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夏夜,悶熱得如同巨大的蒸籠。國安部大樓深處,一間代號“靜齋”的辦公室裡,隻有中央空調低沉穩定的送風聲。李玄策獨自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深灰色的襯衫領口解開一顆紐扣,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線條緊實的手腕。桌麵上,一盞綠罩台燈投下柔和的光圈,照亮了他手中一份厚厚的加密簡報,以及他眉宇間凝重的沉思。
窗外,城市的霓虹被厚厚的霧霾暈染成模糊的光團,遮蔽了真實的星空。而李玄策的目光,卻穿透了這層渾濁的屏障,落在了手中簡報裡描述的那片清澈得令人心悸的蒼穹之下——西疆,帕米爾高原的深處。
報告來自一個代號“天河”的項目組。這是一個極其低調的聯合項目,依托西疆得天獨厚的稀薄大氣、遠離光汙染的地理位置,以及當地深厚的天文觀測傳統一些古老的觀星台遺址至今仍在),結合國家在空間態勢感知和邊疆安全監控的前沿需求,建立了一個融合了現代尖端光學望遠鏡陣列、射電監聽設備和特殊地質氣象傳感網絡的多功能觀測站。項目表麵上是國際合作的天文研究,核心卻承載著更深遠的戰略使命。
李玄策逐字逐句地審閱著。報告的前半部分充滿了技術性的成果:新部署的寬視場巡天望遠鏡陣列成功捕捉到數顆深空暗弱小行星的精確軌道;自主研發的高靈敏度射電接收機在特定頻段實現了對低軌衛星信號的精細解析,精度遠超預期;利用高原特殊氣象條件建立的大氣湍流實時校正模型,顯著提升了夜間光學觀測的清晰度……每一項都紮實而亮眼,是“天河”項目組數年如一日紮根苦寒高原的結晶。
然而,報告的後半部分,筆觸變得謹慎而充滿困惑。負責數據交叉分析的首席科學家代號“牧星人”)用近乎學術論文般克製的語言,描述了一個“無法用現有物理模型完美解釋的相關性現象”。
“……在對近三個月累積的、覆蓋項目區全域的高精度星空圖像可見光及紅外波段)進行深度分析時,我們發現,在特定的時間窗口主要集中在當地後半夜至黎明前),星點位置會出現極其微弱的、統計學意義上顯著的、非儀器誤差或大氣擾動所致的係統性偏移。其偏移模式呈現出非隨機的、近似同心圓擴散的微弱漣漪狀……”
“……幾乎同步,部署在同一區域地下深處、用於監測特殊地質構造穩定性的‘地脈’傳感器網絡代號‘息壤’),記錄到了背景噪聲級彆的、同頻段極低頻)的微弱能量波動。該波動強度遠低於引發地質活動的閾值,但其時間序列與星空圖像的‘漣漪偏移’事件,顯示出高度的同步性相關係數>0.85)……”
“……初步嘗試建立‘星圖偏移幅度’與‘地脈波動強度’的關聯模型,顯示出非線性特征。目前尚無法確定兩者是否存在因果關聯,或是否共同受製於某個未知的第三驅動源。該現象暫命名為‘星漪地顫’耦合……”
李玄策的目光在這幾段文字上反複流連。指尖無意識地在光滑的紅木桌麵上輕輕敲擊,發出幾不可聞的篤篤聲。這聲音在寂靜的房間裡顯得格外清晰。他腦海裡瞬間閃過念墨那份“穹頂”係統藍圖中的核心構想——尋找看似無關領域數據間的深層關聯。沒想到,在這遙遠的高原哨站,竟以如此意外而神秘的方式,初現端倪。
他起身,走到辦公室一側巨大的落地窗前。厚重的防彈玻璃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暑氣,窗外隻有一片沉沉的夜色。他仿佛能看到那片高原:深邃如墨的夜空,億萬星辰如同碎鑽般灑滿天鵝絨幕布,巨大的望遠鏡陣列如同沉默的巨人,仰望著宇宙的深淵。而在那冰冷堅硬的岩石之下,地球的脈搏正以人類難以察覺的頻率微弱地跳動。星空與地脈,這兩個看似相隔億萬光年、處於不同尺度的存在,竟在某個未知的維度,產生了微妙的共振?
這僅僅是傳感器噪聲的巧合?是未被認知的地球物理現象?還是……觸及了某種更深層、更基礎的宇宙法則?李玄策的眉頭深深蹙起。他想起了父親李長庚在斯坦福研究所時那些關於“複雜係統底層連接性”的超前理論,想起了兒子李天樞偶爾展現的、難以解釋的“感覺”能力,更想起了國家靈異事務局裡那些被封存的、同樣難以用常理解釋的“異常”記錄。
風險與機遇如同雙生子般在他心中盤旋。風險在於,這種“耦合”現象一旦被外界知曉,尤其是被彆有用心的勢力過度解讀或利用,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恐慌或地緣猜疑。其潛在驅動源如果真實存在且可控,更是價值無法估量的戰略資源。機遇在於,這或許是為“穹頂”係統打開一扇全新感知維度的大門,甚至可能顛覆人類對地球乃至宇宙的認知。
他回到桌前,拿起一支特製的、筆尖帶著加密芯片的鋼筆。筆尖懸在報告末尾的批示欄上方,微微一頓。燈光下,他棱角分明的側臉顯得格外堅毅,眼神銳利如鷹隼,穿透紙背,仿佛看到了高原上那群在極端環境中堅守的科學家們熱切而忐忑的目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終於,筆尖落下,在加密紙張上留下清晰而有力的字跡:
>“牧星人”並“天河”項目組全體:
>報告收悉。階段性成果斐然,紮根艱苦,殊為不易,特予嘉勉。
>所呈‘星漪地顫’耦合現象,極具探索價值。批示如下:
>1.深化研究:成立專項小組代號‘弦歌’),由‘牧星人’牽頭,吸納天體物理、地球物理、複雜係統及信號處理領域精銳。集中資源,對現象進行多維度、長周期、高精度複現觀測與數據采集。首要目標:確認現象真實性,排除一切可能的乾擾源儀器、環境、數據處理流程)。
>2.拓展關聯:在絕對保密前提下,可嘗試在‘天河’數據池安全框架內,有限度引入‘息壤’網絡其他頻段曆史數據需最高權限解鎖)、區域高精度重力場監測數據、乃至特定空間天氣數據如太陽風粒子流),進行交叉關聯分析。尋找‘耦合’的觸發條件與邊界。
>3.理論構建:鼓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可參考附件加密理論索引權限:9,含李長庚教授部分非公開手稿摘要),從複雜係統非線性共振、能量場耦合、甚至時空幾何微擾等方向嘗試建立初步解釋模型。模型需具備可證偽性。
>4.最高保密:此現象及相關研究,列入‘天河’項目最高密級‘蒼穹’級)。所有數據、分析過程、階段性結論,僅限‘弦歌’小組核心成員及我本人知曉。對外交流含國際合作名義)嚴格規避此方向。物理觀測站加強安保與反監聽措施。
>5.安全評估:‘弦歌’小組需同步進行潛在風險預研包括但不限於:現象可控性、能量級評估、對環境生物可能影響、泄露後果推演),定期提交獨立評估報告。
>仰望星空,須腳踏實地。望爾等秉持科學之嚴謹,懷探索之熱忱,守秘密如生命,於寂靜高原,聆聽宇宙與大地最深沉的私語。
>李玄策
>2012年7月7日2318
落下最後一筆,李玄策擱下鋼筆,身體微微後仰,靠在高背椅上。他閉上眼睛,手指用力按了按發脹的太陽穴。辦公室內一片寂靜,隻有空調的微風拂過紙頁的輕響。他仿佛置身於那片高原的曠野,凜冽純淨的寒風穿透肺腑,頭頂是浩瀚無垠、令人窒息的璀璨星河。億萬星光無聲傾瀉,冰冷而古老。腳下,大地深處,那微弱如遊絲般的脈動,是否真在與這宇宙的呼吸共鳴?
這份批示,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秘境的大門。門後可能是顛覆認知的寶藏,也可能是深不可測的漩渦。他將這份重任,交給了那群在離星空最近的地方、守護著大地秘密的人。
他再次睜開眼,目光投向窗外濃得化不開的京城夜色。城市的燈光模糊而渾濁,遮蔽了星辰。但在他的心中,一張由億萬星光與大地隱秘脈搏交織而成的、朦朧而充滿無限可能的“西疆星圖”,已然徐徐展開。這張圖的邊界在哪裡?它最終將指向何方?答案,藏在帕米爾高原的寂靜長夜和“弦歌”小組即將開始的、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而守護這張圖,解讀其奧秘,引導其力量走向正途的重任,已沉甸甸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他拿起內線電話,接通了機要秘書,聲音平穩而低沉:“通知‘青鸞’,三十分鐘後,我要‘天河’項目最新加密數據鏈路的實時狀態報告。另外,準備一份9級理論索引附件,按‘弦歌’小組名單授權,即刻加密傳輸。”命令簡潔有力,為那遠在高原的探索,悄然築起了第一道無形的防線。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