朦朧間見雲娘燈下縫補,容顏嬌美,不覺癡了。
開春後,柳文淵在街邊擺攤代寫書信。這日來了個錦衣公子,卻是本縣首富周員外的獨子周通。周通見雲娘送飯來時荊釵布裙難掩麗色,心生邪念。次日帶著家丁來到茅屋,對柳文淵道:聽說你買個女子,那是逃奴,快交出來!雲娘從屋內走出:我自有賣身契在柳公子處。周通見她聲音清脆,更是心癢,強奪賣身契。柳文淵怒道:光天化日,還有王法嗎!周通冷笑:窮酸也配講王法?令家丁動手。
正鬨得不可開交,忽聽鳴鑼開道,原來是新任知縣巡察到此。知縣姓嚴名正,最是剛直。問明情由,見周通囂張,當堂重責二十板,斥道:再敢欺壓良善,本縣定不輕饒!周通狼狽而去。嚴知縣又見柳文淵氣度儒雅,考較學問,對答如流,大喜道:今歲秋闈在即,你當用心。贈銀十兩勉勵。
柳文淵得了贈銀,更發奮苦讀。雲娘日夜相伴紅袖添香。這夜三更,柳文淵倦極伏案,雲娘為他披衣時,見他文章中有處典故用錯,輕聲指出。柳文淵驚訝:你知詩文?雲娘道:先父原是舉人,幼時教過些。柳文淵與她談論,發現她竟才學不凡,驚喜交加,從此常與她論文。
轉眼秋闈將至,柳文淵卻病倒了。大夫說是積勞成疾,需人參調理。雲娘當掉金釧買藥,日夜照料。柳文淵病愈後,見雲娘消瘦許多,懷中金釧也不見了,心中明白,握住她的手道:此番若得中,必不負你。雲娘臉紅不語。
赴考前夕,雲娘從箱底取出個荷包:這裡麵有道護身符,公子貼身帶著。柳文淵貼身收好。到了省城,考場上文思泉湧,三場考畢自覺不錯。歸家途中在客棧歇息,忽聞隔壁有女子哭泣。問掌櫃,說是商人女被賊人擄來販賣。柳文淵想起雲娘遭遇,夜不能寐,悄悄報官救出女子。女子感激,贈他明珠一顆。
回到吳江,雲娘在門前等候多時。兩人相見歡喜,柳文淵說起救人之事,雲娘道:善有善報。取出荷包要收回護身符,卻發現荷包內多了張字條,寫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正詫異間,門外喧嘩,原來是報子來報柳文淵高中舉人第七名!
喜訊傳開,鄰裡都來道賀。柳文淵正要設宴,卻見周通帶著重禮上門,賠笑道:往日多有得罪,特來賀喜。又暗示想納雲娘為妾。柳文淵沉下臉:雲娘是我未過門的妻子,周公子請回。周通悻悻而去。
這夜柳文淵與雲娘在月下說話,忽見牆頭黑影閃動。柳文淵警覺,拉起雲娘躲到樹後。果然幾個蒙麵人翻牆而入,手持鋼刀。原來周通賊心不死,欲強搶雲娘。危急時,雲娘吹響警笛,左鄰右舍持械趕來,歹徒倉皇逃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此一事,柳文淵決定早日完婚。擇了吉日,簡單辦了婚事。婚後夫妻恩愛,柳文淵苦讀準備會試。次年春闈又中進士,殿試後授杭州府通判。赴任前,雲娘道:當日那荷包中的字條來得蹊蹺,莫非有神明相助?柳文淵也覺奇怪,夫婦同往城外寺廟燒香。
在寺中遇到個遊方道士,那道士見到雲娘,稽首道:夫人還記得三年前江邊之事否?雲娘大驚。原來三年前雲娘投江自儘時,被道士所救。道士道:你二人前世有緣,今生當為夫婦。那荷包中的護身符實乃月老紅線,字條是貧道所放。言畢飄然而去。
柳文淵在杭州任上清正廉明,雲娘持家有方。三年後升任知府,赴任途中在江邊救起個落水書生。那書生姓李名明遠,竟是當年柳文淵在客棧所救女子的兄長。李明遠感恩圖報,成為柳文淵得力助手。
這日柳文淵巡察縣學,見個少年衣衫襤褸卻讀書認真,詢問知是孤兒,想起自己當年,收為義子。雲娘悉心教導,那少年後來也中進士,官至禦史。
柳文淵為官二十載,官至布政使,始終清廉自守。雲娘為他生得二子一女,皆成才俊。晚年致仕歸鄉,重修舊日茅屋為彆業。這日夫婦二人坐在院中梧桐樹下,雲娘取出當年當掉的金釧:前日偶然在古董店見到,又贖了回來。柳文淵笑道:虧得當年當了玉牌,否則哪有今日。正說笑間,丫鬟抱來孫兒,咿呀學語。夕陽西下,滿院金光。
忽見孫兒小手向梧桐樹頂指去,卻見樹梢立著隻五彩斑斕的鳥兒,銜著枚金燦燦的果子。那鳥振翅飛下,將果子落在雲娘膝上,鳴叫三聲而去。雲娘拾起果子,竟是個赤金打造的玲瓏球,內裡中空,似有物事晃動。
柳文淵接過細看,見金球表麵刻著細密小字:善緣得續,福澤綿長。輕輕一旋,金球分為兩半,裡邊滾出顆珍珠大小的丹丸,異香撲鼻。丹丸下壓著張素箋,上書:此乃瑤池仙丹,可延壽一紀。念卿夫婦一生行善,特賜此丹,望廣積功德。
夫婦二人對著金球叩拜。雲娘道:這仙丹當如何處置?柳文淵思忖片刻:既是仙賜,不可獨享。聽聞城東瘟疫流行,或可救人。遂將仙丹研成粉末,配製成藥,在瘟疫區施藥救人。果然藥到病除,活人無數。
此事傳至京城,皇上降旨褒獎。這時朝中正為立太子之事紛爭不休,有奸臣欲陷害忠良,見柳文淵德高望重,便設計拉攏。這日,柳府來了位不速之客,竟是當年周通之子周瑾。周瑾奉上厚禮:家父臨終悔悟,特命晚輩前來賠罪。柳文淵婉拒禮物,周瑾又道:今有樁富貴,若大人願在立儲之事上美言幾句...話未說完,柳文淵勃然變色:立儲乃國本,豈容私議!將周瑾逐出府去。
誰知三日後,忽有官兵包圍柳府,聲稱查獲柳文淵與藩王往來密信。雲娘在慌亂中記起金球仙示,忙從佛龕中請出金球。恰在此時,天空驟降大雨,雨中現出道士身影,正是當年寺中所遇。道士笑道:貧道特來解厄。取金球對著陽光一照,金光中現出真相——原是周瑾與人合謀偽造書信。
真相大白,周瑾伏法。皇上感念柳文淵忠直,調任京兆尹。赴任前夜,柳文淵夢見已故父母。父親道:吾兒切記,金球乃鎮宅之寶,當傳於有德子孫。醒來與雲娘說起,二人遂將金球供於祠堂,立下家規:非大善大德者不得繼承。
在京任職期間,柳文淵查處多起貪腐案件。有次查辦皇親國戚,對方派人夜襲柳府。危急時,金球自祠堂飛出,金光萬道,嚇退歹人。次日朝會,柳文淵當庭彈劾,人證物證俱全,皇親伏法,朝野震動。
這年冬至,雲娘忽染重病,群醫束手。柳文淵守候病榻前,見妻子容顏憔悴,心痛如絞。深夜對月祈禱,願折自己壽數換妻子安康。恍惚間見道士現身:夫人陽壽本儘,念你誠心,可借金球之力續命。依言將金球置於雲娘胸前,果然漸愈。
經此一事,柳文淵上書致仕,攜妻歸隱吳江。每日裡或與老妻賞花品茗,或教導孫兒讀書。這年孫兒柳彥昌鄉試中舉,宴客那日,忽有番邦使節來訪。原來番邦公主得怪病,聽聞金球神異,特來相求。柳文淵本欲拒絕,雲娘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遂出借金球。
誰知金球一去三月未歸,柳彥昌年輕氣盛,欲往番邦討要。行至邊境,恰遇土匪劫掠商隊,柳彥昌挺身相救,負傷擒賊。被救商隊中有位老者,竟是番邦宰相,感其義勇,道出實情:公主病愈後,國王愛不釋手,欲強留金球。
柳彥昌設計入宮,見國王陳列金球於珍寶館,遂道:此物有靈,非其主不能久持。當夜金球果然異動,滿室生光。國王大驚,連忙歸還。柳彥昌歸家那日,金球自錦盒中躍出,化作金鳳繞宅三周,沒入祠堂地基。
當夜柳文淵夢見道士來告:金球使命已畢,化作護宅靈脈。汝家代代行善,福澤可延千年。醒來與雲娘相視而笑。此後柳家果然人才輩出,或文或武,皆以善行聞名。而那座老宅梧桐樹,年年花開似錦,引得百鳥來朝。每逢月明之夜,猶聞環佩叮咚,似是金球餘韻。
數十年後,雲娘無疾而終,享年九十有八。柳文淵執手送彆,三日後安然坐化。子孫遵遺囑合葬於梧桐樹下。次年春,墳前生出連理枝,一枝結金果,一枝開銀花,蔚為奇觀。有夜行路人常見樹下有老夫婦對弈,走近時又化作清風明月。自此,金釧姻緣佳話世代流傳,至今吳江古鎮猶有柳祠存焉,祠中懸著一對楹聯:玉牌換得良緣續,金球佑得善人家,橫批善惡有報。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