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雛鳳清於老鳳聲 (2016年6月1日)_金蘭厭勝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金蘭厭勝劫 > 第975章 雛鳳清於老鳳聲 (2016年6月1日)

第975章 雛鳳清於老鳳聲 (2016年6月1日)(1 / 1)

六月的第一天,陽光帶著初夏特有的明媚與活力,慷慨地灑滿京城。街心公園裡彩旗招展,氣球飄飛,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如同最清脆的風鈴,在微醺的暖風中蕩漾。這是屬於他們的節日,空氣中都彌漫著糖果般的甜味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方清墨院士步履輕快地走進位於海澱區的“未來種子”科教融合實驗中學。這所由她傾注了大量心血的試點學校,今天格外熱鬨。校園裡,隨處可見孩子們充滿奇思妙想的科技作品展覽:利用太陽能驅動的微型淨水裝置,模擬古代水車原理設計的小型發電模型,甚至還有結合了皮影戲技藝的智能光影故事機……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在這裡碰撞出令人欣喜的火花。方清墨的目光掃過一張張興奮的小臉,聽著他們向參觀者自信地講解自己的創意,心底湧起一股暖流。這正是“未來種子”計劃的初衷——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與人文交融的種子,讓古老的智慧在新生的枝椏上煥發生機。

與此同時,在國家科技館宏偉的展廳內,另一場關乎未來的盛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裡彙聚了來自全國各地最富創造力的少年英才。擔任評委的李念墨,一身簡潔乾練的淺藍色套裙,襯得她愈發沉靜聰慧。她專注地走過一個個展台,清澈的目光細致地審視著每一件作品,時而俯身輕聲詢問,時而微微頷首表示讚許。她身上既有母親方清墨的嚴謹治學之風,又融合了父親李玄策的敏銳洞察和祖父李長庚的開闊視野。

在一個並不起眼的角落展台前,李念墨的腳步停住了。展台上擺放著一個結構精巧、充滿民族特色的模型:一座小型智能農業大棚。特彆之處在於,它巧妙地利用了西疆地區獨特的光熱資源,棚頂覆蓋著特殊的透光集熱材料,內部灌溉係統則融合了維吾爾族古老的坎兒井智慧——利用微小的重力差實現水資源的循環高效利用。棚內還安裝了簡易的溫濕度傳感器和自動卷簾裝置。模型旁邊站著一位略顯緊張但眼神明亮的西疆女孩,她叫阿依努爾,紮著兩條烏黑油亮的辮子,臉蛋帶著高原陽光特有的紅暈。

“這個設計思路很獨特,”李念墨的聲音溫和而清晰,帶著鼓勵的笑意,用流利的普通話問道,“能告訴我,你是如何想到將坎兒井的原理融入現代灌溉的嗎?”

阿依努爾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緊張感消退了不少,她用帶著些口音但很認真的普通話回答:“老師,我爺爺是村裡最好的坎兒井匠人。小時候,我常跟著他去看那些地下的水渠。爺爺說,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地下河流’,是沙漠裡的生命線。我在學校學了傳感器和自動化,就想,能不能讓這古老的智慧也‘聰明’起來?這樣,我們家鄉的大棚種菜,就不用再擔心水不夠用了,而且更省力。”她指著模型內部微縮的水道和傳感器,“水從高處流下來,帶動小水輪發電,給傳感器供電,監測到土壤乾了就自動打開小閥門……雖然模型小,但原理是通的。”

李念墨被女孩質樸而充滿實踐智慧的想法深深打動。她仔細詢問了技術細節、材料成本和可行性。其他幾位評委走過來,有人對模型的“科技含量”提出了質疑,認為它不夠“高大上”,不如旁邊那些機器人或航模抓眼球。

“科技創新並非隻有高精尖,”李念墨轉過身,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沉靜力量,她環視著幾位評委,“評判的標準更應該看它解決問題的獨創性、實用性和對特定環境的適應性。阿依努爾的這個作品,根植於她家鄉的實際需求,將最先進的傳感器技術與當地傳承千年的生存智慧完美結合,解決了水資源匱乏地區農業生產的痛點。這種‘接地氣’的創新,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也體現了科技發展‘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它的意義,絕不遜色於任何前沿實驗室裡的項目。”她頓了頓,目光再次落在阿依努爾充滿期待的臉上,“我堅持我的評分,並且,我願意在賽後指導她進一步完善這個項目。”

李念墨的話有理有據,又飽含對創新本質的理解和對個體價值的尊重,讓質疑的評委也陷入了思考。阿依努爾激動得小臉通紅,眼中閃爍著淚光,深深地向李念墨鞠了一躬。這一刻,李念墨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在父親李玄策鼓勵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自己。她輕輕拍了拍女孩的肩膀,傳遞著無聲的肯定。

而在李家的書房裡,一場關於另一種“天賦”的討論也在進行。話題的中心是年僅十二歲多的李天樞。他的普通中學課程成績平平,甚至有些吃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機械記憶和重複練習的科目。然而,在涉及宇宙、時空、能量場等玄奧領域,他卻展現出令人驚異的直覺和領悟力。他能隨手畫出複雜的星圖,對多維空間有超越年齡的想象,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常人無法察覺的能量流動。他的班主任老師帶著困惑和擔憂,與李玄策、方清墨進行了一次懇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送走老師後,方清墨看著兒子安靜地坐在窗邊,手中鉛筆在速寫本上無意識地滑動,勾勒出的線條竟隱隱呈現出一種宇宙星雲般的漩渦感,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韻律美。她眼中既有母親的溫柔,也有科學家的思索:“玄策,天樞這孩子…他的世界和我們不同。常規的課堂對他來說,可能就像把一隻鳥關在魚缸裡。”

李玄策走到兒子身邊,拿起那幅充滿抽象美感的“星雲圖”,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紙麵,看到了更浩瀚的存在。他沒有焦慮,反而露出一種了然的微笑。他想起《論語》中那句樸素卻充滿智慧的話:“因材施教”。

“清墨,你說得對。鳥有鳥的天空,魚有魚的海洋。”李玄策的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我們的教育,不該是削足適履的模具,而應是為不同天賦提供綻放土壤的園圃。天樞的路,需要為他量身定製。”

李玄策的行動力一如既往的迅速。他親自出麵協調,一個為李天樞量身打造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很快成型:聘請已經退休卻依然精神矍鑠的國家級航天工程師陳老教授,為他深入淺出地講解物理世界的奧秘,尤其是相對論、量子力學這些觸及宇宙本源的知識;邀請中央美術學院德高望重的國畫大師孫教授,引導他將心中感知到的玄妙能量場、時空漣漪通過水墨丹青表達出來;而最核心的宇宙觀啟蒙和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思想的精髓,則由祖父李長庚親自擔綱。李長庚書房裡那些塵封的古天文星圖、渾儀模型,以及《周髀算經》、《開元占經》等典籍,成了李天樞最流連忘返的寶藏。

兒童節的傍晚,李家的庭院裡洋溢著溫馨的氣息。幾株石榴花開得正豔,像一團團燃燒的小火苗。一張古樸的石桌上,擺放著簡單的茶點和水果。李玄策、方清墨、李長庚、李念墨圍坐在一起,享受著難得的家庭團聚時光。主角李天樞顯得有些興奮,他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幅剛剛完成的水墨畫。

“爺爺,爸爸,媽媽,姐姐,你們看!”天樞的聲音帶著一絲期待和忐忑,“這是我‘感覺’到的引力波。”

畫卷徐徐展開。沒有精確的坐標軸,沒有複雜的公式。隻見濃淡相宜的墨色在宣紙上暈染、流淌、碰撞,形成一圈圈向外擴散的、充滿韻律感的漣漪。那墨色的層次極其豐富,深黑處仿佛宇宙深淵,淺灰處如同時空的輕紗,墨線交織纏繞,在看似無序中蘊含著一種宏大而和諧的秩序感。水痕的邊緣帶著毛茸茸的質感,仿佛是能量波動的餘韻。整幅畫作充滿了東方式的寫意神韻,卻又神奇地傳遞出宇宙時空被大質量天體擾動時產生的、那種難以言喻的時空彎曲的震撼感。

李長庚捧著畫,湊近了細細觀賞,鏡片後的眼睛越睜越大,臉上寫滿了驚歎與不可思議:“妙!妙極了!天樞,你這孩子……這哪裡是畫,這分明是用心和直覺捕捉到的宇宙脈搏!這墨色的流動,這漣漪的韻律……竟暗合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時空幾何變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古人誠不欺我!你用我們的水墨,畫出了西方最前沿物理試圖描述的天籟!”他激動地撫摸著畫紙邊緣,仿佛觸摸到了宇宙的琴弦。

李念墨也湊過來,她雖然主攻量子物理和人工智能,但對藝術也有相當的鑒賞力。她看著弟弟的畫,再聯想到自己研究的領域,心中也掀起波瀾:“弟弟,你這幅畫…讓我想到量子糾纏中那種超距的、非局域的關聯性,也是一種無形的‘漣漪’在傳遞信息。你的感覺,或許真的觸及了某種更本質的層麵。”她看向李天樞的目光充滿了新的認識和深深的讚許。

方清墨輕輕攬過兒子的肩膀,眼中滿是溫柔與驕傲。她看著正與父親李長庚熱烈討論畫中物理意涵的李玄策,又看了看身邊亭亭玉立、已能在國家級平台上慧眼識珠、力排眾議的女兒李念墨,最後目光落在沉浸在自己獨特宇宙感知中的小兒子身上。晚風輕拂,帶著石榴花的淡淡甜香。她靠近李玄策,聲音輕緩而充滿感慨,如同拂過水麵的月光:

“玄策,你看,念墨在為國家發掘‘種子’,天樞在尋找自己的‘星辰’……我們這一代人,像愚公移山,像精衛填海,竭儘全力地築橋鋪路,開山拓荒。所求為何?不就是為了讓這些‘雛鳳’,能擁有更廣闊的天地,能飛越我們曾受困的藩籬,去抵達我們這代人隻能仰望卻無法真正觸及的遠方嗎?”

李玄策的目光從兒子的畫作上抬起,望向庭院上空那片漸漸被星子點亮的深藍天幕。他的眼神深邃而遼遠,仿佛穿透了雲層,看到了更浩瀚的宇宙圖景。他握了握方清墨的手,掌心溫暖而堅定,嘴角噙著一抹平和而欣慰的笑意:

“是啊,清墨。看著他們,我心中唯有喜悅,毫無掛礙。雛鳳清於老鳳聲,此乃家門之幸,更是華夏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之明證。我們今日所鋪之路,所架之橋,終將化作他們振翅高飛時掠過天際的流風。這,才是家國傳承最動人的詩篇。”

庭院裡,華燈初上,星光與燈光溫柔交織。孩子們的未來,如同李天樞筆下那不斷擴散的宇宙漣漪,在這寧靜而充滿希望的夜晚,無聲地鋪展開去,連接著家國的命運,也指向了人類文明深邃而璀璨的遠方。石榴花的香氣,似乎也融入了這片星光之中,帶著甜蜜的希望,飄向更遠的地方。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閒話清史 紅樓惡王?朕的六弟太棒了 石器星辰我在一萬年前重啟文明 為了賺錢,我認張導為義父 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 廚神覺醒:從擺爛到美食巔峰 星穹修煉者 異界戰場之要自強不息 靈氣複蘇,開局覺醒靈根金神小火 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