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文脈的召喚(2016年3月下旬)_金蘭厭勝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金蘭厭勝劫 > 第967章 文脈的召喚(2016年3月下旬)

第967章 文脈的召喚(2016年3月下旬)(1 / 1)

三月的風,已褪儘了料峭,裹挾著玉蘭初綻的清甜氣息,柔柔地拂過燕京科學院的庭院。李長庚院士那間位於頂樓、三麵環窗的辦公室裡,陽光慷慨地潑灑進來,將一塵不染的原木長桌、堆疊著外文期刊的書架、以及幾盆綠意盎然的文竹都鍍上了一層暖融融的金邊。空氣中彌漫著舊紙頁特有的、混合著淡淡樟腦和墨香的沉靜氣味。

長庚先生今日特意換上了一件深青色的立領薄衫,銀發梳理得一絲不苟,鏡片後的目光沉靜而專注,又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他麵前的長桌上,攤開著幾件極其珍貴的物品:一本封麵磨損嚴重、邊角已微微卷起的藍布麵線裝筆記本;一疊經過精心掃描、高清打印並做了數字化標記的圖片;還有一台屏幕尺寸頗大的視頻通訊設備,正安靜地待機。

筆記本的扉頁上,一行墨色濃重、筋骨遒勁的毛筆字躍入眼簾:“周易觀天錄——陳省齋手稿”。這正是國際凝聚態物理學界泰鬥陳啟明教授祖父的遺作。筆記本內頁,密密麻麻布滿了蠅頭小楷的筆記、手繪的星象圖、複雜的卦象推演,還有大量關於早期宇宙觀與自然現象的思考隨筆。許多頁麵上,有反複修改塗抹的痕跡,更有幾處關鍵的推演似乎戛然而止,留下了曆史的遺憾。

“先生,都準備好了。”一位身著素色旗袍、氣質溫婉的中年助手輕聲提醒,她是李長庚團隊裡負責古籍修複與數字化項目的核心成員蘇韻,“陳教授祖父的這本手稿,我們采用了非接觸式掃描和光譜分析,最大程度還原了原始筆跡和褪色墨痕。對其中幾處因年代久遠而模糊的關鍵推演,我們根據上下文邏輯和陳老其他著作的旁證,做了謹慎的複原和數字化注釋。”她指著屏幕上清晰放大的圖像,上麵用不同顏色的標記標注了複原依據和存疑點,“尤其是關於‘地火明夷’卦象與某種特殊晶格結構能量躍遷的聯想,以及‘觀星定野’古法與深空定位的模糊對應,這些未竟的思考,非常具有啟發性。”

李長庚的手指帶著近乎虔誠的敬意,輕輕拂過打印稿上那些複原的字跡,仿佛能觸摸到半個多世紀前那位孜孜不倦的老學者傾注其中的心血與智慧。“蘇韻,你們做得極好。”他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這不僅是對一份珍貴文獻的搶救,更是對一段被遺忘的學術脈絡、一種獨特思維方式的重新接續。陳省齋老先生當年在戰火紛飛中,仍不忘仰望星空,試圖從古老的東方智慧中尋找理解宇宙的鑰匙,這份執著,令人動容。”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視頻設備,眼神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今天,我們邀請啟明教授參與的‘羲和’深空探測數據分析項目,其核心思路之一,正是嘗試將類似他祖父這樣的、源自東方文化語境的宇宙觀,與現代射電天文捕捉到的海量脈衝星、類星體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和模式識彆。我們尋找的,不是簡單的附會,而是兩種不同認知體係在探索宇宙本源時,可能存在的深層共振點。這,或許正是‘文脈感召’最核心的魅力所在——它不是生硬的拉攏,而是提供一片獨一無二的思想沃土,邀請真正的探索者來共同開墾。”

約定的時間到了。視頻信號接通,屏幕上清晰地顯現出大洋彼岸一間簡約而充滿學術氣息的書房背景。陳啟明教授的身影出現在畫麵中。他看起來約莫六十歲,頭發花白,麵容清臒,戴著一副無框眼鏡,鏡片後的眼神銳利而深邃,帶著頂尖學者特有的沉靜與審視。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在李長庚特意展示在鏡頭前的、高清打印出來的祖父手稿扉頁——“周易觀天錄”那幾個熟悉的、力透紙背的大字時,他整個人猛地一震!

“這……這是……”陳啟明教授的聲音瞬間失去了往日的平穩,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他下意識地向前傾身,仿佛要穿過屏幕去觸摸那本魂牽夢繞的筆記。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抬了抬,又緩緩放下,鏡片上似乎瞬間蒙上了一層薄薄的水汽。祖父伏案疾書的身影,童年時在祖父膝下聽他講述星象與卦爻奧秘的溫暖午後,那些早已沉澱在記憶深處的畫麵,此刻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麵,洶湧地翻騰起來。

“啟明教授,”李長庚的聲音溫和而莊重,帶著一種穿越時空的共鳴感,“這是令祖陳省齋老先生未竟的心血之作,《周易觀天錄》。我們很榮幸,能參與它的修複與數字化工作。老先生對宇宙星辰的敬畏,對‘天人之際’的求索,尤其是他嘗試將《周易》象數思維與物質深層結構、能量躍遷相關聯的獨到見解,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閃爍著驚人的前瞻性光芒。”李長庚示意蘇韻展示幾頁關鍵內容,特彆是那些關於“特殊晶格”與卦象推演、以及古法定位與現代深空導航模糊聯想的複原手稿。

陳啟明的呼吸明顯變得急促,他緊緊盯著屏幕上祖父熟悉的筆跡和那些充滿想象力的草圖,尤其是那些他從未見過的、被複原出來的推演思路。他仿佛看到了祖父當年在油燈下苦苦思索的身影,看到了那未儘的探索。一種難以言喻的酸楚與澎湃的激動在他胸腔中激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李院士,”陳啟明的聲音有些沙啞,他努力平複著情緒,“我……我祖父晚年,常跟我提起這本筆記,說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未能將其梳理完成。他……他一直相信,古老的東方智慧裡,藏著理解宇宙的另一把鑰匙,隻是囿於時代和技術……謝謝您,真的謝謝您和您的團隊!你們……你們讓他未竟的思考,重見天日!”一滴淚水終於不受控製地滑過他清瘦的臉頰,他迅速抬手拭去,但那份深沉的感動與連接,已清晰地傳遞過來。

李長庚的目光充滿了理解和尊重,他緩緩道:“啟明教授,先賢的智慧不應被塵封。令祖的探索精神,更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我們今天邀請您,並非僅僅為了展示這份手稿。我們真誠地希望,您能作為‘羲和’深空探測計劃的首席‘雲顧問’,深度參與一個獨特的研究方向。”他的語氣變得熱切而充滿學術的激情,“我們將利用最新的‘天眼’陣列捕獲的脈衝星時間基準信號、類星體高精度定位數據,結合曆代欽天監記錄中對異常天象如客星、彗孛)方位、持續時間的詳細描述,以及古代‘分野’學說中對天區與地域對應的理論模型,構建一個跨越數千年的‘宇宙時空坐標參照係’。我們試圖尋找,在漫長的曆史尺度下,深空特定方位是否存在某種規律性的能量擾動或信息印記?這種擾動是否與古代先賢感知到的某些宇宙律動存在關聯?這需要最頂尖的凝聚態物理思維,去理解那些可能蘊含在深空信號中的‘物質能量信息’的奇特關聯模式。這不僅僅是一項科學研究,這更是一次對文明感知宇宙方式的跨時空對話!”

李長庚的話語,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陳啟明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祖父未竟的探索,現代最前沿的深空探測技術,跨越千年的天文記錄,以及將凝聚態物理的精密思維用於解讀宇宙尺度的信息密碼……這些元素在他腦中激烈地碰撞、融合,迸發出前所未有的靈感火花!他仿佛看到了一條全新的、充滿無限可能的探索路徑,這正是他內心深處一直渴望卻未曾找到方向的領域!祖父的遺憾,似乎在這一刻看到了被彌補、被超越的希望!

“羲和計劃……宇宙時空坐標參照係……跨越千年的信息印記……”陳啟明喃喃自語,眼神越來越亮,那是一種頂尖學者被點燃了探索欲的光芒,一種找到了心靈歸屬的激動,“李院士!這個方向……太獨特了!太有想象力了!它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更需要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來理解那些古代記錄的深層含義!這正是……這正是我祖父窮儘一生想要觸碰的領域!我……我……”他深吸一口氣,斬釘截鐵地說,“我非常榮幸能參與!以‘雲顧問’的身份,深度參與!我將竭儘所能!”

他情緒激動,幾乎不假思索地補充道:“我想到兩位非常有潛力的年輕人!瑞秋·張,她對量子材料中的拓撲序與信息傳遞有開創性想法;還有阿列克謝·伊萬諾夫,他在處理海量複雜數據尋找隱藏模式方麵是天才!他們一直對跨文化視角下的基礎物理很感興趣,隻是苦於沒有合適的平台!我敢肯定,他們會被‘羲和’計劃,被這種融合了古老智慧的獨特研究範式所深深吸引!請給我他們的聯係方式,我立刻去溝通!”他的語氣充滿了急切和篤定,仿佛已經看到了誌同道合者彙聚的景象。

屏幕兩端,兩位白發學者隔著浩瀚的太平洋,目光交彙。李長庚的臉上露出了欣慰而舒展的笑容,那是一種播種後終於看到破土而出的喜悅。他微微頷首:“啟明教授,歡迎加入!華夏的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探索的星河,期待與您,以及更多誌同道合的英才,共同璀璨!”

視頻結束後許久,辦公室裡依舊縈繞著一種激動而莊重的餘韻。蘇韻等人悄然退出,將空間留給了長庚先生。他獨自站在窗前,望著樓下庭院裡那幾株盛放的玉蘭,皎潔的花朵在春風中輕輕搖曳,如同無數隻向著天空張開的手掌。陽光溫暖地灑在他的肩頭,他胸中鼓蕩著難以言喻的豪情與感動。文脈不絕,薪火相傳。這份跨越三代人、跨越重洋的文化與學術的共鳴與召喚,其力量遠超任何物質的許諾。

他拿起桌上的保密電話,撥通了兒子李玄策的專線,聲音沉穩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顫:“玄策,‘文脈感召’,首戰告捷。陳啟明教授,已欣然應允,並推薦了兩位極具潛力的新銳。人心深處,自有其根。”

同一時間,李玄策在智囊團總部那間視野開闊、陳設簡樸卻氣度沉凝的辦公室裡,剛剛放下父親打來的電話。窗外,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城市的流光勾勒出遠山的輪廓,如同蟄伏的巨龍。

辦公室裡沒有開大燈,隻有書案上一盞仿古的青瓷台燈散發著柔和而溫暖的光暈。光暈籠罩著李玄策沉靜的麵容,也照亮了攤在案頭的一張素白宣紙。父親話語中那份深沉的力量,陳啟明教授被祖父手稿和“羲和”計劃點燃的學術激情,以及兩位新銳人才即將被引入的訊息,如同涓涓暖流,彙入他的心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站起身,走到寬大的紫檀木書案前。沒有急於動筆,而是先淨了手。溫熱的水流滑過指間,帶走塵埃,也帶來一份澄澈的心境。他取出一方古樸的端硯,注入少許清水,取過一塊色澤烏潤的徽墨,力道均勻而沉穩地在硯台上緩緩研磨。墨塊與硯石摩擦,發出沙沙的輕響,如春蠶食桑,細膩而富有韻律。墨汁在清水中漸漸暈開,由淺及深,最終凝成一池深邃的玄色,光潔如鏡,能照見人影。

他提起一支兼毫湖筆,筆鋒飽滿而富有彈性。他凝神靜氣,目光沉靜地注視著宣紙,仿佛在凝視著曆史的長河與文明的星河。片刻,手腕輕懸,筆鋒飽蘸濃墨,沉穩落下。

筆走龍蛇,力透紙背。

“道不遠人。”

四個遒勁古樸、骨力洞達的行楷大字,一氣嗬成,躍然紙上。

最後一筆穩穩收住,筆鋒如刀,力蘊千鈞。墨跡在宣紙上微微暈染,邊緣帶著毛茸茸的生命感,仿佛這四個字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從紙的纖維裡自然生長出來,帶著溫熱的呼吸。

李玄策緩緩擱下筆,後退一步,靜靜地凝視著這四字。青瓷燈溫暖的光暈柔和地籠罩著墨跡,每一個筆畫的轉折、頓挫,都仿佛蘊含著無窮的意蘊。他仿佛看到父親李長庚伏案修複古籍時專注的側影,看到陳啟明教授隔著屏幕見到祖父手稿時瞬間泛紅的眼眶和顫抖的手指,看到陳省齋老先生在昏黃油燈下推演卦象時執著的身影,更看到無數像李念墨、像即將被引薦的瑞秋·張、阿列克謝·伊萬諾夫這樣的年輕探索者,眼中閃爍著為真理、為文明而燃燒的光芒……

“道不遠人……”他低聲重複,聲音在寂靜的辦公室裡回蕩,帶著一種洞悉了某種永恒規律的深邃與平和。

文明的血脈,從未斷絕。它流淌在古老的典籍裡,鐫刻在先賢的智慧中,更鮮活地跳動在每一個被其感召、被其點燃的心靈深處。真正的“道”,那關乎宇宙玄機、文明存續的根本之理,從來就不曾遠離追尋它的人。它就在這文化的根脈裡,在這薪火相傳的共鳴中,在每一個被“文脈”真正感召而凝聚起來的智慧心靈之中。

窗外,城市的燈火如同地上的星河,與天穹之上的星光交相輝映。李玄策負手而立,身影融入這浩渺的光影之中。他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的夜色,投向更遼遠的時空。他深知,今夜這“文脈的召喚”所激起的漣漪,終將彙聚成推動文明巨輪前行的磅礴浪潮。宣紙上的墨字在燈下沉默,卻仿佛有無聲的驚雷,在心靈的原野上滾滾而過。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黑風寨主成帝路 都市至尊玄醫 祁國棟的進部之路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假少爺 妖帝歸來:主線任務遲到一千年 滿級詛咒:負麵狀態永久生效 琅琊記事:王爺他心有靈犀 開局SSS級雷霆,保送龍武! 武道巔峰:開局暴打校園霸淩 【綜影視】少白觀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