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三十,歲末的京城。
天空是那種被寒流洗刷過的、澄澈乾淨的藍,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瀉下來,帶著冬日特有的清冽與明亮,卻神奇地驅不散空氣中彌漫的、越來越濃的年味兒。這年味兒,是街頭巷尾早早掛起的紅燈籠在風中輕搖的影子,是家家戶戶窗欞上開始張貼的、嶄新豔麗的窗花剪紙,是空氣裡隱約飄蕩的、油炸食物和燉肉的混合香氣,更是人們臉上那份按捺不住的、辭舊迎新的期盼與忙碌。
李家的小院,也沉浸在這份忙碌而溫馨的喜悅裡。
“爸!左邊再高一點!對對,就那裡!”李念墨清脆的聲音在院子裡回蕩。她穿著一件柔軟的米白色高領毛衣,外麵套著件紅色的短款羽絨服,烏黑的長發隨意地束在腦後,臉頰因為忙碌和興奮而泛著健康的紅暈。此刻,她正站在一架人字梯下,仰著頭,指揮著梯子上的父親李玄策。
李玄策脫去了平日常穿的深色外套,隻著一件深灰色的羊絨衫,袖子利落地挽到手肘。他站在梯子上,手裡拿著一副剛剛寫就、墨跡未乾的大紅春聯。陽光落在他專注的側臉上,勾勒出沉穩而堅毅的輪廓。他按照女兒的指示,小心地將上聯“運籌帷幄安社稷”貼在門框左側,仔細地撫平每一個細微的褶皺。紅紙襯著飽滿遒勁的金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散發著濃鬱的墨香——那是上好的鬆煙墨,帶著歲月沉澱的獨特氣息。
“好嘞!穩了!”李玄策低頭對女兒笑了笑,又拿起下聯“耕讀傳家繼世長”,在念墨的指揮下,精準地貼在右側。最後,他鄭重地將橫批“國泰民安”貼在門楣正上方。四個大字,筆力千鈞,仿佛承載著千鈞的期盼與責任。
“爺爺!快看!爸爸貼好啦!”李天樞像隻歡快的小鹿,從屋裡蹦跳著跑出來,手裡還揮舞著一把小小的塑料掃帚。他穿著簇新的寶藍色羽絨服,小臉興奮得通紅。李長庚老先生拄著手杖,笑嗬嗬地站在廊下,看著兒子貼好的春聯,眼中滿是欣慰。這“運籌帷幄”與“耕讀傳家”,正是兒子半生事業與李氏門風最凝練的寫照,更是對家國最樸素的祈願。
“字好,意更好。”李長庚讚許地點點頭,目光掃過院內,“清墨呢?”
“媽在書房剪窗花呢!”李念墨指了指東廂房的方向。
書房裡,暖氣開得很足。方清墨坐在寬大的書桌前,麵前攤著幾張鮮豔的大紅宣紙。她沒有用市麵上常見的塑料窗花,而是選擇親手剪製。此刻,她正全神貫注,一手穩穩地按著紅紙,一手握著特製的、刃口極薄極鋒利的小剪刀。她的動作精準而流暢,剪刀在紅紙上輕盈地遊走,發出細微而悅耳的“沙沙”聲,如同春蠶食桑,又似細雨潤物。
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灑在她專注的側臉上,勾勒出溫婉而智慧的線條。她的指尖靈巧地轉動著紅紙,剪刀時而上挑,時而下壓,時而旋轉出一個精妙的弧度。紙屑如同紅色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在桌麵。漸漸地,一個複雜而精美的圖案在她手中誕生:外圍是象征吉祥如意的傳統雲紋和蝙蝠諧音“福”),中心區域卻巧妙地融入了雙螺旋dna結構、微電路紋路和象征萬物互聯的經緯線!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科學,在這方寸之間完美交融。
“哇!媽!你這窗花也太酷了吧!”李念墨拉著李天樞湊到書桌前,看著母親的作品,驚歎不已,“既有年味兒,又有未來感!”
方清墨抬起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眼中帶著溫柔的笑意:“想著給家裡添點不一樣的喜慶。科技發展再快,根子還是在咱們的文化裡。這算是…‘科技年味兒’?”她小心地將剪好的窗花托起,對著陽光欣賞。光線透過細密的鏤空,在地板上投下絢麗的光影圖案,宛如一件精妙的藝術品。
“好看!媽媽剪得最好看!”李天樞拍著小手,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湊近那光影,仿佛想看清裡麵蘊藏的秘密世界。
“走,念墨,帶天樞去集市買年貨!”李玄策貼好春聯走進來,拍了拍身上的微塵,臉上帶著輕鬆的笑意,“感受感受市井煙火氣去!順便買點漿糊回來貼窗花。”
“好嘞!”李念墨立刻響應,牽起弟弟的手,“小天樞,跟姐姐掃街去!”
京城的年貨集市,是歲末最沸騰、最鮮活的地方。離李家不遠的一條老街上,早已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道路兩旁,臨時支起的攤位鱗次櫛比,一眼望不到頭。各色商品琳琅滿目,彙成一片色彩與聲音的海洋。
視覺的盛宴:對聯、福字、紅燈籠掛滿攤位,像燃燒的火焰;成堆的蜜橘、蘋果、香梨閃耀著誘人的光澤,黃澄澄、紅彤彤、綠瑩瑩;炒貨攤上,飽滿的花生、瓜子、栗子在巨大的鐵鍋裡翻滾,散發出混合著焦糖和堅果的濃鬱香氣;水產區,活魚在充氧的水箱裡跳躍,濺起晶瑩的水花;禽肉區,掛著油亮的烤鴨、臘腸、醬肘子,色澤深紅誘人;還有賣年畫、泥人、風車、空竹等傳統玩具的攤位,五彩斑斕,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覺的交響:商販們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帶著濃重的京片子韻味:“剛出鍋的糖炒栗子!熱乎咧!”“正宗山東大花生!粒粒飽滿!”“年畫兒!福字兒!便宜賣嘍!”討價還價的喧嘩聲,熟人相遇的寒暄聲,孩子們的嬉鬨尖叫聲,音響裡循環播放的喜慶賀年歌曲……所有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充滿生命力的聲浪,衝擊著耳膜,也點燃著過年的熱情。
嗅覺的誘惑:各種食物的香氣霸道地混合在一起:剛出爐的芝麻燒餅的焦香,油鍋裡翻滾的炸糕、麻團的甜香,糖葫蘆上亮晶晶糖殼的酸甜氣息,炒貨攤彌漫的堅果焦香,還有鹵煮、豆汁兒等京味兒小吃的獨特味道……每一種氣味都像一隻無形的手,撩撥著行人的味蕾和購買欲。
李念墨緊緊牽著李天樞的小手,像兩條靈活的小魚,在洶湧的人潮中穿梭。李天樞的眼睛根本不夠用,好奇地東張西望,小臉上寫滿了興奮。他被一個吹糖人的老藝人吸引,看著老人靈巧的手將滾燙的糖稀吹捏成栩栩如生的金魚、猴子,看得入了迷。李念墨笑著給他買了一個小糖馬,晶瑩剔透,惹得他愛不釋手。
在一個賣乾果蜜餞的攤前,李念墨仔細地挑選著核桃、紅棗、柿餅。攤主是個熱情的大媽,一邊麻利地稱重裝袋,一邊跟旁邊相熟的老街坊嘮嗑。
“哎,老張頭,今年這年關可算熬過來了!上半年那股市鬨的,我家那口子愁得頭發都白了幾根!”大媽嗓門洪亮。
“誰說不是呢!”被稱為老張頭的老者歎了口氣,手裡摩挲著一掛臘腸,“廠子裡效益也受影響,獎金都少了。不過,”他話鋒一轉,臉上露出點笑容,“聽說上頭動作快,穩住了,沒出大亂子。這年,還能好好過!孩子他媽的醫藥費報銷也比以前利索點了,算是個安慰。”
“就是!日子總得往前看!”大媽麻利地把稱好的核桃遞給念墨,“姑娘,拿好!過年吃核桃,補腦又聰明!來年啊,都順順當當的!”
李念墨微笑著道謝,心中微動。這些最普通的市井對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真實地記錄著過去一年的風雨,也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樸素期盼——安穩,順遂,家人安康。
不遠處,李玄策並沒有一直跟在兒女身邊。他刻意放慢了腳步,像一個普通的閒逛者,融入這喧鬨的洪流。他走過賣春聯福字的攤位,看著人們精心挑選;走過熱氣騰騰的小吃攤,看著人們滿足地大快朵頤;走過擁擠的鮮肉蔬菜攤,聽著主婦們精打細算的討價還價。他銳利的目光變得平和而深邃,耳朵捕捉著周圍傳來的隻言片語:
“…孩子明年高考,希望順順利利…”
“…社區新開了老年食堂,方便多了…”
“…西疆親戚寄來的紅棗真甜,說是那邊路修好了,東西好賣了…”
“…霧霾天好像少了點?希望不是錯覺…”
“…明年啊,就盼著工資能再漲點,房貸壓力小點…”
這些聲音,或憂慮,或滿足,或期待,或感恩,像無數細小的溪流,彙入他的耳中,流入他的心底。他看到了那位賣糖葫蘆的老大爺布滿皺紋卻笑嗬嗬的臉,看到了年輕情侶挑選窗花時甜蜜的依偎,看到了外地打工者扛著大包年貨準備返鄉的急切與喜悅,也看到了環衛工人在喧囂中默默清掃的辛勤背影。
每一張麵孔,每一個聲音,都如此鮮活,如此真實。他們談論著柴米油鹽,談論著家長裡短,談論著對生活的微小期盼和對未來的隱約擔憂。這些,就是最真實的民心。它們或許不宏大,不高遠,卻如同大地般厚重,承載著一個國家最基礎的脈動。國安國安,安的是什麼?不正是這億萬人心中,那份對安穩日子、對美好生活的念想嗎?守護這萬家燈火的尋常與溫暖,正是他職責最深沉的根基。
李玄策深吸一口氣,空氣中混合著食物香氣、塵土味和濃濃的年味兒。這份喧囂而真實的煙火氣,讓他感到一種腳踏實地的力量。他繼續向前走,臉上不自覺地浮現出溫和的笑意。此刻,他不是部長,不是顧問,隻是一個沉浸在年味兒裡,感受著生活脈搏的普通人。
當他提著一小罐剛買的、散發著米香的漿糊回到小院時,夕陽的金輝正溫柔地灑滿院落。方清墨剪好的幾幅精美窗花已經擺在了石桌上,在夕陽下紅得耀眼。李念墨和李天樞也滿載而歸,大包小包的年貨堆在廊下,李天樞正興奮地向爺爺展示他的糖馬。
“回來啦?”方清墨迎上來,接過漿糊,看到丈夫臉上那抹平和而滿足的笑容,心中了然,“集市熱鬨吧?”
“嗯,熱鬨。”李玄策點點頭,目光掃過溫馨的小院,掃過家人溫暖的笑臉,最後落在那副墨香猶存的春聯上,“人心也暖。”
他拿起漿糊和刷子,準備和妻子一起,將那些承載著科技夢想與傳統祝福的美麗窗花,貼到明亮的玻璃窗上。舊符即將揭去,新桃已然備好。在這歲末的暖陽裡,小家的溫馨與對國泰民安的祈願,如同那窗上的中國紅,交相輝映,熠熠生輝。辭舊迎新的序曲,在這平凡的忙碌與深切的體悟中,已然奏響。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