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粒子敲打著國家基礎科學中心的穹頂玻璃,十二米高的《萬裡江山圖》砂岩浮雕下,李長庚撫平西裝第三顆紐扣。青銅地磚倒映著他筆挺的身影與牆上兩行鎏金大字:
周髀遺算開寰宇之眼
墨經殘卷鑄萬世之基
“請諸位看三組數據。”老人指尖劃過全息屏,斯坦福實驗室的藍色ogo碎裂成漫天星鬥:
“過去五年,全球頂級《自然》期刊論文中,華裔學者通訊作者占比31,但歸屬中國機構的——”星鬥驟然黯淡,“僅7。”
台下響起壓抑的抽氣聲。中科院數理學部主任的鋼筆滾落在地,咕嚕嚕滑到李長庚腳邊。
報告廳後排陰影裡,李玄策將暖手爐遞給父親。
檀香木爐壁刻著《天工開物》碾碓圖,熱氣蒸騰起舊事:
1983年渤海寒夜,打撈船探照燈下,李長庚攥著浸透海水的《夢溪筆談》沉入深淵;
2007年斯坦福圖書館,白發教授將泛黃家譜推給少女李念墨:“你祖父叫李守義?他是我抗戰時失散的...”
“隱形冠軍們被困在玻璃牢籠。”李長庚敲擊屏幕,某頂尖納米材料學家的證件照被紅色鎖鏈纏繞,“托馬斯·陳,祖父是蜀繡大家。他團隊研發出室溫超導薄膜,卻被禁止參加上海學術會議。”
照片突然放大——陳教授實驗室白板角落,隱約有敦煌飛天的草稿。
“所以您想用文化鑰匙開科學鎖?”前排的院士傾身追問。
李長庚微笑頷首。全息屏漾開水墨漣漪,浮現計劃書封麵:
《歸巢計劃:以文明血脈喚醒科學赤子》
扉頁題著張載名言:為天地立心
戰略部署室頃刻盈滿茶香。
方清墨將熱普洱注入三隻天目盞,推給李長庚時盞底映出她腕間的蝴蝶結胎記——那是1987年大學迎新晚會,李玄策為她係上的紅綢帶。
“父親這招攻心為上。”她展開一卷泛黃絹布,“蘇州刺繡研究所剛複原了失傳的‘慧紋’,用五萬分之一毫米銀絲繡出納米電路圖。”
絹布在投影儀下流光溢彩,鳳凰羽翼竟是碳納米管陣列。
李長庚眼睛倏亮:“陳教授祖母的絕技就是慧紋!快聯係蘇繡...”
“已經在了。”李念墨突然插話,筆記本轉向眾人。視頻裡白發繡娘指尖翻飛,銀針穿刺的正是超導薄膜結構圖!
“您怎麼...”李長庚愕然。
“昨夜您起草計劃書時。”少女狡黠眨眼,“我黑進您電腦備份了陳教授資料。”
李玄策忽然咳嗽一聲,從公文包抽出牛皮信封:“文化部特批的戰國錯金銅尺複刻件,明天隨蘇繡視頻寄給陳教授。”
三人目光相撞,方清墨噗嗤笑了:“你們爺孫三代打配合戰呢?”
危機在溫馨時刻突襲。
國安舊部撞門而入:“陳教授在舊金山機場被攔!借口是行李裡‘可能攜帶蠶卵’...”
李長庚腕表突然震動,斯坦福老友的加密短信跳出:
【fbi正在搜查陳宅目標:其祖父抗戰日記】
青瓷茶盞哐當墜地。李長庚踉蹌扶桌,腕部條形碼刺青漲得血紅——那是他被綁架到研究所時烙下的電子囚印。
“啟動‘焦尾琴’。”李玄策聲冷如鐵。
李念墨十指在鍵盤翻飛,屏幕炸開無數古琴譜符號。國家大劇院地下密室,某台超級計算機將《廣陵散》旋律轉為激光密碼,直射太平洋海底光纜。
三分鐘後,陳教授手機震動。他點開視頻:蘇州繡坊裡,九十歲的祖母撫摸著戰國銅尺複刻件,哼唱起江南童謠:“蠶寶寶,吐銀絲,織就霓裳...”y,回家吧。奶奶教你繡鳳凰。”
機場安檢屏幕瞬間雪花紛飛!趁警衛揉眼時,陳教授閃入海關vip通道——通道儘頭,周衛國舉著“德迅物流”接機牌憨笑。
當夜,觀寰閣燈火通明。
李玄策將批文遞給父親:“教育部特批‘華夏文明與前沿科技交叉研究院’,您任院長。”
李長庚摩挲著公章紅印,忽從內袋掏出半枚帶血玉佩:“這該物歸原主了。”
玉佩被按在李玄策掌心,斷麵刻著“守義”二字。
“當年沉船時,你祖父塞給我的。”老人淚滴在玉佩上洇開血絲,“他喊:‘把《夢溪筆談》帶給孩子們...’”
窗外風雪更驟。李天樞忽然奔來,將畫板貼在玻璃上。炭筆繪出驚心動魄的一幕:
洶湧海潮中,古籍化作羽翼覆蓋小舟,舟尾坐著捧書老人,衣襟滴落的血珠凝成北鬥七星。
李玄策閉目輕誦:“文脈不絕,天佑中華。”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