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的京城,天空是那種洗練過的、純淨的湛藍,陽光慷慨而清冽,毫無阻礙地灑落下來,帶著冬日特有的、能穿透骨髓的明亮。城北,一座嶄新的、充滿未來感的建築群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流線型的銀灰色外牆,巨大的落地玻璃幕牆反射著天空和雲影,幾株特意保留的蒼勁古鬆點綴其間,為這份現代感增添了幾分東方的沉穩與蒼勁。這裡,便是剛剛落成的“長庚清墨生物啟發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實驗室主樓前的廣場上,一場簡樸而隆重的掛牌儀式正在進行。沒有冗長的領導致辭環節,沒有繁複的禮儀流程,隻有受邀前來的核心科研人員、相關領域學者以及幾位主管科技的領導。氣氛莊重而充滿期待。
李玄策站在人群稍前的位置,看著自己的父親李長庚和妻子方清墨並肩走向那覆蓋著紅綢的實驗室銘牌。李長庚老先生,歸國僅三個月,精神矍鑠,穿著一身熨帖的深灰色中山裝,銀發梳理得一絲不苟,鏡片後的目光睿智而深邃,帶著一種閱儘千帆後的從容與洞見。方清墨則是一身合體的米白色科研工作服,外麵罩著一件深藍色的羊絨開衫,氣質溫婉而乾練,眼神中閃爍著對未知領域探索的興奮與專注。陽光勾勒出他們並肩的身影,一個代表著穿透曆史迷霧的智慧之光,一個象征著描繪未來藍圖的匠心之魂。
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地伸出手,共同握住了紅綢垂下的流蘇。他們的手,一隻是曆經滄桑、布滿智慧紋路卻依然有力的手,一隻是常年與精密儀器、生物樣本為伴、細膩而靈巧的手。此刻,這兩隻手共同握住了象征新起點的紅綢。
“唰——”
紅綢應聲而落!
一塊厚重的、泛著沉穩金屬光澤的青銅色銘牌展露在眾人麵前。陽光直射其上,“長庚清墨生物啟發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瞬間反射出耀眼的、近乎神聖的光芒,如同被點燃的火種,灼灼生輝!
“嘩——!”
熱烈的掌聲如同潮水般響起,經久不息。鏡頭捕捉下這一刻:李長庚和方清墨站在銘牌兩側,臉上洋溢著欣慰、自豪而又充滿使命感的光輝。他們的笑容,是曆經長途跋涉終於抵達理想之地的釋然,更是開啟一段全新偉大航程的豪情。這光芒與笑容交織,定格成這個冬日最溫暖的畫麵。
掌聲漸歇,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玄策。他作為家人,更是作為主管國家安全與戰略科技發展的領導,緩步走向了臨時設立的致辭台。陽光落在他挺拔的身影上,深色的西裝外套敞開著,露出裡麵熨帖的白襯衫,整個人顯得精神奕奕,氣度從容。
他站定,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位來賓,最終落在父親和妻子身上,眼神中充滿了溫情與敬意。廣場上安靜下來,隻有冬日的微風拂過鬆針的沙沙輕響。
“諸位同仁,朋友們,”李玄策的聲音清朗而沉穩,清晰地傳遍廣場,帶著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今天,我們共同見證‘長庚清墨生物啟發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的誕生。這不僅僅是一個科研機構的掛牌,更是一次跨越古今、融彙東西的智慧合璧!”
他微微停頓,目光變得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建築,看到了更悠遠的曆史和更廣闊的未來:
“實驗室以‘長庚’、‘清墨’為名,深意存焉。”他看向父親李長庚,“‘長庚’,古稱啟明星,是黎明前最亮的那顆星辰。它刺破長夜,指引方向,象征著穿透未知黑暗、照亮前行道路的智慧之光!家父長庚先生,學貫中西,數十載海外生涯,其科研成就斐然。然其最令人敬佩之處,在於他始終秉持一顆赤子之心,尤重從華夏先賢的浩瀚智慧中汲取係統思維與哲學精髓。他的智慧之光,不僅照亮前沿科技之路,更照亮了我們民族精神的歸途。”
他的目光轉向方清墨,充滿了愛意與驕傲:“‘清墨’,丹青之魂,水墨交融,意在筆先。它寓意著師法自然、妙造天成、繪就藍圖的匠心!內子清墨院士,深耕生物仿生領域,一雙慧眼,總能從自然造物的精妙絕倫中,窺見解決人類難題的鑰匙。一片荷葉的自潔,一根蛛絲的堅韌,一群螞蟻的協作…在她眼中,皆是蘊含著無上智慧的‘天書’。”
李玄策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感染力:
“因此,此實驗室之名,非唯二人之名號!它實乃‘古法’與‘今術’的深情握手!是‘自然智慧’與‘人工匠心’的完美交融!《考工記》有雲:‘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他引經據典,字字鏗鏘,“天時,是自然運行的規律與契機;地氣,是萬物生長的環境與滋養;材美,是自然界賦予的完美結構與特性;工巧,是人類理解規律、運用材料、創造價值的智慧與技藝!這四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正是我們探索‘生物啟發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的根基與圭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的話語如同帶著魔力,將在場的科研人員帶入了一個宏大的圖景。古老的東方智慧,與現代最前沿的科技探索,在此刻被一條無形的、卻無比堅韌的紐帶緊緊相連。不少人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頻頻點頭。
“我們所要追求的ai,”李玄策繼續道,語氣充滿了憧憬,“不應僅僅是冰冷的算法堆砌、算力的比拚。它應該像自然界的生命一樣,擁有強大的‘魯棒性’robustness),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穩定與適應;它應該擁有深刻的‘自適應性’,如同生命進化般不斷學習、調整、優化;它甚至應該孕育出一絲‘類生命’的特質,能夠感知、交互、協同,在某種程度上理解並回應這個世界的複雜與美好!而這,需要我們放下傲慢,謙卑地向存在了億萬年的自然導師求教,同時,也需要我們深入挖掘祖先留下的、關於係統、關於變化、關於平衡的哲學寶藏!”
他看向父親和妻子:“家父長庚先生將帶來他對《周易》變易思維、《道德經》有無相生、《黃帝內經》天人合一整體觀的深刻理解;內子清墨院士則將以其對生物微觀世界的精妙洞察,提供最鮮活、最直接的仿生靈感。這二者的結合,便是‘合此四者’的生動實踐!”
致辭結束,掌聲再次雷動,比之前更加熱烈,充滿了對這番深刻見解的認同和對未來探索的無限期待。
儀式結束後,眾人移步進入實驗室內部參觀。甫一踏入,便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氛圍。空間開闊明亮,設計極具未來感:流暢的線條,柔和的智能燈光,無處不在的交互式屏幕。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那些巧妙融入現代空間中的東方文化元素與自然造物標本。
入口處的玄關牆上,並非懸掛常見的機構介紹或成果展示,而是並排陳列著兩幅精心裝裱的圖文展板。左邊是古老的《考工記》竹簡影印本,旁邊配有精煉的現代譯文和核心思想闡釋;右邊則是複雜的《人類神經網絡圖譜》,色彩斑斕,結構精妙。兩者並置,無聲地訴說著古今智慧在探索“巧”與“序”上的遙相呼應。李長庚正站在展板前,被一群年輕的研究員圍著。他手指著《考工記》中關於“弓人為弓”的一段文字,聲音溫和卻充滿力量:“…‘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你們看,古人製弓,講究取材順應天時,聚合優質材料後,再由巧匠調和其性。這和我們設計神經網絡何其相似!數據是材,算法是和,而‘天時’,便是數據獲取的時機與環境,是模型訓練的條件設定!忽視了這個‘時’,再好的材與和,也難成良弓,難造強‘腦’啊!”年輕的研究員們聽得入神,頻頻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對古老智慧的新奇與敬佩。
深入實驗室內部,一個開放的仿生靈感展示區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裡沒有冰冷的機器,反而像一個微縮的自然博物館。玻璃展櫃中,陳列著各種生物標本:擁有複雜複眼結構的蜻蜓頭部模型、展現出驚人強度和韌性的蛛絲樣本、具有超疏水自潔效應的荷葉、結構精妙的蜂巢切麵…每個標本旁都有詳細的生物學特性說明和其啟發的潛在ai應用方向。方清墨正站在一片巨大的、翠綠欲滴的荷葉標本前。她纖細的手指輕輕拂過荷葉表麵,指尖感受著那細微的乳突結構,對圍攏過來的參觀者講解道:“看這荷葉,水珠在上麵無法浸潤,滾動帶走汙垢。它的秘密就在這納米級的微米乳突和蠟質層。我們正在嘗試將這種結構原理,抽象成一種全新的自清潔、抗汙染算法模型,用於優化傳感器網絡在複雜環境下的數據采集效率和可靠性。大自然的智慧,早已給出了最優解,我們隻是努力去理解和複現。”她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種令人信服的穿透力,將微觀世界的精妙與宏觀應用的藍圖清晰地連接起來。
實驗室的核心區域,一個充滿科技感的項目展示牆亮了起來。首批啟動的重點項目圖文並茂:
“複眼·明察”:基於昆蟲複眼廣角、高動態、低功耗的視覺原理,研發新一代仿生視覺傳感器及圖像處理算法,目標是在複雜光照、高速運動場景下實現超越現有技術的目標識彆與追蹤效率。配圖是複眼顯微結構和高精度視覺芯片設計圖。
“根網·深聯”:模擬植物根係在土壤中自適應生長、高效吸收養分與水分、形成龐大互聯網絡的行為模式,開發用於大規模分布式計算、物聯網、通信網絡的自組織、自修複、資源優化調度算法。配圖是根係生長模擬圖和網絡拓撲結構圖。
“群智·協同”:研究鳥群、魚群、蟻群等生物群體在無集中控製下表現出的高度協調、分工合作、抗乾擾的智能行為群體智能sarinteigence),將其核心機製融入多智能體協作、無人機集群控製、分布式決策等ai領域,提升係統的魯棒性和適應性。配圖是鳥群飛行軌跡和無人機集群模擬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每一個項目名稱都蘊含著對自然的敬意與對科技的期許。李玄策、李長庚、方清墨、李念墨她作為青年骨乾也參與了項目設計)以及實驗室的年輕研究員們站在展示牆前,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投身其中的熱忱。
參觀接近尾聲,夕陽的餘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將實驗室內部染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人群漸漸散去,留下李玄策一家三代五人站在空曠明亮的實驗大廳中央。
李玄策看著眼前的一切:充滿未來感的設備,古樸的竹簡瓷器,生機勃勃的綠植,還有身邊最重要的家人。父親李長庚正慈愛地看著孫女李念墨在電子屏前興奮地演示一個初步的根係生長模擬程序;方清墨則蹲下身,與兒子李天樞一起,饒有興致地觀察著一個展示蟻群協作的透明生態箱,李天樞指著其中一隻帶頭搬運食物的螞蟻,小聲說著什麼,眼睛裡閃爍著與年齡不符的專注光芒。
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暖與豪情在李玄策胸中激蕩。他走到家人中間,伸出手。李長庚會意,微笑著將蒼勁有力的大手覆在兒子手上;方清墨也溫柔地將自己的手疊放上去;李念墨和李天樞也歡快地伸出小手,覆蓋在最上麵。三代人,五隻手,在金色的夕陽中緊緊疊握在一起。掌心傳來的溫度各不相同,有曆經滄桑的厚重,有中流砥柱的堅定,有青春飛揚的熱情,也有稚嫩卻充滿無限可能的溫暖。這溫度彙聚在一起,仿佛一股無形的、強大的暖流。
“古法為魂,今術為翼。”李玄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靜謐的實驗大廳裡回蕩,“自然為師,匠心為橋。”他看著父親,看著妻子,看著兒女,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信心與深沉的愛意,“合璧生輝,其道大光!”
夕陽的最後一抹金輝,透過玻璃,正好落在他們交疊的手上,也落在那塊閃耀著“長庚清墨”名字的實驗室銘牌上。光暈流轉,仿佛預示著這融合了古老智慧、自然奧秘與現代科技的探索之路,必將照亮一片充滿希望與奇跡的未來。在這歲末的暖陽裡,智慧的火種已然點燃,等待著燎原之勢。合璧之光,輝耀初生,其道,必大光!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